鸡蛋*一直是中年养生人士的大忌,认为多吃鸡蛋会引起胆固醇的升高、继而动脉粥样硬化,然后冠心病、中风……
好的,现在是揭开真相的时刻了!
国际上两个 的营养学期刊,相继发布相关临床文章,破解了这个科普迷局。
而且其中一篇文章的作者来自于中国中山大学和香港大学!
研究随访了来自广州生物样本库的近2.8万人,时间长达10年,这些研究对象根据每周摄入鸡蛋的量被分为三组,分别是每周摄入少于1个的,1-6个的,以及7个及以上的。
他们的结论是:在不管是一天吃1个鸡蛋还是一周吃1个的人群里,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的死亡率,以及全因死亡率都没有明显差异。他们还发现,一周吃7个及以上鸡蛋的人不仅没有缺血性心脏病风险的增加,反而可以小幅度的减少中风风险,风险约降低9%。
这个以中国南方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的荟萃分析还发现,吃鸡蛋比较多的人摄入的水果蔬菜,牛奶、坚果、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胆固醇、脂肪酸以及总能量都比较高,而碳水化合物,单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都较少。
对人群特质分析后,分析还指出鸡蛋摄入高与受教育程度较高相关,而且蛋白摄入量增加与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 三酯、总胆固醇以及BMI都呈现负相关性,但高密度脂蛋白以及腰围与鸡蛋摄入数量并没有明显的关系。以本鲤的理解,大概就是,吃蛋吃的多,大概是吃货,而且其中相当部分都是有知识的吃货。
每天一个鸡蛋不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但是一周吃一打鸡蛋又如何,血糖高的人能这么放开了吃?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学者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杂志》的一项研究回答了上述问题。
这项研究发现,每周吃鸡蛋≥12颗,这样吃一年,在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糖尿病前期患者都不会增加心血管风险。
在该项研究之初,接受试验的位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患者在维持体重的同时随机接受了“高蛋”和“低蛋”的饮食,前者每周≥12颗,后者每周不到两颗。
结果这样吃了个月发现,两组人的胆固醇、血糖、血压等心血管相关指标并无差异。
之后这些受试者又开始另外个月的减肥饮食,依旧继续他们的“高蛋”和“低蛋”生活。随后保持随访一直到12个月。
其中的减肥食谱,主要是用单不饱和脂肪和多不饱和脂肪(如橄榄油)代替了饱和脂肪(如*油)。
研究者发现,在进行研究的各个阶段,不论“高蛋”还是“低蛋”,受试者的胆固醇、血糖、血压等指标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等炎性标志物均未“变坏”,也无差异,体重也都减轻了。
“虽然鸡蛋本身的膳食胆固醇含量较高,而且2型糖尿病患者的‘坏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也往往较高,但我们研究也支持既往一些研究的结果,吃蛋对血胆固醇水平影响不大。”
当然,世界上还有其他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个观点:芬兰的研究对22位男性随访19.年还发现,吃鸡蛋还能降低2型糖尿病的风险:每周吃 颗鸡蛋的男士要比每周吃仅仅差不多1颗鸡蛋的男士,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了7%。悉尼大学的研究者再次强调了鸡蛋的好处:鸡蛋是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的好来源,有助于调节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保护眼睛和心血管健康,有助于孕期健康。
正常成年人从外界吸收的胆固醇只占每日所需胆固醇的五分之一,剩下的五分之四都是机体自己通过脂质代谢合成的。要说害怕血胆固醇增高,先解决内源性的胆固醇才是正经事,我们都熟悉的他汀类药物就是限制内生性胆固醇的“超级武器”。
而且,食物里的营养物质要进入人体可是要通过我们强大的消化系统的,吃下去的胆固醇大概只有0%会被吸收,就算我们一天吃4个鸡蛋,被吸收的胆固醇也只有1个蛋的含量,也才刚刚到达推荐摄入量。
不管是世界卫生组织、欧盟、还是英国的指南,都没有提出对于鸡蛋摄入的限制。自年后,美国、日本、以及我们中国的指南也对于日常的胆固醇摄入取消了限制。
所以,安心的吃鸡蛋吧,放开吃,你一天能吃多少鸡蛋呢,呵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