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守护“心”健康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人类的主要死亡病因。在我国,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患有心血管病。心血管病不但威胁生命安全,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药物、支架置入,冠脉搭桥手术等在内的现代医疗手段并不能完全疗愈疾病,使心血管病患者回归社会,健康愉快地生活。那么,心绞痛、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脏瓣膜手术后及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应该如何康复?怎样做才能活的更久、更好?大量的临床实践显示,除了药物和手术治疗外,系统的心脏康复治疗可帮助心血管疾病患者恢复身体和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病再发和死亡风险。
那么,什么是心脏康复,又如何进行心脏康复治疗呢?
什么是心脏康复?
世界卫生组织对心脏康复定义为:通过综合的整体康复医疗,改善因心血管病引起的心脏和全身功能低下,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以达到改善生活质量,回归正常社会生活的目的。也就是说,通过无创安全的康复手段实现心血管病患者的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预防疾病复发和死亡风险。心脏康复不仅是病后康复,而是贯穿整个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心脏康复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半个世纪成熟发展的历史。西方国家近年来心血管病死亡率下降归功于心脏康复的有效实施。因为已有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心脏康复已经被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纳入相关心血管病诊治指南,并给予了最高级别推荐。
我国心脏康复在以胡大一教授为首的专家们的积极推动下,近十年蓬勃发展,大量心脏康复中心成立,越来越多的血管病患者走进心脏康复中心,加入心脏康复计划,回归了自主愉快的生活。
我国著名的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形象地把心脏康复总结为“五大处方”,即“运动处方、药物处方、营养处方、心理睡眠处方、危险因素管理和戒烟处方”,其中药物处方是基石,运动处方是核心。另外体外反搏等多种有临床实效的物理治疗也被广泛应用于心脏康复,成为心脏康复的有力补充。心脏康复是心血管疾病的系统的全程管理,包括三个阶段,Ⅰ期康复(院内康复期)、Ⅱ期康复(门诊康复期)和Ⅲ期康复(院外长期康复)。
哪些人适合进行心脏康复?
心脏康复主要针对心血管病患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等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等。
1.冠心病病情稳定者
以有氧运动为核心的心脏康复项目主要通过控制心血管疾病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来阻止病程的进展。
2.急性心肌梗死及再灌注治疗
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心脏康复使发生心血管病事件的患者发病后3月到3年的死亡率下降20%-25%,心脏康复比通常的内科治疗提高冠心病患者20%的生命预期。所有病情稳定的心肌梗死患者和冠脉支架和冠脉搭桥等再灌注治疗后的患者都推荐尽早行心脏康复训练,出院后的全面全程心脏康复计划实施显著提升患者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
3.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患者活动耐量显著降低,顽固性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心脏康复对病情稳定的心衰患者而言是一种安全的非药物治疗措施,对降低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心脏康复获益有哪些?
大量临床数据及研究证实心脏康复能够让患者活的更好、活的更久。心脏康复获益包括:
1、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抑制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进程;
2、改善心血管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3、降低急性缺血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再住院率和猝死率;
4、降低心肌梗死后患者全因死亡率,降低心血管病死率;
5、降低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和病死率。
心脏康复应该怎样做?
心脏康复具体措施包括医学评估、运动康复、营养指导、心理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管理、患者健康教育、行为咨询等。
(一)康复评估
包括心血管危险因素、生活方式、运动能力及耐力、心理社会因素等方面。如通过心肺运动试验、6分钟步行试验评估患者运动耐力及心肺功能储备;通过智能双心分析评测、无创心功能监测等评估社会心理状态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等。
(二)康复治疗
康复处方制定与执行: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全面的个体化药物、运动、营养、心理睡眠、戒烟限酒等行为干预(心脏康复五大处方)以及辅助物理治疗方案,患者遵照处方进行院内康复和居家康复。
1、药物处方:医生开具个体化循证药物处方,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提高用药依从性。
2、运动处方:运动在治疗和康复中具有重要意义,有氧运动可以降血压、降血糖、舒解不良情绪、改善睡眠。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个性化的运动方案。运动处方组成包括:方式、强度、时间、频率,注意事项。常见的运动方式有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柔韧性训练、平衡训练。
仪器辅助物理治疗:体外反搏作为心脏康复神器之一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他还有心血管超声波治疗、膈肌起搏、肺功能训练等。
3、营养处方:心血管病患者需要合理膳食,坚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以控制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等发生、发展,也可以减少发生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对进行营养评估后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和营养处方,也是心脏康复中重要部分。
4、心理处方: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伴有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可反过来对心血管疾病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导致原有疾病进展、加重,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使患者再发的心脏事件,风险及病死率均显著升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情绪,把握好睡眠时间和睡眠规律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康复和睡眠管理同样重要。
5、戒烟处方:长期吸烟对心血管危害巨大,是导致冠心病、动脉硬化性外周血管疾病和卒中的重要原因。长期饮酒促进动脉硬化,大量饮酒可引发心血管事件。对患者开展戒烟限酒教育、在戒烟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戒烟指导;及时处理烦躁不安、易怒、焦虑、情绪低落等戒断症状;必要时给予戒烟药物。
(三)患者健康教育
心脏康复是温暖医学,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的患者教育,让患者了解疾病和康复相关知识,更自觉能动地担当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心脏康复是集防、治、康于一体的全程干预,是超越生物医学模式、体现心理、人文的长期综合管理和关爱。心脏康复是心血管病患者的迫切需求,是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近十年我国已有多家心脏康复中心成立起来,成千上万的患者已从心脏康复中获益。相信未来将有更多患者将积极加入心脏康复,开启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