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存续与年到年,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帝,有二百七十六年的王朝历史。年,由皇太极改国号大金为大清,年大清攻占明朝首都北京,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在军事上,清朝先后平定大顺,大西,南明,三藩,最后统一台湾,从而统一全国。
清朝统一全国后,在服饰上,清代保留了它的传统服装,坚持以满族传统服饰为基础,对明代的服制进行较大的改革,在总体上废除了明代服制,但是又吸纳了汉族皇帝冠履服制的某些仪规,以及明代服饰取得的技艺成就,把它们较好地融入到了新的服饰制度中。
在清朝的服饰制度中,靴履制也不例外。从隋唐开始就已经启用了穿皮靴入朝的制度,经历了一千多年,到清代时仍然承袭,并将其继续发扬光大。清代男子“公服穿靴,便服着鞋”的规定。而且无论君王众臣,王后嫔妃在祭祀,朝会时一律都穿靴子。而且清朝对靴子进行了完美的改良,首先变革了制靴的材料,清代靴子的主要面料采用丝织绸缎,以皮、布等作为辅助材料,改变了过去的皮朝靴,穿戴时感觉华贵舒服。在款式上,所谓“凡靴之头皆尖,惟著以入朝者,则方”,也就是说有方头靴、尖头靴之分。此外,还有绿牙缝靴、快靴,皂靴等等。靴底也有厚底,薄底,篆底等。颜色有黄色,黑色,天青,石青等颜色系列。而且在靴面上安装流行的修饰,比如云头、扁头、双梁、单梁、刺绣、镶嵌等等。比如“黄朝靴”,它是清代帝王在祭祀,常朝,庆典等重大活动中使用的,而且要与明黄色金龙朝袍配套使用。“黄朝靴”上的如意云纹是常用的纹饰,靴筒以四合如意暗云纹黄缎为面,筒口镶緾枝花卉蓝缎边,上盘金线绦,石青缎帮面,靴头与后跟处饰黑云头绠,白布纳底,帮底间压黄牙缝。
在穿戴规定上,朝廷规定“平时勿著缎靴,惟夏月入朝乃许服用”,另外还规定“缎靴也只许穿缎衣者入朝与宴才许穿”。皇帝还常将黄朝靴,绿牙缝靴等赐以属下,以示龙恩。所以,小编都感叹清朝时只有大人物才有资格穿靴子,而且只有特定的场合才能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