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正德年间,在西安府咸宁县南边有个湾子村。这个村子位置比较好,距离县城和镇上都近。村民们在农闲时,不仅可以把家里农副产品带到镇上换钱,还可以去县城打短工贴补家用。
总的来说,湾子村的村民说不上多富裕,但是家家米缸都有余粮,不用数着米粒过日子。村民间的关系也比较和谐,路上见了只要不忙都能唠会嗑。
当然再和谐的村里,总有那么几个异类,张小山就是其中一个。
没有人愿意和他搭话,大人们遇见他,总会收起表情,快速远离他。也不会让自己家小孩跟他玩,甚至小孩们经常拿着土块砸他。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张小山的长相太过磕碜,让村子里的人不忍直视。
实际上,他剑眉虎眼,身躯魁伟。若不是他身着一身粗布麻衣,脚穿一双破草鞋。单从长相而论,完全可以碾压县城内那些贵公子。
如此一个相貌堂堂的人,到底为什么会被村民们厌弃?
这都是有原因的,张小山并不是本村人,而是村民张铁柱18年前,去县城赶集的路上捡到的婴儿,本想交给县衙,帮忙找寻他的家人。
没想到孩子在县衙里呆了3个月,一点音讯都没有。张铁柱自觉跟这个孩子有缘,不忍他孤苦无依。就将他带回家里,当亲儿子养。
说当亲儿子养,张铁柱真的说到做到。以前农闲的时候,他总会出去几个月,在外面找活干,等快要农忙的时候再回来。虽然比较辛苦,但是他家的日子在村子里也算过得好的。
自从收养了张小山,张铁柱就再也没有出过远门,最多去县城做短工。
可惜,张小山居然是个白眼狼,在家里不仅好吃懒做,还经常打骂弟弟妹妹,手脚也不干净。
张铁柱的媳妇余氏,多次叫嚷着要把张小山赶出家门,都被张铁柱拦住了。他认为孩子还小,只要多加教导,总会教好的。
这一天,张小山像风一样跑出了村子。路过的村民看到了,不屑的说道,指不定偷了家里什么东西拿去换钱花!
其实是张铁柱病了,一直不见好转,但也没再恶化下去。就一直喝着以前抓的中药,在家里躺着修养。
余氏大哥的儿子明天结婚,余氏肯定要回娘家帮忙,就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回娘家了。
谁知,余氏她们刚走没多久,张铁柱突然呕吐不止,一直把胆汁都吐完,才沉沉的睡过去。张小山觉得情况不太好,就赶紧出去找大夫。
因为镇上离村子比较近,看病又便宜,所以湾子村的村民,大多数都去镇上的医馆看病。
张小山出村后,本想去镇上的,可是想想张铁柱的情况,决定还是去县城请个大夫。就一路往县城的方向狂奔。
一路急跑,眼看再有半个时辰就能到县城了。张小山却看到,远处有三个大汉,正在殴打一对年长的夫妇。
一边打还一边叫嚷着:“赶紧把钱交出来,不然打死你们,打死你们也没人管,我姐夫可是县太爷。”
那对夫妇哀求道:“这钱有急用,我女儿等着这钱救命呢。要不等以后我们有钱了,再给你们。”
听到夫妇的话,先前说话的大汉,不屑的说道:“你女儿的贱命没了就没了,老子看中的钱,那必须得到手,否则今晚我肯定睡不好!”
张小山本来不想管的,一来耽误时间,二来怕给家里惹麻烦。
可是看着两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被打的如此凄惨,还是慢慢停下来脚步。
打人的大汉们看到一个穿着粗布麻衣的年轻人,停下来看着他们。不由嗤笑道:“怎么,想见义勇为?就凭你?”
张小山说:“做人不能太过份,否则会遭报应的。”
听到这个穷小子居然敢教育他们,大汉们鼻子都快气歪了,几人快步走过来,抬起脚就想把张小山踹倒。
没想到张小山轻轻一个侧身,就躲过去了。反而趁着他们抬脚的时候,一个连环侧踢,将三个大汉都给踢倒,滚在一团。
三个大汉中有一个是县太爷的小舅子,名叫李大富。这些年仗着有人在后面撑腰,可是没少做过敲诈勒索,欺男霸女的事。
如今一个不知从哪冒出来的穷小子,居然敢如此给他没脸。这要是让别人知道了,他以后还怎么混!
他趁着自己被摔在最下面,偷偷抽出藏在靴子里的匕首,又暗暗给两个兄弟递了个眼神。三人混迹多年,这个眼神他们很懂。
两个人跳起来,分别从左右两个方向,向张小山挥去,李大富趁机绕到张小山身后,想给他后心一刀。
张小山是看到李大富身影的,知道他想偷袭。只是这几人平常这种事没少做,配合默契。
张小山一时无法脱身,听到耳边的风声。他暗道不好,只得快速将左边的一人踢倒,身体向左边一退,并用胳膊挡下李大富的一击。
顿时,他感觉胳膊一阵疼痛,低头一看才知道,李大富这厮居然敢用匕首伤人,刚才要是被他在后心捅上一刀,自己小命休矣。
这下张小山真的生气了,本想把他们打走就行了,没想到这些人如此无法无天。
他小时候因为一些遭遇,在深山老林住过一段时间,认识了一只狼王。后来他有时间,总会溜进深山,在狼王的保护下,跟深山里的野兽们“过招”。
这些年下来,他已经可以打遍野兽无敌手了,野兽们看到他,都得倒退着走。
张小山有了防备,这三个混混就不再是他的对手了,几个回合就把他们打倒在地,哭着求饶。
暴打三个混混一顿后,张小山心里的恶气消了大半,他心里着急去县城请大夫的事,也不想再耽误时间。
就冷冷对那三个跪地求饶的混混道:“以后别让我再碰见你们作恶,否则见一次打一次,滚!”
三个混混明白拳头大才是硬道理,赶紧互相搀扶着,一溜烟的跑了。
张小山转头问年长的夫妇:“二老伤的严重吗,还能走吗?”
两位夫妇忙道:“多谢小哥相助,我们就是点皮外伤,不妨事的。”
张小山见他们如此说便放心了,想着自己的事,便跟两位老人告辞准备离开。
老妇人看到他胳膊上的血还没完全止住,便上前道:“小哥且慢,这个时节,如果不把伤口处理好,很容易溃烂的。我这里刚好有伤药,让我为你包扎吧。”
张小山本想说不用,可看到老人愧疚的眼神,只好将胳膊递过去,方便老人包扎。
老妇人动作很利索,将伤口简单清理了下,撒上药粉。正准备包扎时,看到小哥小臂上有三颗痣,靠的不算远,排列呈一条直线。
看到这三颗痣,老妇人感觉有点熟悉,似乎什么时候见过类似的,就是一时想不起来。
张小山乐看到老妇人停下了动作,有点发愣,便问:“有什么问题?”
老妇人忙道:“无事无事,我这就给你包好。”说完后,快速的包扎好。
双方互相道谢后,张小山对夫妇说:“我家里有病人等着请大夫呢,就先告辞了。”
老夫妇一听这话,忙再次道谢,让他快走。
张小山走后,老爷子望着他的背影,感叹道:“现在这么热心的后生可不多见了!”
老妇人说:“可不是,不过...”
老爷子疑惑问道:“不过什么?”
老妇人说:“没什么,咱们也赶紧走,闺女还等着咱们救命呢。”
这边的张小山赶到县城后,找到最大的医馆,刚好医馆内有个老大夫面前没病人,正低头看医书呢。他赶紧上前跟老大夫说明了情况。
老大夫听后,说:“单听你的描述,我无法确定病人的病情,必须亲自搭脉检查后,才能确诊,然后对症开方。”
张小山忙说:“那就有劳大夫走一趟了。”说完,他又有点犹豫的问:“大夫,可否告知看诊一趟需要多少钱?”
老大夫捋了捋胡须说道:“如果是上门问诊,只需10文钱,然后再按照药方具体算。不过现在我需要出外诊,看你的样子,也没马车,那就只能用我医馆的马车了,这一来一回,再根据你描述的病情,差不多一两银子。”
张小山听后,暗暗松了一口气,幸亏他时不时去深山老林,打点猎物,卖到县城后攒了几两银子。
张小山赶紧对老大夫说,自己的钱够。
老大夫听后,拿起药箱,又加了几味可能会用到的药材后,跟掌柜的打了声招呼,就跟张小山一起坐上马车出发。
乘了马车后,速度很快,一个时辰就到张铁柱家。
老大夫给张铁柱把了脉,检查了他的身体。良久才道:“这位患者应该是年轻时,胸部曾经受过重击。当时没有调养好,上了年纪后,慢慢的又从身体上反映出来。”
张小山忙问大夫:“我爹还能治好吗?”
老大夫思考了半晌后说:“只要以后不干重活,好好调养半年,多吃点补品,应该还能再活十年左右。”
张小山听后,虽然觉有点遗憾,但是也比想象中的好。
遂对老大夫说:“大夫你开药吧!”
老大夫斟酌了一番后,写下了药方。然后对张小山说:“我这刚好带了三天的药,先吃上三天,如果有好转,你再来医馆,我按情况再继续开药。”
张小山听了,连连点后,感谢老大夫的周到。接了药,付过医资后,将老大夫送出家门。
这期间,张铁柱因为前面吐的太狠,一直昏睡着。
张小山送完老大夫,一看天色也不早了,就赶紧去熬了点米粥,又把药熬上。等一切就绪后,这才叫醒张铁柱。
张小山将张铁柱扶起来,在他身后垫了个枕头,让他靠着舒服点,好说歹说才让他勉强吃下一碗米粥。
张铁柱看着张小山如此细心周到,便拉着他的手,感叹道:“小山这么好的一个孩子,真不知你的亲生父母怎么那么狠心把你抛弃了!”
张小山本想问问养父胸口受伤的事,以及说说今天大夫看诊的结果。
没想养父才说完就又睡过去了,张小山只得将碗筷收拾下去。等了半个时辰,把养父叫醒,将药喝下去后,再扶着他重新躺好,盖好被子,安稳睡去。
张小山今天跑前跑后,又受了点伤,着实累坏了。担心养父晚上病情有反复,于是就在张铁柱床前打了张地铺。
躺在地铺上,张小山想着以后要多上山打猎,多赚点钱,才能给养父看病补身体。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在睡梦里,他发现自己又变成了小孩,来了他曾经万分恐惧的深山老林。几乎下意识的,他放轻脚步,一点点的往狼王洞穴走去。
即使他再小心,路上也碰到很多野兽。幸好它们都只是望着他,并没有扑上来的意思,终于他来到了狼王的领地。
在狼王的洞口,一只威风凛凛的灰色大狼正望着他。看到狼王,张小山心里就安定了,跑过去抱着狼王的脖子。
许久后,张小山脑中听到一阵怪异的声音,他努力辨认了好久,才明白声音是告诫他:明天不要喝养父递来的水。
他一阵恍惚,这是什么意思,这应该是错觉吧。就在他迷茫时,狼王蹭了蹭他的头,他看向狼王,发现狼王也看着他,并缓缓点头。
张小山灵光一闪,冲着狼王说:“刚才我脑子里的声音是你的?”
狼王再次点头。
狼王居然会说话,难道成精了,这也太厉害了吧,那将来狼王会不会飞啊。
狼王会说话这一消息太震撼了,让张小山脑子一时无法消化,他想着想着就清醒过来。发现自己睡在地上,外面天色早已大亮。
他赶紧爬起来,想去看看养父情况怎么样了。却看到养父正满脸慈爱的望着他。
张小山关切的问道:“你感觉怎么样了,有没有好点。”
张铁柱说:“我好多了,感觉力气恢复了不少,就是有点渴。”
张小山欣喜的说:“真是太好了,我这就去烧水。”
随后张小山去厨房忙了,没过多久,他就端着一碗烧好的热水递给养父。
张铁柱喝了两口对张小山说,我感觉这点水不够喝。要不你把茶壶拿过来,我自己倒水喝,也不耽误你做事。
张小山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就把茶壶提过来给养父放好后,继续去忙了。
很快,两人吃过早饭,张小山把养父的药也熬好了,他端过来想着放凉点,就可以喝了。
张铁柱看了一眼药碗没说什么,递给张小山一碗白水,说:“看你忙了一早上,也没喝水,渴了吧。”
张小山其实不渴,他在厨房已经喝过了,不过看到张铁柱生病了还这么关心他,不想拂了养父的意思,端起来就要喝。
突然他脑中想起昨晚做的那个梦,这也太巧了吧,他怔怔出神。
张铁柱看到他端着水发愣,有点着急,居然又开始干呕。
张小山听到声音,忙放下碗,转身要去照料养父。没想到转身时不小心把碗撞倒,一部分水倒进药碗中。
张小山看到了,一时也顾不上,赶紧给养父捋后背。或许是昨天的药管用,养父很快就不呕了。
张小山赶紧把药碗端过来,服侍养父将药喝下去。
张铁柱喝完药后,气色也好了不少。
张小山欣喜的说:“县城的大夫果然不一样,开的药就是好。”
张铁柱有些意外的问道:“什么县城的大夫?”
张小山忙解释道;“昨天您吐成那样,我看着着实凶险,就去县城请了个大夫过来。”然后把大夫检查后的那番话告诉养父。
张铁柱听后,半天缓不过来,他结结巴巴的说:“你的意思是,我还有救?不是病入膏肓?”
张小山欢喜的说:“是啊爹,只要你以后不干重活,好好喝一段时间的药就好了。”
听到这个消息,张铁柱似乎是高兴傻了。嘴里不断说着:“我还能活好久,我还有时间...”
说着说着,张铁柱突然坐直身体,转头看了眼桌子上的碗。
张小山顺着视线看过去,把碗扶起来,说:“刚才爹突然发病,我一时着急,不小心把碗碰倒。有不少水还泼进药碗中了,不知道会不会影响药性。”
闻听此言,张铁柱脸唰的一下白了,牙齿不停地打颤,怪不得他隐隐感觉自己的双腿有点僵硬,他还以为是自己病得太严重了。
他的大脑疯狂的转动着,思考该如何解救自己。但是再一想那毒药的厉害,以及镇上大夫的水平。
就算县城的大夫医术高点,可这一来一回,起码要3个时辰,到那时自己早已毒发身亡了。
张小山就算再迟钝,看到养父的反应,以及昨晚那个怪异的梦,也隐隐察觉到不对劲了。
张小山试探的问:“爹,那碗水有什么问题吗?”
张铁柱这边也想清楚了,他看向张小山。不再是往日慈爱以及怜惜的表情,而是一脸厌恶的看着他。
张铁柱冷漠的说:“自然是毒药,本来是想让你喝的,真是可惜了!”
张小山不可置信的后腿一步,怀疑自己耳朵出现了问题,不然怎么会听到这么荒唐的话。
他颤颤的问:“为什么,你要给我下毒?”
张铁柱阴恻恻的笑道:“下毒药还能为什么,自然是想让你死。我原以为自己命不久矣,故而想让你死在我前面,居然被你躲过去了。不过也没什么,等我死了,你一样会因为毒杀养父被砍头的,还会被世人唾弃!”
张铁柱说完,仰头大笑不止。等他笑够了,才接着说:“其实你并不是被我捡回来的,而是你父母扔给我的。你娘生你的时候大出血,险些丧命。你出生二十天时,你爹莫名奇妙被人诬告,官身都差点保不住。”
“你家人慌了,找了个高人给你算命,发现你命极硬,是个天煞孤星的命格,如果继续住在家里,一家人都得死绝。”
“高人也给出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将你送到穷苦人家养着,最好有人压着你的命盘。你过得越凄惨越悲凉,你家的官运、财运、气运就会越好。”
“为了让我多用点心,你父母给了我足足二十两白银。最好能让你像个臭虫一样活着,所有人都厌恶你,痛恨你。”
张铁柱越说越开心,继续说道:“现在明白了吧,你就是个笑话。要不是你还有点用,早就被活埋了。你这样的人活着有什么意思,不过是你家人升官发财的垫脚石。”
张小山嘴唇哆嗦的说:“可是你对我很好,有什么好吃的总会给我留一份;娘冤枉责骂我时,你总会将我护在身后;家里姐弟欺负我,你从不偏袒他们,甚至会偏向我。”
张铁柱听后得意的笑道:“如果我不这么做,等你翅膀长硬后,就会想办法离开这里。有我牵制你,你就只能窝在这个湾子村里。”
张小山觉得头疼的厉害,似乎有什么要裂开似的,他咬牙问:“那我四岁那年,是你把我丢进深山中的?”
张铁柱不屑的说:“那倒不是,我毕竟是收了钱的,要讲职业道德的。是你娘做的,她看我处处维护你。心里不平衡。就想把你迷晕,丢到深山,让野兽吃了。你的命果然很硬,那么小都能在那么危险的地方活下来。”
张小山心里一片苍凉,什么命硬?要不是狼王刚好痛失幼崽,莫名其妙把我当成心灵寄托。自己多少年前就被那些野兽分食了。
张小山面无表情的问:“你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
张铁柱恨恨的说道:“我马上要死了,要是你又幸运的躲过一劫,岂不是便宜你了,我要你永远活在地狱。”
张小山看着眼前这个人,多想这就是一个梦。哪怕被姐弟欺负羞辱、被养母当成家里的苦力、被村民们当臭虫一样避之不及。这世上还有一个默默关心他、维护他的养父。
老天爷太残忍了,就连这点温暖都是假的。他或许真的不该来到这个世上,刚才那碗水要是自己喝了该多好,也就不用这么痛苦了。
张小山无力的摊坐到地上,双眼迷茫。
直到几声凄厉的惊叫声惊醒了他,原来是余氏带着两个孩子回来了。
今天侄子结婚,是个大喜的日子,可余氏心里一直发荒,总觉得什么不好的事要发生。于是等中午的喜宴一结束,她就赶紧带着两个孩子回来了。
谁知一进门就看到张小山像是丢了魂一样坐在地上,张铁柱躺在床上,脸上、衣服上到处是血。
余氏感觉自己的天都要塌了,她的两个孩子还小,将来该怎么活啊!她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觉得自己也要去了。
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余氏记得自己走时,张铁柱虽然起不了床,但是也不至于一天的功夫就丢了性命吧。
再看看坐在地上的张小山,女人敏锐的第六感告诉她,这事绝对跟张小山有关系。
余氏冲着张小山问:“你爹是怎么死的,是不是你害死的?我知道你是个白眼狼,没想到你会这么恶毒!”
张小山木木的看着余氏,不知该怎么回答。
余氏看着半晌不言语的张小山,气的扑过去连撕带打。
张小山不躲不避,任由余氏打骂。直到余氏打的胳膊都抬不起来了才停止。
余氏看着躺在床上的张铁柱,恶狠狠的想,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她一定要让张小山偿命。
她跌跌撞撞的冲出了家门,边哭边喊:“来人呐,白眼狼杀人啦,大家快来为我做主。”
余氏一路冲向村长家,见到村长后,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通。
村长听后,胡子都快被他扯掉。湾子村这么多人,肯定有人会闹矛盾,不过闹得最厉害也就打断腿,闹出人命这还是头一回。
村长叫上自己的两个儿子,和余氏一起赶往张家。路上,听到动静的村民都陆陆续续赶过来。
等到了张家,大家看到张铁柱的惨状,不由倒抽一口气。再看看站在一边鼻青脸肿的张小山,以及两个正在哇哇大哭的孩子。
村长想到当时在场的只有张小山一个人,于是问道:“张小山啊,你给大家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小山看着周围的这些人,他们看自己的眼神,充满了恐惧、厌恶、鄙视,他明白就算说出了真相,也不会有人相信他。
既然没人相信他,那么说与不说又有什么区别呢?徒增笑话而已。
村长看张小山不说话,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过这种谋杀事件,他可不敢瞒着。就跟余氏商量:“今天太晚了,明天早上我去衙门报官,张小山今晚就先关在祠堂。”
余氏和其他村民都没什么意见,两个村民将张小山押到祠堂关好。
第二天一大早,村长就派人驾了牛车去县城报官。等村里人都吃过午饭了,一队差役才姗姗来迟。
差役来到张家,例行问了事情的原委,就要押张小山走。
村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村长肯定要过去看看情况,他又叫了几个村民一起去。余氏作为苦主也跟着,于是一大群人跟在官差后面去往县城。
来到府衙,刚好县太爷也没啥事。听属下汇报,这个案件非常清晰明了,很快就能处理完。
县太爷一声开堂后,众官差各就各位。苦主和被告一一被带上公堂等待审理,县衙门口站满了看热闹的百姓。
县太爷先让苦主诉说冤情,余氏就开始诉说,自己丈夫如何好心将一个几个月大的弃婴,带回家抚养长大。
这期间自己和丈夫是如何对孩子好,那简直是比自己亲生的还要好。没想到这个孩子从小就是个祸根,整天欺负姐弟、好吃懒做、偷鸡摸狗无恶不作。
即使是这样,他们夫妇也没将这个孩子赶出家门。谁想到他们居然样养了一只恶狼,将自己的养父给毒死了。
县太爷听到这,眉头一皱,不过很快就恢复平静。
门外的百姓们听后,不由破口大骂,什么难听骂什么,一时之间所有的人都在声讨张小山。
县太爷敲了敲惊堂木,大家都闭上了口。
县太爷:“张小山,你养母说的这些可属实?你养父的确是被你毒死的?”
自从张铁柱告诉他所有的事情后,张小山对外界的事就不太关心了。一个连亲生父母都厌弃的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他觉得周围都是灰蒙蒙的,不真实的。
听到县太爷的问话,他依然是什么都不说,就跪在那一动不动。
县太爷又问了几遍,张小山还是不说话。
县太爷也不耐烦了,既然不说话,那就是默认此事了。师爷把认罪书拿下去,让张小山签字画押。
看张小山没反应,师爷直接抓起他的一根手指,在认罪书上按下手印。
县太爷看到后,再次敲了下惊堂木,高声道:“此案证据确凿,罪人画押,杀人偿命,判孩子三日后斩首示众,现在押入死牢。退堂!”
余氏听后,连呼青天大老爷,为民做主。
门口的百姓们也激烈的讨论起来:“县太爷总算干了一件人事!”“三天后,你们来不来看斩刑?”“当然要来。”
张小山对这些充耳不闻,他甚至有点期望三天后赶紧到来。
三天后,府衙门口围观的百姓比上次还多,大家都在等着,看白眼狼被斩首。
等啊等,时间差不多了,张小山被两名官差押出来,按到断头台上。刽子手举起大刀,站在一旁等待县令的最后命令。
县令抬头看了看天色,还差一点,不管了,早砍早完事。他高喊一声:“行刑!”
刽子手听到命令后,立即往下砍去,谁知半路被一支飞箭射中刀身,他不由后退一步。
县令心里咯噔一声,有麻烦了。
很快,一队二十余骑官兵护送着两辆马车来到刑场。
张小山原以为自己就要解脱了,没想到被人拦下了,他这样的人也会有人搭救吗?
县令远远看清来人马车的标识,就大概猜到是怎么回事了,心里气的要死,就差一点。
此刻也顾不上其他,他赶紧上前迎接。等车上下来一对穿着富贵的夫妇后,躬身行礼,口中道:“恭迎知府大人,不知大人此番前来,有何贵干?”
知府冷冷看了他一眼,说:“不知堂下所斩之人,犯了何罪,可有冤情。”
一旁的知府夫人早已等不及,冲到张小山面前,一看到他的脸,知府夫人就泪如雨下。
老妇人也来到张小山面前,将他一只胳膊上的袖子卷上去,指着那三颗痣给知府夫人看。
知府夫人看到后,再也忍不住,抱着张小山嚎啕大哭。
后面的知府大人看到这个情形明白了一切,他却没有上前。而是怒声问县令:“刚才问你话呢,有没有判错案?”
县令还想狡辩一下。
知府却不想再听任何废话,让自己的护卫将县令绑起来。然后对周围一脸懵的百姓说:“此案疑点甚多,本知府要重新审理。”
随后,将此案牵扯到的人证、物证都一一呈现堂前。
这个案子翻转了,原来不是养子要毒杀养父,而是养父要毒杀养子。却不小心自己喝了毒药,毒发身亡了。最可恨的是毒药还是县太爷提供的!
围观的百姓一脸懵逼,还能这样?说好的青天大老爷呢?说好的善良养父呢?怎么全是假的?
知府又命人将县令这些年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强取豪夺百姓产业的证据摆在堂下。
县令看到这些,腿一软,跌坐在地上,半天才回过神。忙向知府跪地求饶:“本官知错了,知府大人饶命!”
知府这边还没完,又拿出了一些证据,证实了18年前,张小山是被张铁柱从西安府偷走,来到咸宁县,交给县衙,然后再领养。
围观的百姓将掉下去的下巴扶回去,好吧,现在实锤了!养父其实是人贩子,青天大老爷其实是个无恶不作的大贪官!
最后知府判张小山无罪释放,县令先押入大牢,听后发落。
张小山脑子一片乱麻,自己是张铁柱偷来的?那自己就不是被父母遗弃的?
他看看身边这个紧紧抓着他的手贵妇,再看看前几天自己救过的老妇人,更看不懂了。
等事情都解决了,知府来到张小山面前,仔细的看了看他,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睛泛红的说:“孩子,这些年你受苦了!”
知府夫人说:“小山这些天肯定是又饿又累,咱们还是先去吃饭吧。”
其他人自然没什么意见,张小山就这样迷迷糊糊的被带走了。
在包厢里坐好,看着一桌子别说吃,连见没见过的菜。张小山硬是忍住饥肠辘辘的肚子,问知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知府看看那位老妇人,老妇人对张小山笑了笑,跟他说起了前因后果。
那天,等张小山走后,年长夫妇也快步向女儿所在的村子去。原来女儿突发恶疾,婆家才给小叔子娶了新妇,钱都用完了,只能干瞪眼。
这对夫妇一得知消息,心疼女儿,就把家中的钱全带上,准备带女儿看病。半路遇到抢劫的事,幸好得人相救。
他们赶到女儿家后,立刻带着去看大夫。大夫把过脉后说,幸亏来的及时,再晚点就不好治了,现在吃几副药就好了。
把女儿安顿好,老两口也准备休息。结果老妇人才躺下,就跳起来,喊道:“我想起来在哪看到过?”
老爷子被吓了一跳,忙问想起什么了。
老妇人就将事情的原委解释了一遍,老爷子怀疑道:“会不会是你弄错了?救我们的小哥真是知府家丢失的公子?”
老妇人肯定道:“不止这些,就连相貌,跟知府大人也有几分相似。”
老爷子问:“这事怎么办,你要告诉知府大人吗?”
老妇人想起当年知府夫妇丢失孩子,失魂落魄的样子。再想想得知女儿生病后,他们老两口恨不得一步跨过来的心情。
她坚定的说道:“等女儿病好点,我立刻去。”
当知府夫人得知自己儿子找到了,简直高兴的要晕过去了,他们找了18年,终于找到了。知府夫人让下人赶紧去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知府。
知府得知后也坐不住了,赶紧回府跟夫人商量寻亲的事。两人越说越激动,决定连夜赶往咸宁县。
等到了咸宁县后,大家发现并不知道那孩子姓甚名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
辛亏老妇人想起来,那天对方说家里有病人要去请大夫,那么现在去医馆找大夫询问,肯定会有线索。
果然,很快被张小山请去看病的老大夫找到了。听闻知府大人需要帮忙带路,老大夫殷切的答应了。
等到了湾子村,一行人来到张家,发现门上挂着白布,家里有新丧?
众人顿觉不妙,两个护卫忙上前询问看热闹的村民,出了什么事?
一开始村民们还有点怕,毕竟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群人不好惹。不过对方只是询问张家的事,他们还是敢说的,甚至隐隐有点兴奋,毕竟苦和难都是别人家的。
随着村民的讲述,坐在马车内的知府夫妇心里忽喜忽悲。喜的是,这孩子应该就是他们丢失的孩子;悲的是,孩子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长大,现在又背上了毒杀养父的恶名。
坐在后一辆马车上的老妇人却不相信,她当即跳下马车,走到知府夫妇的马车外说:“张小山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事,连我这个素不相识的路人他都会相救,又怎么会做这么十恶不赦的事呢?况且那天他还专门跑到县城给养父请大夫治病。结果第二天养父就被毒死了,这完全说不通嘛!”
这话她不仅是说给知府夫妇听的,还说给当地村民的。
果然,听到此话,周围看热闹的都炸开了。既然不是张小山,那么还有谁?
其中一村民惊讶道:“那天我看到张小山像一阵风一样跑出村,我还以为他趁余氏不在家,又偷了东西换钱花呢。”
车内的知府听到村民的议论,觉得这事不简单。这孩子在村里的名声极差,老妇人对他却高度赞扬。他跟夫人商量先不公布自己与张小山的关系,等这件事情了解再说。
于是他下马车,对周围的村民说:“我乃西安府现任知府,最近微服私访,听闻这里发生一起命案,特来详查!”
围观的村民都瞪大了眼睛,他们很多人连县太爷都没机会见,今天居然见到了知府大人,这下足够他们吹嘘三年的!
大家都忙跪在地上:“青天大老爷,明察秋毫!”
知府将那个给张铁柱看病的老大夫叫出来,让他去给张铁柱的尸体检查下,到底中了什么毒?又喊过来一个从府城来的大夫,也去检查下。
村民们看到这情形,不由感叹道:“不愧是知府大人,查案果然仔细,县太爷根本没法比。”
两个大夫都检查完,说明了检查结果后。知府听后,没说什么,该调查的都调查了,现在要赶往县城,明天张小山就要被斩首示众了。
看着一行人浩浩荡荡离去,村民们面面相觑,这个案子还有反转?
两个大夫检查后发现张铁柱中的毒,平民百姓根本买不到,除非官府有关系,才能买得到。
这可是一个很重要的线索。知府一行人到县城没多久,就找到人证,曾看到县太爷和张铁柱见过面。
新的疑点又出现了,张铁柱跟县太爷认识?
知府又让人查到咸宁县的县令在此地任职有20年了。想到湾子村的村民说,张小山18年前,在县衙呆了3个月都没人认领。
知府陷入了沉思,18年前,他儿子刚丢失不久,他曾托关系给周围几个县打招呼,一旦发现有婴儿的线索,就告诉他,他必有重谢。
县令明知此事,还故意隐瞒。等3个月后,再让张铁柱正大光明的带走。
知府将所有的事情都串起来,发现张铁柱这个人有很大的问题。他口中念叨:“张铁柱,张铁柱。”
他突然又想到,县城的老大夫说,张铁柱年轻时,胸部曾经受过重伤,没及时调养,这才落下病根。
他隐隐有了个怀疑,忙叫来护卫,再去跑湾子村一趟。
可惜此时天色已黑,消息最快也要等明天才能知道。不过他也不能干等,这个县令也很有问题,必须要好好调查。
第二天,派去湾子村的护卫回来了,果然跟他猜想的差不多,现在就差县令犯罪的证据了。
知府将所有的事情理顺,带着人证、物证立即赶往刑场。
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张小山听后,不敢置信的问:“你们真的是我的亲生父母?”
知府夫妇红着眼眶狠狠点头。
老妇人说:“我曾经是你的奶娘,记得你胳膊上有三颗排成一条线的痣。只是时间过去太久了,当时我一下没想起来。”
张小山又再次问:“当年不是你们把我送给张铁柱的吗?”
知府夫妇疑惑道:“你是我们的长子,我们为什么要把你送给其他人养?”
张小山就将张铁柱说的那番话告诉他们。
知府气的狠狠的锤了下桌子,知府夫人忙把张小山搂进怀里。
看到他们的反应,张小山明白张铁柱是骗他的。
半晌后,张小山不解的问:“张铁柱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
知府将他猜到的情况告诉大家:20年前,知府夫人赵盈当时还没嫁人,有一天出去赏花时,半路马车坏了。车夫去找人帮忙,车上只有赵盈和丫鬟。
张铁柱正好路过,看到两个如花似玉的小娘子落单,就想行不轨之事。在外游学的知府看到这一幕,立即英雄救美,将张铁柱狠狠打了一顿。
赵盈被救了,两人一见钟情。张铁柱不仅没有得逞,还在大牢里关了一段时间。等他从大牢里出来,听说他们要成亲了,顿时恨得牙痒痒,发誓要报复。
两个大人,他很难再下手,小孩却容易多了。
了解整个事情后,张小山心里的灰暗终于全部散开。他激动的和父母认亲,一家人高兴的相拥在一起。
认完亲,张小山又感谢了老妇人。若不是老妇人帮他找到家人,他早已变成一抹亡魂。
老妇人连忙摆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话一点没错!”
听到这话,知府夫妇看着张小山,欣慰的点点头。
很快,咸宁县就传出一大奇闻:张铁柱绑架知府公子,以为自己命不久矣,想毒死知府公子,阴差阳错下将自己毒死了。县令明知此事,不仅没有还知府公子的清白,还想罔顾事实真相,判冤假错案,最终自己下了大牢。
湾子村的村民简直都无法思考了,感觉这么多年都白活了。谁能想到,他们这么一个落后的小村庄里,隐藏了这么多大戏。
张铁柱虽然死了,但是他的家人受到了全村人的排挤,没人愿意和这样人家交往。
没过多久,嫁出去的大女儿就被休回娘家。剩下两个小孩长大后,也无人敢跟他们结亲。一家四口成天在家互相指责、谩骂,闹得鸡犬不宁。
张小山跟着父母回到府城后,家里的弟弟和妹妹都非常欢迎他,一家人终于可以团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