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健康科普不走寻常路的心肌桥

点击蓝字

  心内科常见的疾病有心绞痛、心肌梗死等,这些疾病的病因大多是由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的。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发现另一种病因就是心肌桥。心肌桥这个词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非常陌生。

什么是心肌桥?

  那么正常人的冠状动脉及其分支通常走形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及心外膜下,心脏收缩对血管不产生挤压,但有部分人群会有一部分血管不走寻常路而在心肌内走行,收缩期这段血管会受压,舒张期完全或部分恢复正常,这种情况被称为“心肌桥”。比如港珠澳大桥,分为水上部分和海底隧道部分,正常冠脉是走行于表面相当于桥的水上部分,心肌桥走行于心肌内相当于桥的海底隧道部分,海底隧道会受到来自海底的强大压力,同理,心肌桥也会受到来自心脏搏动时的挤压。

  随着日积月累的挤压,这段血管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也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30岁以后才逐渐出现胸闷、胸痛症状,而是否出现症状还与心肌桥的位置、深度、长度、厚度以及是否伴有冠心病等有关。一般认为心肌桥压迫性狭窄在40%以下无明显症状,超过40%则会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晕厥甚至猝死。

  在临床工作中常会遇见冠心病患者,胸闷胸痛发作时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就缓解了,但是有一群人心绞痛发作的时候服用“硝酸甘油”不但没缓解反而原来症状加重了,这很有可能就是因为这个“不走寻常路的心肌桥”造成的。因为硝酸甘油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加重冠脉受压,因此症状反而加重。

心肌桥的检查手段有哪些?

 冠脉造影,它是最早最精准的用于诊断心肌桥的检查方法。就像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部分一样会受到海水挤压一样。而心肌桥典型表现为收缩期受到挤压的管腔会出现一过性狭窄,舒张期管腔会恢复正常,称为“挤奶效应”。

  冠脉CT可直观的判断冠脉与心肌的关系,但精确率不及冠脉造影。血管内超声目前难以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心肌桥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心脏收缩时心肌内的冠脉受压,使冠脉供血受到影响,长期受压会发生痉挛、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等导致心绞痛甚至是心肌梗死。血管内超声检查发现被心肌覆盖的冠脉近段血管较其它部位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桥患者易出现冠脉痉挛,可加重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等症状。

  心肌桥是否需要治疗?对于预后较好,无症状或症状较轻者,无需治疗。对于有心肌缺血、有明显临床症状者,为防止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则需要治疗。

  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休息及睡眠,保持心情平稳,戒烟戒酒,清淡饮食,注意保暖,适度运动。

  药物治疗:药物是心肌桥首选治疗方案,目的就是降心肌桥受压程度,改善冠脉血供。就像设计港珠澳大桥的工程师一样,通过先进的手段减少海水对隧道的压力,使其稳定畅通无阻,减少意外的发生。常见的药物有倍他乐克、比索洛尔”,通过控制心率、降低心肌氧耗改善冠脉灌注。当上述药物效果不佳时,可服用“地尔硫卓或维拉帕米”改善症状。由于支架内血栓、再狭窄及心肌反复挤压易导致支架变形等原因,介入治疗效果存在争议。对于收缩狭窄大于等于75%,存在心肌缺血或心梗症状的有症状且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外科治疗,包括心肌桥松解术或冠脉旁路移植术(俗称的搭桥)。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了不走寻常路的心肌桥,希望通过我的科普演讲,能让大家越来越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anp.com/dmyh/67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