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是慢性肾病发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阶段。
到了尿毒症阶段,体内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会使毒性代谢产物滞留在体内,促使全身中毒。
53岁的林先生有10多年的高血压病史,但他觉得没有明显症状,就没将高血压当回事,平时饮食上很不注意。
一个多月前,林先生开始频繁出现恶心、腹胀、乏力等不适,最开始到药店买了一些胃药,服用几天后,没有任何效果,且情况还严重了,医院进行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血肌酐μmol/L,严重超出正常范围,且肾小球滤过指标明显下降,这说明林先生的肾脏已衰竭,发展到了尿毒症阶段。
林先生万万没想到,自己平时感觉良好,怎么会得上尿毒症?
医生解释:常见三种疾病易引发尿毒症,易被人们忽视!第一种:高血压
数据显示,我国尿毒症患者中17%是高血压所致。
长期处于血压高的状态,会使肾脏的微小动脉硬化,出现痉挛、血流量减少。随时间延长,病情的进展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肾脏纤维化,形成不可逆的肾脏损伤,从而引发尿毒症。
第二种:糖尿病
有资料显示,在发达国家,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终末期肾病首位病因,而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因素,约占所有尿毒症的10%。
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会使肾小球微血管病变,从而引起蛋白排泄的滤过异常,渐进性对肾脏功能损害。
若不控制好血糖,积极配合治疗,糖尿病尿毒症可能离你只有10-15年的时间。
第三种:痛风
研究发现,痛风病人几乎都有肾脏损害,25%死于肾衰。
肾脏,是尿酸主要排泄的器官,由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及肾小管重吸收。
若长期处于高尿酸水平,会引发肾脏功能异常、尿酸性肾结石等,最终发展为尿毒症。
医生劝你,不管哪种,少碰这4种食物,能“保住”肾脏!食物一:咸菜等高盐食物
盐,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若正常摄入盐分,对身体是有好处的。
但,现代人饮食口味偏重,导致吃盐远远超过日推荐量6克。
吃得过咸,会增加肾脏负担,加之,摄入过多的钠会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体内水分不易排出,进一步增加肾脏负担。
食物二:饮料等高糖食物
很多瓶装饮料属于高糖饮料,且含很高的钠,会增加肾脏负担。
高糖饮料长期摄入,会引发糖尿病,增加慢性肾病的发生;同时,高糖饮料会促使血尿酸水平升高,诱发痛风。
食物三:羊肉等高脂食物
羊肉,属于高嘌呤食物,易引发尿酸水平升高。同时,羊肉也含有很多的动物脂肪,进入体内不易消化,增加肝脏代谢,同时会促使肾动脉硬化,肾脏萎缩变性,引起动脉硬化性肾病。
食物四:酒等
酒,是一把双刃剑,但“弊大于利”。
酒精会使血压升高,促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脏输出量增加,使血管收缩。
酒精摄入过多,也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尤其是啤酒,虽然浓度低,但含有大量的麦芽糖,会使血糖升高。
酒精会使体内尿酸水平升高,诱发痛风发作。
有很多研究说,“适量喝酒”利于身体健康,但每个人身体状态不同,有多大好处,不能确定,所以,还是不喝酒为宜。
目前,尿毒症的治疗方式有三种:
①腹膜透析;②血液透析(临床上使用更多);③肾移植。
不想尿毒症“缠身”,保护好肾脏,谨记“三勤”、“二控”:“三勤”:1,勤喝水
中医认为,“肾主水,藏精”,是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心。
勤喝水,利于肾脏排毒,促进废物排出。
喝水时,放些小植物,增加口感,还有很好的养肾功效。
番麦须茶——利尿、排毒、养肾
将番麦须、玉竹、蒲公英、玫瑰花四者搭配制成番麦须茶茶包,有很好的利尿、排毒作用。番麦须,归肾经、膀胱经,有利尿、利胆、降糖、降压等功效,对肾炎引起的水肿、泌尿系统感染、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胆囊炎等有一定帮助。
同时,利于改善肾功能,减轻或消除尿蛋白等作用。
玉竹,入五脏,是一味养阴生津之良药。玫瑰花,性温,中和寒性,调和茶方。
蒲公英,有很好利尿作用,可促进肝肾活动,利于毒素排出。
同时,蒲公英还有“天然抗生素”之美誉,有广谱抗菌作用,对肾盂肾炎、尿道炎等泌尿系统感染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2,勤排尿
憋尿,会使体内毒素不能及时排出,诱发尿道炎、膀胱炎,甚至会损伤肾脏。
长时间憋尿会使膀胱压力升高,而膀胱压力反射紊乱和憋尿肌功能下降等会导致尿液反流,诱发肾盂肾炎,损害肾脏功能。
所以,有尿及时排,尽量不要憋尿,最长时间憋尿不要超过1个小时。
3,勤泡脚
肾经起源于脚底。脚底有很多穴位,同时,易受到寒气的侵袭。
即将进入冬季,保护好脚部,就很重要了。
每天睡前用温水泡泡脚,可促进血液循环,利于睡眠,同时也是不错的养生方法。
脚底的穴位多,用热水泡脚可以起到按摩、渗透的作用,泡脚时加入生姜、花椒都是不错的选择。
“二控”:1,控制盐分摄入
养好肾,一定要控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人每天盐分摄入量不超过6g,相当于一啤酒瓶盖的量。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建议每人每天盐分摄入量不超过4克为宜。
2,控制性生活频率
“夫精者,生之本也。”
所以,适度的性生活,利于肾脏健康。
数据显示,不同年龄段的男性,性生活的频率有所不同。
22-25岁,平均每周3次;32-35岁,平均每周2次;在41-45岁,降到平均每周1次。
规律的、和谐的性生活,还有助于增进两人之间的感情;还有助于肾脏健康。
{免责声明:文章引至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