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正让云冈插上ldquo翅膀

河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jzkbdfyy/140108/4323404.html

3月28日上午,雨后的云冈惠风和畅,春意盎然。

此时此刻,余尊造像,以及造像周围环绕的无数鸟、鹿、龙、树,在武周山的座洞窟内动静相宜,耀人眼目。

此时此刻,远在上海的一个大型展览上,3D原大打印的云冈第12窟“音乐窟”已经展出了整整3个月,慕名前来观赏的人群依旧摩肩接踵。

1云冈石窟第20窟前

1云冈石窟第5、6窟清代“石佛古寺”前院

1左:上海宝龙美术馆,3D原大打印的云冈石窟第12窟安装现场

1右:上海宝龙美术馆,“大美之颂·云冈石窟的千年记忆与对话”展览

同样是此时此刻,云冈研究院多功能会议厅内“大咖”云集,由云冈研究院主办的“数字云冈”座谈会正在这里举行。

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他走进洞窟仔细察看雕塑、壁画,详细询问石窟开凿历史、艺术风格、文物保护等情况。他指出,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

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赋予了云冈新的使命。此次“数字云冈”座谈会,正是新组建的云冈研究院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以跨界融合的开放姿态,广泛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力量,围绕建设“数字云冈”,通过多学科的技术和多领域的手段,深度展开云冈石窟保护、研究、展示和教育传播领域的交流合作。

“数字云冈”:

让文化遗产“青春常在”的

秘诀

云冈的“数字化”工作,其实远比外界看到要多得多。

云冈研究院正式启动三维数字化研究工作,是在年。之后在年,云冈石窟外立面采集成功,完成了云冈石窟第一张厘米级精度外立面正射影像图,并绘制了第一张外立面线图。这是中国石窟寺第一张完整的外立面正射影像图。年,云冈研究院承担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云冈石窟数字化工程示范研究”,是山西省第一个文物数字化科研项目。年,专业的数字化研究科室云冈数字中心正式成立,标志着云冈石窟数字化研究工作进入了系统研究阶段。

1云冈石窟群平面立面图

云冈数字化起步不能说最早,却正在实现“弯道超车”。

据云冈研究院数字化室主任宁波介绍,目前的“数字云冈”,是以数字化为基础的信息化、智能化的统称,目标是要以科学记录、融合翻译、智慧发展为理念,实现文物信息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数字云冈’是一个系统工程、基础工程、提质工程,通过科学记录,助力各项工作的实际推进,所以数字技术只是基础的工具和手段,不是终极目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次“数字云冈”座谈会上,来自浙江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大同大学等高校的教授学者和文博领域的专家,以及北京北建大科技园、浙江深大智能、杭州原数科技、曙光信息、武汉大势智慧、腾讯、华为、知网、联想等十余家科技企业代表,围绕“数字云冈”的建设理念和实现路径,就“数字云冈”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

“数字云冈”的建设标准是什么?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在座谈会时提到,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是北魏皇家艺术的典范,传承经典是我们共同的职责。经典无论在东方和西方都有根和魂,要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云冈文化的魅力,所以云冈的数字化项目,也要有与世界文化遗产相应的水平。他认为,现在数字技术迭代更新非常快,云冈现在建有先进计算中心,要尽量把先进的设备用好,让数据能够及时地转化,在保护和研究方面发挥数据应有的作用,同时将云冈数字化成果应用于公众,向大众传递千年文化成果和智慧,让人类文化遗产在数字时代永葆青春、大放光彩。

“数字云冈”:

以全息高保真记录推动研究保护的

利器

十几年来,“数字云冈”实现的路径,主要分三个阶段:记录即保护、数字文博工具平台以及服务公众。

在“记录即保护”中,“数字云冈”建设团队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数字云冈联合实验室”及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冈工作站等联合科研平台,培养了一支专业队伍,取得了若干知识产权,包括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6项,地方行业标准2项等。先后承担并完成课题1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7项。

左右滑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anp.com/dmzy/94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