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治冠心病

导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心肌供血发生障碍而引起的心脏病。属祖国医学“真心痛”,“厥心痛”,“胸痹”范畴。本病的发生除年龄因素外,常与精神、神经、内分泌、血液、遗传等多方面因素有密切关系,亦受生活环境、体力活动、饮食习惯、烟酒嗜好等外因的重大影响。笔者以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病例分享

王某,女,42岁。甘肃省敦煌市。年10月6日初诊。

  主诉:间歇性心前区疼痛伴胸闷心悸20天。

  医院检查心脏彩超和心血管造影显示心脏冠状动脉左前支狭窄、硬化斑块形成,冠状动脉硬化。多普勒扫描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医院建议进行搭桥手术介入治疗,但患者不愿接受介入治疗,遂求助于中医治疗。

刻诊:胸痛,胸闷气短,心悸头晕,出汗,咳嗽痰多,夜寐欠安,小便清亮,大便黏腻不爽,舌质红,舌下脉络曲张紫滞,舌苔白腻,舌体胖大,脉弦滑。

西医诊断: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

中医辨证:心气亏虚,心阳不振,痰浊阻络,冠脉瘀阻,不通则痛。

治则:益气健脾,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处方:瓜蒌10克,薤白10克,半夏6克,赤芍10克,丹参20克,杏仁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10克,人参15克,桂枝30克,生姜6克,大枣4枚。水煎服,1日1剂,14剂。

  二诊:服药后胸闷、气短、头晕明显好转,心前区疼痛感减轻。心电图提示:部分ST-T改变。舌质黯红,舌下脉络曲张紫滞,苔薄白,脉沉细。证属心气虚损,冠脉瘀阻。上方加汉三七3克(分冲)、水蛭10克(分冲)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功,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功能,加三棱、莪术各10克化瘀散结,软化斑块。继续服用14剂。

  三诊:上方连续加减服用1月余,诸证明显好转,心前区疼痛消失,24小时动态心电图提示部分T波改变消失。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效不更方,继以此方加当归10克,黄芪20克,以健脾养血。此方加减服用1年余病情好转,后随访病情平稳,检查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硬化斑块均好转。

按语:冠状动脉硬化斑块和狭窄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血瘀”之范畴。《经匮要略》云:“胸痹之为病,胸痛彻背,背痛彻心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胸痹,胸中气塞而短气者,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这些论述均与冠心病心绞痛相类似。

  方中瓜蒌、薤白、半夏宽胸理气,化痰散结;赤芍、丹参以活血化瘀为主兼有理气止痛作用;汉三七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水蛭活血破瘀,消癥瘕之力远胜于它药,二药对于冠脉狭窄和斑块实质性损害造成的胸痛效果显著。桂枝温通心阳;当归、黄芪为补血汤,益气健脾养血,《内经》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谓之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泉,脾胃气血充盈,心血才能充盈而运行全身。人参益气养营,姜枣草调和营卫。全方配伍,有益气养心,活血化瘀,消散斑块之功。

展文国,男,副主任医师。甘肃省中医药学会省肿瘤专业委员,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委员,裴正学教授入室弟子。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稿50余篇,评为年度中国中医药报“优秀通讯员”。并被甘肃省卫生厅定为裴教授学术思想继承人。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病、消化疾病、妇科病等常见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前+人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anp.com/gzdm/112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