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疫情之下
如何正确诊治
川崎病
患儿男,2岁14天,以“发热8天,结膜充血、口唇皲裂6天”为代主诉入院。曾在当地治疗,体温降至正常2天,后又高热,急来我院。入院时查CRP35mg/L,并不太高,后很快降至正常,心脏彩超示左前降支宽约11.8mm,右冠内径12.0mm,,远端宽约11.7mm,心包积液,管腔内可见密集点状强回声,呈漩涡样流动,诊断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冠脉血栓形成,多次复查心脏彩超冠脉呈进行性增宽,现右冠远端最宽约13.9mm。
川崎病为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其心血管并发症冠状动脉瘤是危害患儿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巨大冠状动脉瘤,出现冠脉狭窄、心梗的风险相当大。如何避免或减少形成这种局面的风险,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川崎病的早期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常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与感冒及其他感染性疾病难以鉴别,尤其是在新冠肺炎当下,详细询问病史和必要的检查,排除该病同时川崎不能忽视,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禁用激素去退热,否则将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然而要做到精准诊治对非川崎病专业大夫来说很难,一则是有些医生对川崎病的认识还不是很充分,一则是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并不是一起出现,不完全川崎的临床表现有的就一、两条,如果不是专业大夫,要做到准确诊治不太容易。有因皮疹而诊断过敏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或肠麻痹而怀疑颈部脓肿或肠梗阻收治外科的;关节肿痛怀疑类风湿关节炎的;脑脊液细胞数高而诊断脑炎的;恶心呕吐误诊断消化道疾病;有发热20天,没有其他任何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后因血沉快做超声发现冠状动脉瘤而诊断川崎病的;有的因心脏扩大而怀疑心肌炎,后通过询问病史、心电图和超声,诊断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心肌梗死的。川崎病临床表现各异,轻、重差别较大,重症可出现心血管衰竭、噬血细胞综合征、川崎病休克综合征等。川崎病很容易出现误诊误治现象,该病的诊断有很强的专业性,况且该病的发现相对较晚,还不被大家所熟知,有些基层医生,医院的非川崎病专业的儿科医生也很难精准做出诊断,毕竟学术有专攻,要求大夫什么都会也不可能,医院、看对医生很重要。如看两、三天(不用激素退热)效果不好,及时来院就诊。美国心脏病协会就川崎病的诊断、治疗及远期管理发表声明,该声明指出,遵循指南治疗能显著降低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强调川崎病专业医生在川崎病诊疗中的重要性,指出超声心动图依然是评估心血管异常的主要手段,提出用Z值校正冠状动脉管腔内经来评估冠状动脉异常,同时考虑到若不能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或有技术限制时,不能因此延误治疗,要及时医院诊治。的确,医院因技术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对儿童冠状动脉进行检测,或是检测值误差太大,更不能用Z值校正冠状动脉管腔内经来评估冠状动脉异常,不能准确判断冠状动脉是否异常,因此延误治疗。
川崎病病人越来越多,目前我科三分之一的病人是川崎病,而目前我国川崎病专业的医生则很少。医院为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组川崎病协作组成员单位,在川崎病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支撑,并参与了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组川崎病协作组组长单位、医院发起的、由全国有经验的正规诊治川崎病的10余家单位参加的川崎病多中心临床研究,在川崎病急性期诊治和远期心血管并发症的管理上,紧跟国内先进技术水平,从而造福更多的川崎病患儿。医院心血管、风湿免疫科全体医护人员将竭诚为广大患儿及家长朋友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也欢迎家长朋友将认识的人拉进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