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三类人适合做冠状动脉成像(CCTA)
1.有多重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如中老年男性,绝经后的女性,具长期吸烟史者,具长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者,长期生活方式不健康者,长期高负荷工作者等。2.通过观察临床症状或接受其它检查(如心电图、超声、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被怀疑有冠心病可能的人群,他们的症状可表现为胸痛、胸闷、憋气、牙痛、掐脖子感、剑突下痛、左上臂不适等。3.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或搭桥术后复查的患者。以往支架植入术后的复查需要再次做造影检查,患者痛苦且花费多,还需要住院,病人依从性差,现在应用冠脉CT复查,简单方便,门诊就可以完成,大大方便了患者。冠状动脉成像(CCTA)的结果分为五类:1.未见明确狭窄及斑块,这说明冠脉血管没有动脉粥样硬化表现,是最好的结果;2.可见粥样硬化斑块,狭窄<20%,这是早期粥样硬化改变,不会导致心肌缺血改变,但提醒患者需要用药控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3.管腔轻度狭窄,狭窄程度20%~50%,这种情况一般也不会引起心肌缺血的各种症状,医生不会建议病人接受冠脉造影检查,但需要规范的药物治疗;4.管腔中度狭窄,狭窄程度50%~70%,属于临界病变,这种情况最难判断,因为它可能会引起心肌缺血的各种症状,一般建议接受平板运动试验、负荷心肌核素或心肌灌注MRI等功能学检查,诊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也可以直接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明确冠脉狭窄情况,术中可以同时进行压力导丝或血管内超声等更精确的检查;5.重度管腔狭窄,狭窄程度≥70%,这是严重冠心病的标志,一般建议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既可寻找心肌缺血的证据,也能检查是否存在冠脉完全闭塞(%)病变,不过,支架手术的难度可能较大。此外,冠状动脉成像(CCTA)还会提示斑块的性质,一般分为三种: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与混合斑块。常规来说,非钙化斑块与混合斑块较钙化斑块更加危险,更容易诱发心梗,特别是密度非常低的斑块,需要专科医师根据具体情况来解读。还想提醒大家的是,冠状动脉成像(CCTA)结果中出现的血管狭窄百分比只是一个虚数,是医师目测的结果,并不是精确的数字,不必太过纠结。此外,冠状动脉成像(CCTA)往往会高估狭窄程度,也就是说,如果你后来做了冠脉造影检查,往往会发现造影诊断的狭窄程度比冠状动脉成像(CCTA)的狭窄程度要轻,这是由于不同的成像方法差异所导致的,并不是说CT的结果不准确。患者最担心哪些问题?1.对比剂。做冠脉CT前需注射含碘的造影剂,有极少部分人会存在造影剂过敏的反应,如身体发热、皮疹、恶心呕吐等,最严重会出现喉头水肿、心源性休克等(发生率小于万分之一),所以冠脉CT检查后需要观察一段时间再离开。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慎重使用碘造影剂,要严格遵从医师的建议。2.放射剂量。很多患者担心做一次冠脉CT会受到很强的辐射。事实上,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我院的冠脉CT放射剂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与普通的肺部CT扫描相似可将放射剂量控制在较低的剂量范围;3.心率。以前的冠脉CT要求患者不能有心律失常,心室率要求在60次/分以下,我院引进的佳能CT,对患者心率的没有明确要求,即使是对于快速房颤的患者,都能够进行清晰的冠脉成像。对于有患冠心病可能的人群,这项检查是非常适合的,它无创准确,而且相对经济。此外,对于介入或手术医师,冠状动脉成像(CCTA)能提供更多的解剖学信息,对疑难冠脉病变、血管变异、先天性心脏病等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