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会得哪些病讲给非专业的你

白癜风症状 https://m.39.net/pf/a_7282164.html

?也许你可以点一下

今天的内容,可能有些复杂,因为Fan大夫决定开一节大课!

故事从这里开始:(在这么多年,这么多人的的努力下,医学科普的效果是成效颇丰的,然而……)医院心脏外科的医生办公室,有两位从外地来的X病人家属,Fan大夫问:病人是怎么不好呀?X家属:在我们当地已经明确了,大夫说是主动脉狭窄了,必须要做手术,我们就来北京了。Fan大夫:主动脉狭窄?是大夫的原话吗?X家属:是呀!我们把光盘都带来了,给你看看。Fan大夫:哦,有光盘呀,好的,给我吧。(Fan大夫知道了:当地的大夫为了让病人家属便于理解病情,给做了一些相对通俗易懂的阐述)然后Fan大夫默默地在住院证上写了“冠心病,左主干病变”。

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有人说“我得了心脏病”,“心脏不好,但是也不知道是什么问题”,都说是拳头大小的心脏,真的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让人难懂的病情吗?医学科普真的要失去它的专业性吗?今天,咱们就来看看,心脏,到底会得哪些病,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吧!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异常影响结构重塑”,咱们就先从心脏的结构聊起吧。

此处插入一段视频——《心脏的发育》

从原始的心管,到成熟的心脏,就在这样一扭一转的过程中。视频中有很多专业的名词,或许有你熟悉的:“左、右心房/室”、“房间隔”、“室间隔”、“动脉导管”……而在这个自然而精密的发育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出现的问题,都可能会演变成大家不愿意听到的“先天性心脏病”,鉴于先心病过于复杂,一节大课是讲不完的,所以Fan大夫就偷懒地贴一个目录,让大家先有个感性认识,以后再慢慢扩充吧。

那么,成人的心脏,都有哪些结构呢?很容易想到的,肌肉,血管,神经……巴拉巴拉(没有小魔仙)

先从大家最熟悉的血管开始讲起吧:

心脏像是一个血泵,把全身的血液源源不断地吸回来,泵出去,送入体循环和肺循环中,分别输送和获得氧气养分。大家都知道,组织和器官是需要血液来营养的,那作为“感动中国的劳模”——心脏,自己肯定也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供给心脏自身的血管,就是传说中的冠状动脉!嗯,与之配套的,还有血液回流的冠状静脉。

冠状动脉的病变,其实不仅仅有粥样硬化,从前面的目录上,也可以看到“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这个名字,在冠脉的走行过程中,还存在着冠状动脉瘘,冠状动脉肌桥等情况。但是在后天性,或者叫获得性心脏病的范畴里,冠心病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了。

冠状动脉,主要包括:①左主干,②左前降支及其主要对角支,③回旋支及其主要左室支,④右冠状动脉及后降支。

嗯,文章最开始的故事,其实X家属想表达的就是这个“左主干”的狭窄,左主干一般很短,走行一小段之后,分成2支或3支。2支的情况就是走向前室间沟的左前降支,和向后沿左房室沟走行的回旋支;有时在这两支之间还有个中间支。

右冠状动脉有1支,沿着右房室沟向下走行,然后绕到后室间沟称为后降支。这种后降支由右冠状动脉发出的分布类型,称为右优势型;有时候这个后降支也会从回旋支发出,这种情况,就叫做左优势型;还有一种是均衡型。国人,大部分是右优势型的冠脉分布类型,占大约65.7%,左优势型的相对少很多,约5.6%,均衡型占剩下的28.7%。

左冠状动脉的前降支和回旋支,加上右冠状动脉,就是我们常说的三支冠脉,也用这个数字来表示冠脉病变的情况,比如单支病变,2支病变,3支病变。如果合并左主干的问题,常常会单独说,比如左主干+3支病变。

冠状静脉,和冠状动脉伴行,并存,静脉支由细到粗,最终汇合成冠状窦,进入右心房。获得性心脏病例,冠状静脉的病变相对较少。

(图片来自钟世镇院士)

冠状动脉的病变,有时也会累及心脏的结构,比如室壁瘤,乳头肌功能不全,室间隔穿孔,甚至,心脏破裂!冠脉病变的检查,主要依靠冠脉CT和冠脉造影,对于累及心脏结构的情况,超声心动图也能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然后,就顺着讲到心脏的肌性以及非肌性结构吧。在成人结构性心脏病中,最主要的是瓣膜性心脏病。

很多人都知道,心脏是被分成4个小房间的,左右之间互不相通,但是左房-左室,右房-右室,以及两个心室-主、肺动脉,是有通道的,而且在它们之间还有一道门,在心脏的结构上称为“瓣膜”,心脏上一共有4个瓣膜,分别是左房-左室之间的二尖瓣,右房-右室之间的三尖瓣,左室-主动脉之间的主动脉瓣,右室-肺动脉之间的肺动脉瓣。除了二尖瓣是2个瓣叶之外,其他的3个瓣膜都是3个瓣叶。

从实体图上来看,瓣膜,确实是一种膜性的结构。它坚韧但是脆弱,除了先天性的发育异常,瓣膜还可以被风湿、细菌,以及岁月侵袭,分别表现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退行性瓣膜病。在二尖瓣和三尖瓣,还有像降落伞的线绳一样的结构——腱索,牵拉着这瓣叶,防止它运动过度,腱索的另一端,附着在乳头肌上。当这个柔软的瓣膜或者膜下的腱索(腱索断裂、冗长)、乳头肌发生结构改变的时候(比如上文也提到,冠心病可以引起的缺血性乳头肌功能不全),就会出现狭窄或者关闭不全的功能异常。

心脏的肌肉本身,也会发生病变,就是传说中的心肌病,比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未分类心肌病和特异性心肌病。之前医院心脏外科还诊治过一例“酒精性心肌病”的病人,与长期大量的酒精摄入有密切关系,多发生于30~55岁的男性,通常有10年以上过度嗜酒史。提醒广大饮酒爱好者,多多注意,戒酒,是可以使病情缓解,甚至痊愈的吆!

心肌病,从诊疗过程上来讲,大多是由内科来处理的。但是对于内科疗效不佳,病情危重的情况,有可能就得来外科进行心脏移植了(其实,不仅仅是心肌病,终末期的心脏病——冠心病、瓣膜病等,都有可能走到移植这一步)!

心脏结构病变,往往是一列永不回头的火车,根据Frank-Starling机制:心肌收缩力的增加与舒张期心肌纤维的拉伸程度(舒张末期心室的容积越大拉伸程度越大)成正相关。

当心脏功能变差的时候,机体的自身调节是增加心肌纤维的长度,以获得更大的收缩力,如果心脏功能仍不能得到满足,就进一步增加长度……直到突破了界限,长度增加无法提供更大的收缩力,反而成为了运动的负担,心功能的衰竭就不可避免了——恶性循环。所以,心脏科的大夫,在看超声心动图的时候,会着重看一下心房、心室的大小。也说明了心脏结构与功能的重要联系。在这里,提醒心脏病人,病情切忌拖延!

心脏里还有一个颇为神秘的结构——传导系统。心脏能够规律地跳动,正是因为有这一类特殊的自律性的心肌细胞,产生和传导心电活动(通俗来讲,传导束就是心肌里的电线)。心脏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和浦肯野氏纤维网。大部分传导系统的结构,在心脏上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然而它又作用关键,和很多实体结构关系复杂,对于心脏外科大夫来讲,着实是一个不得不时刻提防的巨大挑战。

上面提到的这些结构,在空间分布上是由高到低的,而且在功能上也是等级森严的,窦房结是传导系统的司令官,它的有着60-次/分钟的自律性活动,也决定了人的正常心律和心率。正常的电活动信号,沿着传导束传播到每一个心肌细胞,然后产生肌肉收缩,完成心脏的泵血功能,基于“结构决定功能”的观念,传导系统中,每一个位置的病变,都会产生相应的功能异常。

传导系统出了问题,会表现为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比如:窦房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结间束——窦房传导阻滞,房室束——房室传导阻滞……还有异位起搏,折返形成等造成的:房性/室性早搏、预激综合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当然,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可以选择进行外科干预的“心房颤动——房颤”。对于心脏电活动的评价,最经济实用的就是心电图检查,嗯,还有一些情况,需要连续记录24小时心电图,也就是常说的Holter检查。

目前,越来越多的心律失常,会选择由内科导管的方式进行处理,然而不得不说明的是,房颤的外科治疗,效果是由于导管消融的吆,而且随着手术方式和配套器械的改进,外科操作造成的创伤越来越小,通过胸腔镜技术,就可以完成。

还有一些大血管的病变,暂时没有写进来,暂定它做为另一节大课的内容吧。

Fan大夫一直认为:医学和其他专业的区别,其实不仅仅是这些晦涩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科学的、有逻辑的、目标明确的思维方式。

小结一下:

1.基于心脏的解剖结构,它可能会在血管,心肌,传导系统上出现问题,与之对应的疾病,有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等,而且这些病还可以合并出现,威胁我们的生命安全;

2.如果发现有心脏病变,及时有效地进行检查和治疗,能够阻止心功能的进行性恶化,尽量避免健康和财产的损失;

3.试着与大夫进行相对专业的沟通,尤其是将疾病的名称专业化,而不是简单的一句“我有心脏病”,可能会让你在诊治过程中,获得更好的体验和更多的收获。

希望这节不正式的“大课”,能让你了解:心脏,都会得哪些病。

好了啦,下课!

课间给大家看看真实的心脏和手术:

医院心脏外科,牛心包重建主动脉瓣

(可以对照一下前面的主动脉瓣实体图)

医院心脏外科,心脏移植之供心

(把您的真心放我手心,还您一颗健康的心)

此处应该有广告:医院心脏外科团队,棒棒哒!

素材来源:

医院心脏外科素材库

《心脏外科解剖学》

《心脏外科学》吴清玉著

CircRes.;(11):-.

视频来自网络

整理:

范桄溥

心外高龄住院医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anp.com/gzdm/7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