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游泳不仅是青少年们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而且是最适合老年人进行健身活动的最佳运动项目。古往今来,世界各国一些对人类卓有贡献的世界名人—俄国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法国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前苏联文豪高尔基,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邓小平、朱德、刘少奇等,能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并获得长寿,其中奥秘之一就是长年坚持了游泳锻炼。
众所周知,人到老年时,身体的器官、系统的机能均要发生老年性的衰退和改变,运动能力下降。如果仍然选择体力负荷较大和较为紧张激烈的陆上运动项目来进行锻炼,不仅难以达到健身的目的,而且还容易导致运动创伤、运动性疾病和意外事故的发生。若选择游泳,游泳时特定的运动环境,不仅能避免陆上锻炼中的多数不利因素,而且还可以根据老年人的兴趣和生理特征进行健身锻炼。
二、老年人游泳的生理效应
对于老年人来说,游泳可以增进健康,起到延缓衰老过程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那些年岁较大,因关节有伤病而不便参加慢跑、爬山等下肢用力较多的人来说,由于水的浮力可以托起他们的身体,减少对关节的负担,游泳就成了更适合他们锻炼的一种项目。
1、游泳对老年人各器官系统起到良好的生理作用,特别是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作用更大。这是因为:水对身体的冲击是一种按摩作用,有助于全身的血液循环。在水中皮肤受到冷刺激后,血管急剧收缩,使大量外周血液进人内脏和深部组织,使内脏器官血管扩张。之后,皮肤血管又随之扩张,大量血液又从内脏流人体表,这一张一缩,能使全身血管得到锻炼,医学上称这种现象为“血管体操”。经常游泳的老年人能增强血管弹性,不仅能使供应心脏的血管分支增加,供应心肌营养的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增多,也能使血液里的脂肪酶增加,加快胆固醇的有效分解,从而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和在血管壁的沉积。这些变化可以延缓血管弹性的减弱,对防止或减轻老年的动脉硬化及其所造成的高血压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等心血管疾病都有着良好的作用。
2、游泳可不断增加呼吸深度和胸廓活动范围。由于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倍,人在游泳时要承受10公斤左右的压力。因此,要求呼吸肌用力克服水的压力,使呼吸深而有力,肺活量加大。据有关资料介绍,参加游泳锻炼的老年人最大吸氧量比不参加游泳锻炼的同龄老人要大30%一35%,经常游泳的60一70岁的老年人,吸氧水平相当于一般40一50岁的中年人的水平,使吸氧功能年轻了20岁。所以说老年人游泳,可以延缓呼吸器官机能的减退,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3、游泳能使萎缩的肌纤维增多、变粗、肌力增强,还能提高动作的灵活性、速度和耐力。游泳能改善四肢血液循环和机体新陈代谢,对减轻老年人骨组织增生和肌肉酸痛,关节僵直,动作迟缓等老年性改变,也很有效。
4、游泳时,由于游泳动作的节奏性,呼吸动作和四肢有节律的配合,使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高度兴奋,从而抑制了与游泳无关部位的变化,使大脑皮层较多的部位得到了积极性的休息,这与打太极拳时意念集中的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
5、水的阻力和浮力,使老年人不能在水中作急速的运动,只能在水中缓缓游进,不仅减少了剧烈运动时老年人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负荷,而且还在水的浮力作用的支持下,杜绝了在水中发生摔倒的可能性。这样不仅减少了运动损伤的发生,还防止了由摔倒而引起的中风、休克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6、老年人经常游泳,能增加新陈代谢,还能提高人体的免疫水平,科学试验证明:经过游泳锻炼后,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比例稍有增高。同时在游泳时,身体能直接受到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可以增加体内红血球和血色素的含量,增进老年人的健康。坚持长期游泳,还可以提高人体对不同气温和水温的适应能力,提高机体抗御不良因素侵害的能力和对各种外界刺激的适应性,而少生疾病。
三、老年人游泳的心理效应
游泳,不仅可以增进老年人健康,而且对改善老年人单调的心理环境,丰富精神生活,减缓细胞的老化,防治老年优郁症等有积极作用。
1、游泳活动是一种情绪调节的手段。假若在紧张工作之余或处于焦虑、优郁、浮躁、不安等极坏的心境时,赴海下湖地游上几趟,水流和波浪对身体表面的摩擦和冲击,可以形成一种水对人体的特殊“按摩”方式。这种自然的抚摩和按压,不仅使全身肌肉得到放松,还会使人心情舒畅地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一种“极目楚天舒”之感便会油然而生,紧张的神经随之松弛下来,而得到休息。同时把那些消极的,并且对身体产生副作用的心理因素排泄散发出来,恢复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2、游泳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体育运动,多数人从事游泳锻炼都是结伴而行的。长期在一个地方游泳,就会结识一批年龄、职业各不相同的朋友,大家互相照顾,谈天说地,心情舒畅,精神上得到满足,可消除老年人的寂寞、孤独感。在明媚的阳光下和孩子们一起戏水弄波,飞溅的水花还能使老人童心复萌,乐趣倍增,产生良好的心理转移。老年医学专家认为,情绪消沉、意志衰退及丧失对大自然的爱好等种种不良情绪,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人体功能失调,甚至导致疾病,情绪愉快,性格开朗,乐观豁达则是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心理条件。
3、对老年人来说,游泳是一种十分适宜的运动。这是因为水的浮力作用使人在水中的重量只相当于自身体重的10%,不需要用多大力量就在水中运动自如。此外,游泳使身体呈水平状态,身体各关节承受的压力和拉力比跑步等活动小得多。老年人骨质硬化,关节往往承受不了过重的压力,游泳活动就显得非常适当。还有,水的浮力和阻力使人在水中不能做急速运动,只能缓慢运动,这也减少了受伤的可能性。实践证明,一个人越是对某些文体运动保持强烈的兴趣,就越热爱生活,更加积极进取,从而能抵御烦闷、焦虑不安、抑郁等消极情绪的侵袭。
4、游泳时,划水和打水等动作是在大脑皮层指挥下进行的。这对调整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改善大脑对各系统的调节功能,都有良好作用。老年人参加冬泳更有利于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5、游泳对老年精神病患者也是一种好的心理治疗方法。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游泳能够使精神病患者释放出攻击性和敌意感,使用游泳疗法有特殊的镇静作用,这种效用减少了患者对镇静药物的需要和病房里的混乱。患者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游泳治疗后,减少了对人和物的敌意,并且能够较冷静和好于交际了,使病房里的暴力行为的爆发率减少了75%。
四、老年人游泳应注意的安全卫生问题
人到老年,机体的各组织,器官系统都要发生一系列老年性的改变,这种变化必然会对他们的运动能力和限度发生影响。因此,老年人参加游泳锻炼时,应当充分认识和估计到自己的年龄增长所带来的生理变化特点,合理安排游泳锻炼的健身计划,老年人参加游泳应注意安全卫生。
1、量力而游,适度而止。游泳时要根据自我感觉调整运动量。每次游泳后,应以感到全身轻松愉快、精神振奋为适度。如果游后第二天还感到疲劳,则说明运动量大了,要适当减量。
2、以慢游放松为主,切忌要求速度。游泳时身体要充分放松,动作要缓慢,不要做憋气和急剧用力的动作。在水中时间一般不宜太长,游速应较慢。对不是多年坚持系统游泳的人,更不要进行比赛,以免心脏负荷过重。
3、水温不宜过低(多年参加冬泳锻炼的人除外)。体弱和超过60岁的老人,以及不能适应过低气温和水温的人,绝不可贸然行事,一般在18℃以上的水中游泳较为适宜。
4、准备活动充分。老年人骨软骨发生纤维性变化和钙化,关节韧带弹性减退,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肢体活动能力降低,因此,在做准备活动时,应当控制拉、压韧带的用力程度和关节活动的幅度,以免损伤关节、韧带等运动装置。
5、不可急于求成。老年人神经系统的灵活性降低,反射迟钝,形成新的条件反射较为困难,因此,在学习游泳技术时,不要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6、不宜做跳水和潜泳。老年人对外界刺激变化反应迟钝,脑、血管功能衰退,一般不应跳水和潜泳,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7、注意防止摔倒。老年人骨骼中无机质成分增多,骨质疏松,加上肌肉萎缩,肌肉的力量和弹性降低,容易发生骨折。因此,老年人下水前和起水后在池边行走时,应注意防止摔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