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草圣一山一宁禅师墨迹综述七

九、关于一山一宁禅师墨迹评说

近年来,关于一山一宁的研究开始增多。但是一山禅师的书法在国内还是默默无闻。年3月22日上午,舟山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在浙江定海举行了“绝代禅僧”一山一宁系列研讨之“海外草圣”一山一宁书法座谈会。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袁卫民和舟山市部分书法家受邀参加了座谈。笔者智量策划并主持了这次座谈会。这次会议形成共识,宋元之际昌国高僧一山一宁是继唐怀素、平安时期藤原佐理之后的草书圣手,是中日草书史上的里程碑,也是我们的“海外草圣”。

对于一山一宁书法,许多当代书法明家于当年微评如下:

1太棒。直之笔髓,云水能知?去乎人性,鱼龙不痴。千山飞纵,千年雪融,苍茫之间,一轮寂照。梅溪七百年我来也,只此一会,悲风彻照。——金陵乐泉(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

2逍遥法中,深水静流——楼可程(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副馆长)

3一山大师书法,简朴率真,散淡奇逸。——钱路(西冷印社社员、沙孟海书学院研究员)

4一山大师草书如云在青天,水流涧中,无所起亦无所止,而空间切割与营造之妙,尤见高诣,独步尘外,未可名状。一一张千里(《中国篆刻》杂志总编)

5无迹可寻,无上妙品。——沈伟(绍兴文理学院教授、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6灵逸酣畅,萧散远尘。——王波(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7一切境界,本自空寂,无一法可得。唐无业国师此语正合一山墨迹风神。——姚建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

8我从不迷信自我价值判断之外的格式化定论。在绵延的中国书法史长河里,何止只有几座“高山”,而一山一宁就是其中的一座!他表达了中国书法形而上的美学、哲学本体,是谓道也。在现实难于创造的情境下,发现即大于创造。——贺能(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舟山市书协主席)

9赞一山一宁大师书法:真草隶篆本一真,大千何时染纤尘?无心妙笔润千古,谱出毗卢遮那身。——界定(中国佛学院普陀山佛学院副院长)

一山草书

10一山大师草迹,虚空幽妙,自在真容。或春雨润物,或夏云变幻,或秋风劲疾,或冬雪连绵,极尽世界万殊之变化。——王利民(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11心无挂碍,笔无所滞,逍遥法中。——张亨山(四川乐山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12一山大师草书从怀素出,其格更高。后来有类之者,如玄宰、担当,可惜笔下功夫略逊一山大师。——高翔(书法江湖网站创办人之一)

13怀素一山绝世五百,同为高峰,各有千秋;怀素外放,一山内藏;怀素主书,一山事佛;怀素有法,一山无法;素草可作法书,山草兼作字外之修为,是之谓素字看纸面,山字看纸背是也。-------舟山市书协副主席吴江年

14一山大师书法得怀素三昧,写得很松,书有禅意,确是超凡脱俗。------舟山市书协副秘书长傅世风

综上所述,一山一宁禅师遗墨众多,草书出神入化,其书法之境界,前高于古人后尚无来者,是我们的“海外草圣”。

附:一山墨迹部分释文

一山一宁禅师墨迹留存共81张。文中对一部分墨迹进行了释文,这里只出现墨迹名称,以下是其余墨迹的释文,对墨迹其他情况不再展开。

一、伊东《宁一山墨迹》

(一)纪年墨迹。1山叟慧云遗书至上堂法语。2法语(不求诸圣)。

3二月望上堂法语。

二月望上堂云:冉冉春光暮,茫茫烟草绿。各人水牯牛。溪山随处牧,收放要时宜。水草要饱足。蹄脚要分明,性气要纯熟。莫令犯苗稼,莫令乱枨触。一朝鞭索忘,又不劳驱逐。露地卧月明,□□□□□。乾元癸卯/圆觉一山叟书

4无关普门拈香法语。

前东福山无关和尚十三年忌旦。小师等于圆觉设供请拈香云。此香。凌霄峰顶根苗。南屏山中秀茂。一枝分到扶桑。高价喧传众口。某人得处真纯。用时奇妙。慧日峰十二载。气焰辉腾。东海上六十州。芳馨遍透。至今枝叶满丛林,清阴弥宇宙。虽则掩息十三年。提起香,云:毕竟这个元不朽。兹临讳旦。小师玄仁等借圆觉手拈出。一要证其攘羊。二要冤将恩报。插香云。有鼻孔底。衲僧一任东嗅西嗅。嘉元癸卯腊月/瑞鹿峰一山一宁

5瑞严空照禅师颂。

瑞严空照禅师,常自唤主人翁,自应云:“诺。”“惺惺著。”“诺。”“他日莫受人谩。”“诺。诺。”颂云:自呼自诺有来由,引得旁观笑不休。尽谓庄周梦胡(蝴)蝶,谁知胡(蝴)蝶梦庄周。甲辰鹿峰一山书

注:胡和蝴为异体字。

不肯去观音院

6奥州御岛妙觉庵赖贤庵主行实铭。

碑刻墨迹:巨福山建长禅寺住山唐僧一山一宁撰

德治丙午冬、予再居福山。丁未春,有僧匡心、孤运来礼谒云:来自奥州,手其师行实一通,炷香礼足谓予曰:“吾乡奥州有松岛,其侧有御岛,有庵曰妙觉。乃曩见佛上人来结茆而居。见佛精苦精进,身清严,口缄默,日诵法华经,先十二年中已满六万部,后至八十二入灭。厥后所诵又不可以数计也。六根既净,能役使物,灵异颇多。道乃遍布,声闻朝野。适鸟羽院当宇,赐本尊器物,以旌异之。其岛本名千松岛,一见佛承御赐之故,时人乃易今名。凡松岛左右列岛仅百数,独此名最扬,盖由见佛之故也。吾之师名赖贤,号观镜房。生本源氏,幼而端愿,父母俾出家,乃依长崎成福寺为童子。十五薙发而学天台及真言教于讲席,久之忽自悟谓:‘文字之学,非出世法。’至年四十二,今圆觉无隐范和尚住宋岛圆福寺,往依之,居弟子列。复游方参圣一于东福、大觉于建长、佛源于寿福,孜孜请扣,法无异味。仍回圆福,将终老矣。无隐迁法华,心住禅寂二十二岁,影不出山,郁为丛社,四众攸归,人谓见佛上人之再世也。矧其天性慈和,略无畛町,待物如一,清澹安怡,精勤不怠,诚末法化物之仪范也。世寿今八十二,僧腊六十七,居处如平居时。度弟子三十余人。匡心、孤运等以师之德之功不著于后,我之责也。相与议立窣堵婆以纪之。敢求数语以信于后。”予聆其语,又览其词。因思古之立道场振法门者,率由是道,贤师其由是道乎?赞宁师作僧传有兴福一科,贤师其在斯科乎?既有补于法门,故为铭之。铭曰:“人惟德馨,地由人兴。御岛之庵,见佛始营。贤师后居,乃臻厥成。清明胜静,开迷醒醒。慈善根力,克享修龄。”弟子树兹窣堵婆,纪其德行,予以为铭。是岁三月十五日书。小师三十余人匡心、孤运同立石

7如意轮观音图赞。

宝莲台上静思惟,六臂粉然互执持。如意妙轮何所用,众生苦界已空时。德治二年丁未季春既望/巨福一山宁拜手谨赞

8奥州藤田驿近乡山邑碑(拓本不大清楚)。

窃以,妙体本无相,假相以度生。真理亦范言,凭言以显道。繇兹先佛后佛。出兴无息。半满权实,鑑机揆时。世尊昔起道树下。首鹿苑。路逢于二商主。说法度彼。终捐伽梨。安地上,□卓金锡,覆钵盂,乃象妙体留为益未来。今此塔婆以是为规本,见之者永离苦趣,造之者必参乐邦。粤当于尊亲一百讳裂溃于鑺鑿,遂造志。愿心冀感道,以靡此妄尽以证真。时德治二年十一月廿日智□谨志一山一宁书

9无隐圆范和尚一周忌拈香法语。

十一月十三日为无隐范和尚周忌。拈香。拈起香云:此香,嵩山的种,喷兰溪之清馨,济化孙技,作大树之阴凉,名高东国,价重诸方。四五处名蓝为人拈出,重裂衲僧鼻孔。七十八载中,随机设施,气息浑无隐藏。一朝收卷铺席,转眼又阅星霜。今日弟子孤圆等借一山手拈出以伸供养。虽是不顾机嫌,担行夺市,且要教者老汉,家丑重重外扬。烧香云:报德酬恩只者是,薰天灸地又何妨。延庆戊申岁为其弟子智传书

10雪夜作(延庆己酉孟春望一山书)。11空岩道号颂。

12法灯国师像赞。

生身日域,传佛心宗,见无门而深入此门,还乡国而化行乡国。君王之所崇敬,衲僧之所归伏。九十二岁,游戏人间。灵鹫山中,归藏得所。赫赫声光常不泯,绵绵枝叶茂无穷。一方香火日昌隆,万古声名常炜烨。心开长老邈渠真,永与宗门作妖孽。正和乙卯九月望日/南禅唐沙门一山一宁为心开长老赞

13雪夜作(正和乙卯作)。

14送空藏主归里法语。

有句无句藤倚树。放下泥盤笑不作。是真狮子便咬人。肯倚他门傍他户。道依器量古罍洗。杖头敲出虚空髓。不同矮子卖布单。虚走三千五千里。罢参收旅归去来。大沩笑口不敢开。门中尊宿若具眼。为君高筑黄金台。

正和丙辰六月十二日/南禅比丘一山一宁书

15法语(大士法身)。16观音像颂诗卷后序。17与固山一巩垂语。18大觉法皇和韵之作。

一山雪夜作

(二)无纪年墨迹。

19西涧子昙宛尺牍。

20洛浦和尚浮沤歌。

云天雨落庭中水,水上漂漂见沤起。前者已灭后者生,前后相续无穷已。本因雨滴水成沤,还缘风激沤归水。不知沤水性无殊,随他转变将为异。外明莹,内含虚,内外玲珑若宝珠。(以下缺)

21园林清暑偈。

殿阁薰风日正长,绿槐红藕遍林塘。莫言人世炎蒸甚,歇得驰求心自凉。

22后宇多法皇和韵偈(法皇御幸)。

法皇御幸相看。依呈偈。即席和韵赐偈云。

去斯地曷向东关,莫谓一霄贪贼艰,今日欣欣看一偈,其踪永卜瑞龙山。

八月十日一山书/付道启

23白氏文集新乐府断简。

乾和天宝末,明年胡尘犯宫阙。乃知法曲本华风,茍能审音与政通。一从胡曲相参错,不辨兴衰与哀乐。愿求牙旷正华音,不令夷夏相交侵。二王后

24雪夜作(蜡笺)。

25一山书宋张载《东铭》。

戏言出于思也,戏动作于谋也。发乎声,见乎四支,谓非己心,不明也。欲人无己疑,不能也。过言非心也,过动非诚也。失于声,缪迷其四体,谓己当然,自诬也。欲他人己从,诬人也。或者谓出于心者,归咎为己戏。失于思者,自诬为己诚。不知戒其出汝者,归咎其不出汝者。长傲且遂非,不知孰甚焉!

伊东卓治续《宁一山墨迹》收录如下:

(一)一般画赞。

26杨柳观音图(闻思修入)。

闻思修入三摩地,不知坐在草窠里。鸡噪鸭鸣白日闲,法尔圆通应一切。一山比丘一宁拜手

27审海和尚像。

德行纯全□□□寄老之嗣,时大开此山,法席不谬。三十六年能事毕,宗风永流传。一山一宁谨题

28金刚智三藏像赞。

金刚智三藏者,南印度摩赖耶国婆罗门种,(二)十岁出家,三十(一入)龙智室,七年承(事),穷三密教□□□食天府。自陈金刚萨埵常现在前。又登楞伽山礼佛迹。往大唐国拜文殊。是依观音告也。开元八年初到东都。久弘秘教。屡感灵瑞。廿九年八月十五日终荐福寺。春秋七十三。代宗赠仪同三司。号大弘教三藏。一山一宁书

29达摩像赞(松下达摩)。

彤墀一语逆龙鳞,去作空山面壁人。教外别传传甚么,藤缠云树碧鳞皴。一山比丘一宁拜手

30传牧溪笔达摩像赞。31寒山拾得图。32寒山图赞。

33布袋图赞。

常来下生也未在,且靠布袋坐瞳睡。更无时时示时人,也只是小儿子戏。一山比丘一宁拜手

34傅大士像赞。

云黄山中,死蛇活弄。反说刀斧,骥驽和沌。咄。且莫说梦。一山比丘一宁拜手

35传梁楷笔塞翁图。

36传可翁笔十牛图(归牛图)。

随时水草活渠身,纯净何曾染一尘。苗稼自然都不犯,收来放去已由人。

37山水画赞(平沙落雁图)。

紫塞寒应早,南来傍素秋。飞飞沙渚上,岂止稻梁谋。平沙落雁/一山书

38传牧溪笔芦雁图赞。39传檀芝端笔雪竹图赞。

二、田山方南(一)《禅林墨迹》下收录如下:

1大觉法皇和韵偈。2一行书(双幅)。应无所住而生其心。3六祖偈。

(二)《续禅林墨迹》上收录如下:4默庵(大字)。5阿弥陀经语。

6偈语(慧日峰前,东福山叟和尚)。

慧日峰前露一机,翻身拶倒五须弥。照天夜月光辉满,廓尔无依又独归。东福山叟和尚,当面谩人底一着子,若是末后全提,下座同诣灵前,分明听取。

正安辛丑秋暮/建长一山一宁

7跋语(金刚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此经空生请问,世尊宣演,妙谈空慧,乃诸佛众生心法之本原,所谓一切佛与法皆从此经出是也。华梵流通,受持书写,读诵者极广,乃至诸菩萨洎诸祖师,造论制疏抄诠释亦多。愚智幼艾,莫不敬信之。其功德诚难思议,效验亦难具述,故唐土称为多功德经。今镜堂老子于一毫端拈出,以广流通,用资先人张公之冥福。一句一偈,历落分明;一点一画,纯谨精一,其功真可致。张公以梦幻泡影露电之身,悟离相寂灭真如无住相之理,必证金刚不坏之身矣。小师义本珍藏之,携以示余,求序其首。余书之以告后之阅者。仍谓本曰:“汝会么?空生所问,胡饼觅汁;瞿昙宣演,灵龟曳尾。镜堂令师所书阵后兵书,张公承荐,土上加泥。”本因问曰:“一大藏教,古人因甚目为拭疮疣纸?”余曰:“是则是,不是弄潮人,

莫入洪波里。”

时嘉元四年十月十二日/一山比丘一宁书于鹿山之藏密

8甄叔和尚语。

9《续禅林墨迹》下收录唐李涉诗。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右唐人诗一山书

(三)《禅林墨迹拾遗》收录如下:

普陀山普济寺

10草书法语(始知众生)。

11草书偈语(成佛人稀)。

成佛人稀念佛多,念成岁久却成魔。君今欲得易成佛,无念之心不较多。

12草书偈语(只此身心)。

13痴绝颂。

14一行书(应无所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山比丘一宁

15一行书(不立文字)。不立文字,见性成佛。

16一行书(佛以法)。佛以法为身,清净如虚空。

17一行书(秋来)。秋来风雨多落叶

18一行书(飞空)。飞空鸟,忘却空。南禅比丘一山一宁书

19一行书(江东)。江东日暮云

20白衣观音图赞(一片莲浮)。

一片莲浮游苦海,百八摩尼在手中。正知念念为救苦,一念忽生何日穷。

一山比丘一宁拜手

21竹图赞。22骑驴图赞。

三、归一寺田中道源《一山一宁墨迹》6张。

1聚分韵略跋。

明物察伦,贤圣之事也。练公是书,门分类聚,俾阅者因门以明物,因类以察伦,使物理昭然。物理既明,则圣贤可跂。其于学者,岂小补哉。虽然吾佛祖要旨离文字言说之相,具眼者能昭澈于文字言说之外,乃符著述之意。拘泥于文字言说,不唯昧著述之意,抑亦于贤圣之事绝跂矣。学者识之。德治丁未季秋晦日/一山叟一宁漫书其后

2圆悟示众偈。3自赞顶相。

4石头草庵歌。

吾结草庵无宝贝,饭了从容图睡快。成时初见茅草新,破后还将茅草盖。住庵人,镇常在。不属中间与内外。世人住处我不住,(世人爱处我不爱)。

注:后有题跋,如下:

一山一宁禅师之妙笔也,莫轻忽矣。南海散人

如何是和尚之妙处。会么。万重关锁一时开。自笑清严宗谓加笔

5芦雁图2(飞飞又何处)。

寒浦同栖宿,雨风芦苇摧。飞飞又何处,蓟北已春回。一山

6洞庭秋月图赞(河汉早飞霜)。

河汉早飞霜,澄波接渺茫。婵娟一切影,上下正交光。洞庭秋月/一山

四、其他一山墨迹资料。

江静年《入日元僧一山一宁相关文物初探》一文,有6处散佚的一山墨迹。1“南無佛”塔板碑。2石母田供养石塔。3“归依佛”塔。4修禅寺“指月殿”墨迹。5建长寺“巨福山”三个大字匾额。6书长芦慈觉禅师自警文。

五、笔者搜集一山墨迹图片8张。

1可翁宗然画竹图赞。2元照禅师坐禅图赞(坐禅别无拈示)。3文殊菩萨图赞。4法语(坐禅别无拈示)。5偈语(大道)。(雅昌网站艺搜汇集了被认为一山墨迹的拍卖资料,经筛选,主要有上述5张)6正续庵墨迹(一山国师七百年远讳纪念《镰仓时代南禅寺一山国师》p61页)。7楷书诗偈(如来忍辱身)。8竹岩图题赞。(这2张来自其他网站,以前存的图,不知来自何处网站)

来自网络·一山题赞附:一山墨迹代表作。图1图2图3图4图5

相关主要参考文献和网络资源

一、中国文献和论文

1江静:《入日元僧一山一宁相关文物初探》,佛教在线,年10月14日。

2江静编著:《日藏宋元禅僧墨迹选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年4月第1版。

3江静主编:《普陀山与日本》,普陀山书院学术文献资料,年10月。

4胡建明:《宋代高僧墨迹研究》,西泠印社出版社,年3月。

5释觉多:《赴日元使一山一宁禅师及其禅法》,国家宗教文化出版社,年12月第1版。

5戎龙超:《元代佛教书法研究》,吉林大学年硕士学位论文。

6方匡水:《一山一宁书学渊源探析》,《大舞台》杂志,年7月。

7李福顺:《新发现的梁楷补衲图面面观》,《文物鉴定与鉴赏》年第2期。

8徐宏伟:《书法条幅之形成》,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年3月。

9刘九洲:《董其昌书法立轴的革命因素》,学乐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anp.com/gzdmyh/75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