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十年,已出现动脉硬化,这样调整后,

糖友讲述:

本人今年62岁,确诊2型糖尿病整10年。医院进行并发症筛查时,发现心脏右旋支动脉粥样硬化。

日常的用药情况是:每天3次二甲双胍,每次0.25g,吡格列酮,每天一次15mg,以及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等预防血栓和动脉硬化的药。

目前的血糖情况是,空腹7.6,餐后11.3。出现皮肤痒、手麻、出汗异常等症状。希望找到一种方法帮助稳定血糖的同时,减少用药,延缓并发症的发展。

我们在综合了这位糖友的基本情况后给出下面建议:

1.降糖药方面:首先,这位糖友用了两种降糖药,二甲双胍、吡格列酮,主要作用都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让现有的胰岛素水平发挥更大作用。局限性就是,如果糖友本身的胰岛功能衰退比较严重,胰岛素分泌明显不足,光靠提升胰岛素敏感性是不够的。

解决方法:可以将二甲双胍加到每次0.5g,早上加服一片沙格列汀5mg,此类药物可以提升肠促胰素水平,根据血糖浓度变化,刺激胰岛素分泌,帮助降糖。

2.并发症上,持续的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动脉硬化,血管狭窄、堵塞,血液循环障碍,神经供养不足,出现病变,手麻、皮肤痒、出汗异常等症状都是周围神经等出现损伤的信号。

解决方法:针对动脉硬化,可以服用阿托伐他汀钙,还可以加多烯酸乙酯胶囊,帮助保护血管。针对神经病变,可加服营养神经的药物甲钴胺,每日3次,每次ug。

3.针对胰岛功能衰退的问题,除了控制血糖,减少胰岛负担外,还要加强细胞营养,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提升胰岛素敏感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糖友向我们反馈:

3个月后,通过调整药物以及按照我们制定的营养食谱和运动清单进行日常控糖,糖友的血糖逐渐稳定在5.7到6.3之间,之前出现的手麻、皮肤痒,出汗异常等神经病变症状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5个月后,二甲双胍减为每次0.25g,血糖保持在标准线以下,体力、精力都比以前有所加强。对于这个结果,糖友非常满意。

公益解答血糖疑问

您是否降不下来?

怀疑药用得不对?

不知道怎么靠吃饭、运动来降糖?

广州市二型糖尿病研究所《精编控糖科普大全》,教您学会合理用药、饮食、运动,让你不花钱也能控好血糖!控糖资料限时免费领取。

领取方法:长按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anp.com/gzdmyh/8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