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脑卒中是目前我国城乡居民主要疾病死亡构成比中最主要的原因,成为我国男性和女性的首位死因,农村脑卒中的死亡率为.17/10万人,城市卒中的死亡率为.56/10万人。脑卒中患者当中缺血性卒中约占80%左右,其中约25%-30%的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有着密切的关系。
l什么是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是将血液输送至头面部的血管,是脑的主要供血血管之一,颈动脉狭窄可引起严重脑部缺血事件发生,甚至导致患者的残疾及死亡。
颈动颈狭窄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约占90%以上,其他原因包括慢性炎症性动脉炎(Takayasu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放射性动脉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颈动脉迂曲等。
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颈动脉狭窄多发于中老年人,如果平时生活中持续的频繁出现头晕、乏力、嗜睡等症状,医院接受检查。
l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以脂质代谢障碍为基础,一般先有脂质与复合糖类聚集,进而出现平滑肌细胞迁移、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导致血管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
l如何诊断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可分为:1.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2.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大部分早期颈动脉狭窄患者没有临床症状,这也提示对于高危患者定期体检的重要性)
可能症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一过性黑朦,一过性意识丧失,偏身感觉异常、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可行的辅助检查包括:颈动脉超声(筛查首选)、磁共振成像(MRI)、CTA、DSA(金标准)。
l颈动脉狭窄程度
狭窄程度30%-50%,狭窄程度为30%时,患者可没有任何症状,但堵塞到50%时可能会有轻微的感受,脑供血不足,可出现头晕、胸闷、睡眠质量下降、记忆力减退、精神障碍等;
堵塞到75%以上时才会有明显的感觉,出现手脚麻木、四肢乏力、一过性昏厥等身体症状。
堵塞到90%时,就可以认为这条血管被完全堵塞,可能引起脑梗塞甚至危及生命。
l如何治疗颈动脉狭窄?
可分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具体治疗方式应由专业血管外科医师制定。
保守治疗:对于无症状,轻中度狭窄,且斑块稳定的患者可选择保守药物治疗,并定期随访。
主要包括:1.抗血小板药物治疗,2.降脂药物治疗,3.降压药物治疗,4.糖尿病药物治疗,5.戒烟(比药物治疗更有效)。(由医师指导具体用药)
手术指征:
1.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狭窄程度≥50%。
2.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狭窄程度≥70%。
3.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影像学检查提示狭窄程度<70%,但血管造影或其他检查提示狭窄病变处于不稳定状态。
——根据《版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归纳总结
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及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
两项已经成熟的手术技术均在我科常规开展
1.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被视预防卒中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最经典术式。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简单示意图:
我科术中图像:
2.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近年来,有大量研究表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与内膜剥脱术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
优点:创伤小,手术耐受好,可在局麻下进行手术。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示意图:
我科术中图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