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则关于孩子
「吃炸鸡吃出性早熟」的新闻
在网上疯转,搞得妈妈们诚惶诚恐:
除了这些垃圾食品
还有一些常见给宝宝食物
也一直在家长心中的
「性早熟食物黑名单」
居高不下
性早熟
这个令家长闻之色变的词
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生活中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性早熟?
有的人说是吃出来的
所以让孩子拒某些食物千里之外
有的人说是生活习惯导致的
于是强迫孩子必须改掉
……
这些关于性早熟的传言
究竟靠不靠谱?
真相究竟是什么?
快随小编一探究竟!
号外!号外!性早熟
分为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
●真性性早熟
可能是颅内感染、外伤或肿瘤引起
也可能是找不到任何原因的
所谓「特发性的中枢型性早熟」
●假性性早熟
病因很多
比如说卵巢和睾丸长了肿瘤
刺激身体分泌性激素
导致过早发育
如果孩子出现性早熟问题
医院排除器质性病变
怪食物?
先想想是不是营养过剩......
喝蜂蜜会导致性早熟吗?
不会!但蜂王浆别喝!据说蜂蜜里含有激素,给孩子吃了,会导致孩子性早熟。
事实上,蜂蜜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糖,占总量的80%以上,再去掉百分之十几的水,其他成分的量几乎不足1%。
这1%中含有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花粉,这些花粉又含有微乎其微的激素。而这些激素同样是植物激素,植物激素对人体是不起作用的。
之所以孩子出现性早熟就归咎于蜂蜜,可能是有些蜂蜜中被人为添加了含有雌激素的物质,但是家长印象中想到蜂蜜,就把责任推到这两者头上。
至于为什么有传言说,1岁以下的宝宝不能吃蜂蜜?其实是因为蜂蜜中可能含有肉毒杆菌。1岁以下的宝宝肠道菌群还没有完全建立,会有被肉毒杆菌感染的风险,确实不能吃。
另外要注意,蜂王浆里面含有一些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和雌激素的受体结合,产生类雌激素一样的作用,会增加性早熟和乳腺疾病的风险。
豆浆会导致性早熟吗?
不会!但1岁以内宝宝少喝!有人说,大豆中含有一种叫大豆异黄酮的类雌激素。那给孩子吃豆制品会促进性早熟吗?
豆制品里的植物雌激素也不等于人体雌激素,主要是大豆异黄酮,它的活性十分微弱,仅为医用或人体内雌激素的1/甚至更低。
打成豆浆喝下一杯也是微乎其微的,而且它在体内有双向调节的作用,雌激素水平低就发挥雌激素活性,雌激素水平高就抑制雌激素的活性,所以完全不用担心会引起性早熟。
相反,大豆及其制品好处多多,豆制品富含优质蛋白,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利用;且大豆所含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还有一些磷脂类,对人体神经系统发育都是有好处的。
但对于1岁以内的宝宝来说,喝豆浆会减少喝奶量,所以不建议喝。
吃了速生鸡等“催”出来的动物?
怪鸡肉之前,先想想是不是烹饪方式问题,毕竟吃太多高脂肪炸鸡可能会导致肥胖!黄鳝:关于黄鳝是喂避孕药或激素长大的说法真不少,但已经辟谣了。养殖者不可能给黄鳝喂避孕药或者激素,这只会让黄鳝死得快。黄鳝的确是小时候雌性,长大了就变身雄性,但这是自发的变化,不需要任何外源性激素。
速生鸡:我们说的速生鸡属于「大快型白羽鸡」,是良种选育和科学饲喂的结果。电视上曝光的问题鸡是滥用了抗生素,跟激素没有关系。如果真打激素,鸡的健康状况反而会不好。
反季蔬果会导致性早熟吗?
不会!蔬果的美味别错过!激素能快速催熟植物,是否也会把孩子催熟?这是很多家长排斥反季蔬果的原因。
事实上,不论是反季还是应季果蔬,现代种植过程中都会用到一定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植物激素。
但其实把植物催熟的植物激素,和让孩子性早熟的动物激素相差甚远,从分子结构到作用机理都不是一回事儿。使女孩提前发育的激素是雌激素,是动物激素,和植物的催熟剂不是一回事。
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项研究断定性早熟与反季节的蔬菜水果有明确的关系。植物激素针对植物起作用,而人体内没有相应的受体,对人体的效用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植物生长调节剂通常不含性激素,更不会使儿童性早熟。所以家长无需多虑。
陪睡会导致孩子性早熟吗?
不会!不过婴儿独睡更安全!虽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应该逐渐让孩子学会独自睡觉,但用会导致性早熟这样的理由来吓唬人,真的是没办法认同。
性早熟一般分为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前者是由大脑中的病变引起的,后者主要是由于卵巢或睾丸长了肿瘤,或是肾上腺的一些疾病,刺激身体分泌性激素导致的提早发育。
除疾病之外,如果孩子长期营养过剩、误食了含有性激素的药品(如避孕药)、接触会引起性早熟的化学品,也可能会导致性早熟的发生。
有些情况下,孩子过早接触了超越其心理年龄的内容,比如一些不适宜的语言、画面,也可能会对孩子的性萌动和性意识觉醒产生影响,甚至可能会导致儿童性早熟。
但并不建议小宝宝与父母同床共枕,主要是怕父母会压伤宝宝。
开夜灯会导致性早熟吗?
不会!但全黑环境更有助睡眠!孩子性早熟的原因很多,与营养、基因、环境等都有关,并非单一因素占主导地位。笼统地说开灯睡觉会引起宝宝性早熟有些夸张,目前也没有科学研究依据证实。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传说是因为,睡眠状态下身体会分泌大量褪黑素,抑制人体交感神经的兴奋,让身心得到放松和休息。从生理学角度看,褪黑素的分泌可能会影响性腺发育和青春期启动,而开夜灯又会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但这不能直接证明:开夜灯睡觉导致性早熟。
但光照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质量,从这个角度来讲,睡眠状态下,还是建议最好保持“全黑环境”。宝宝刚出生,对白天黑夜是没概念的,需在家长的帮助下慢慢适应这种昼明夜暗的生物钟规律,如果一直处于灯光环境下,就有可能会使他们分不清白天黑夜,最终造成白天睡觉、晚上不睡的现象。
这些细节都提示
女孩性早熟
1、8岁以前第二性征的发育。比如乳房发育,出现结节或有疼痛,乳头乳晕变大着色,阴毛和腋毛出现等等。
2、生殖系统的发育。比如外生殖器的大阴唇丰满,小阴唇变厚,阴道出现白色分泌物,10岁前有月经初潮的症状等等。
3、生长突增。同时伴有体重增长加快,骨龄超前实际年龄1岁或以上,骨骺提前闭合等症状。
延伸阅读性早熟最早是国外专家发现:总有一部分孩子出现月经或者变声的时间明显早于其他孩子,而这些孩子成年后身高往往不理想,因此推断这些孩子“青春发育年龄提前”的现象是一种异常的生长发育,故名“性早熟”。
所以说,性早熟是一种青春期发育的异常,指女孩子在8岁、男孩子在9岁以前出现的“生殖器的快速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的一种儿科内分泌疾病。
性早熟的患儿由于青春期提前,性激素提早大量分泌,虽暂时生长加速,身高较同龄儿高,但由于伴随着性激素升高,过度消耗生长潜能,骨骺提前闭合,生长期缩短,在本该继续生长的年龄反而会出现生长停止,从而最终导致身材矮小。
此外,由于性发育提前,小儿的智力和性心理尚不成熟,容易发生心理和社会问题,给家长造成精神和生活负担。同时,有研究发现,性早熟的儿童,尤其是10岁之前月经来潮的女孩,在成年期发生乳腺癌等妇科肿瘤的风险明显升高。
目前,随着医学的发展,性早熟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都有了进一步提高。即使孩子确诊为性早熟,家长们也无需过于担心。作为父母,应该给孩子足够的关爱,不仅仅照顾他们的身体,还需要进行心理上的沟通与疏导。
Tips
专家推荐
宋晶
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
每周三、周六上午专家门诊
兼任山东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委员、山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早期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院协会儿童保健分会副委员会委员、医院协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威海市妇幼保健协会及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威海市儿童保健质控中心主任。对儿科疾病的诊治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儿童生长发育性疾病的诊治管理,如儿童身材矮小、性早熟等的诊断治疗;对高危儿的早期干预、儿童营养性疾病、心理行为性疾病(多动、抽动、学习困难、语言障碍)以及儿童哮喘等相关疾病临床经验丰富。获威海市科技进步奖6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参编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15篇。曾荣获“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山东省妇幼健康服务先进个人”、“威海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End-
「有用就转发」责任编辑
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