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对物理、生物、天文等很多科学领域都做出的卓越的贡献。
他在多个领域都颇有建树,亚里士多德的博学离不开他的强大的记忆力,他可以轻而易举地记住自己读过的书籍。
就是这样的一位博学的人,十分注重记忆力,他认为“记忆为智慧之母。”
那么,亚里士多德采用什么样方式记忆呢?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种观念的发生必然伴以另一种与它类似的,或相反的,或接近的观念的发生。这种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接近,对比和类似的观念的联系,被称为三大联想律:接近律、对比律和类似律。
这三大规律对于我们使用联想记忆法帮助很大,亲测了一下还是很受用的。
归根结底,亚里士多德采用的就是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是将已知的和未知、具体的和抽象联系起来的记忆方法。
为什么要采用联想记忆法?
这种方法在记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美国著名的记忆术专家哈利·洛雷因说:“记忆的基本法则是把新的信息联想于已知事物。”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一件在脑子里的事实,与其他多种事物发生联想,就容易很好记住。所联想的其他事物,犹如一个个钓钩一般,能把记忆着的事物钩钓出来。”
在市面上较多的记忆方法书籍中,谈联想记忆法大多会谈到,接近联想法、对比联想法、类似联想法,其实这些方法不过就是三大联想律延伸出来罢了。
下面我们就谈谈这三大联想规律在记忆中的应用:
1、接近联想法
接近联想是指由于事物空间和时间特征的接近而形成的联想。
比如记忆历史知识,时间接近的,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年辛亥革命发生,年“九一八”事变,年“皖南事变”,可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好,每个事件都差10年,这样一下子就将知识记牢了。
又如记忆历史知识,由亚马逊平原可以联想到亚马逊河,再联想到亚马逊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
2、对比联想法
对比联想法是由某一事物的感受引起与之相反事物的联想。
比如如由高山想到流水,由黑暗想到光明,忆苦而思甜。在语文或者英语学习当中,语言类的东西最基础的就是词汇,词汇相当于是一座大厦的地基,唯有地基打牢固,才能建立起高楼大厦。记忆词汇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可以将一对反义词同时记忆,将知识打包记忆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3、类似联想法
类似联想是因事物的外部特征或性质类似而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进而产生某种新的联想,是对在性质上或形态上有某些相似之处的事物的联想。
通过类似联想有助于我们发现事物的共性,强化记忆。
例如:意大利的地图像靴子。
又如研究唐朝和汉朝,会发现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两朝在建立之前都分别经历了一个短命王朝:汉之前是秦,唐之前是隋,而且这两个短命王朝都分别经历了两代皇帝就灭亡了。两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李渊都不是很有政绩的皇帝,反而是他们之后汉武帝、唐太宗分别成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名帝。两朝都分别出现了两位女强权者,汉是吕后转权,唐是武后称帝。
所以,当我们学会用联想记忆法进行学习,我们就可以轻易地驾驭学习。
很多记忆专家都以联想为基础,提升记忆力。它是心灵的体操,可以增加心灵的弹性,可以让你记忆回想速度更快。
我特别推崇联想记忆法,因为当你把它融入到学习和工作当中,那么学习的知识不再是孤岛,而是条条道路通罗马,知识之间就建立起了联系,知识以组块形式打包到记忆当中,从而大幅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