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5-8日,第14届国际心脏病学和心血管外科大会(UCCVS)在土耳其安塔利亚隆重召开。土耳其心脏和健康基金会(HHFT)与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GW-ICC)举办了联合论坛专场。来自沙特阿拉伯、俄罗斯、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的多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心脏康复与心衰治疗两大主题,展开了相互探讨、交流、切磋与分享。
在心脏康复专场上,中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长医院孟晓萍教授、医院张辉教授、医院杨天伦教授、医院信栓力教授、长医院张斯斯教授6位中方专家受邀在该专场上发表了学术演讲。
胡大一教授:中国心脏康复走进一带一路
图1胡大一教授现场演讲
我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仍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中指出,目前心血管疾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5.01%,城市为42.61%。中国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加重,因此,胡大一教授表示,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并有中国特色的心脏预防、康复的模式和道路,满足广大患者康复和人民健康的需求迫在眉睫。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康复事业给予了空前的支持力度,心脏康复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日前,中国心脏康复中心已达到余家,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已经认识到心脏康复的重要性。在近6年实践中,中国创造了独特的心脏康复模式,即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贯彻落实心脏康复五大处方(药物、运动、营养、心理/睡眠和戒烟限酒),运用互联网新技术,以专病俱乐部(如“支架人生俱乐部”)为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多层次的健康沟通活动,实现医患、患患、医医互动,搭建健康教育和行为改变的桥梁,并融合中国传统医学(包括太极、针灸、推拿等),构建了低成本、本土特色的心脏康复模式。同时与中国创新技术(新型穿戴式设备、运动评估康复设备、体外反搏等)等相结合,为世界贡献了康复新理念、新方案、新模式。借“一带一路”东风,加强国际经验交流与分享,在国际上唱响中国声音。
孟晓萍教授:支架人生俱乐部——心脏康复的多元化服务
图2孟晓萍教授现场演讲
孟晓萍教授首先表示非常欣慰看到中国心脏康复事业在不断蓬勃发展,年前中国仅有8家心脏康复中心,而在胡大一教授的带领下,如今已达到多家。营养、运动、心理、戒烟和药物五大心脏康复处方,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支架人生俱乐部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心脏康复模式,是专门为心脏支架手术术后、冠心病和心力衰竭患者搭建的沟通、交流、学习平台。到目前为止,78个支架人生俱乐部已在中国28个省落地生根。在这患者可以与医生面对面交谈,医生同情患者的疾苦,鼓励患者战胜疾病;并定期举办科普课程培训,使用简单的文字或图片教会患者如何管理自己的血压、血脂和心率,消除患者疑虑。患者与患者之间可以互相鼓励,互帮互助。通过手机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