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人应注意事项

ios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0912/131570.html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秋季天气干燥、昼夜温差大,心脑血管疾病也容易发生。

心脑血管疾病有哪些特征?

为什么会在秋冬季节高发呢?

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

医院副主任医师王廷珍为大家支招。

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指的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高脂血症、血液粘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和出血性的疾病。据统计: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冠心病的发病率占全年发病总人数的69.5%。其病在心脑,根在血液血管。

秋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血管收缩,由于血脂长期沉积,血管内壁形成许多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管腔变窄,秋冬季节,由于天气寒冷,血管收缩,会使血管变得更细,引起心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2.血液粘度升高,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以至于血液粘度过高,引起血液流通不畅,血管堵塞。

事实上,这种病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病人群。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因素很多,三餐不定、多坐少动、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导致病发。以下5种人群,需重点防范。1.中老年人。中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身体抵抗力普遍下降。如若出现心慌气短、胸闷胸痛、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应引起警惕。2.肥胖人群。肥胖的人除了脂肪过多外,往往还伴随着血液中的胆固醇超标,这就为心脑血管疾病埋下了病发的隐患。3.过度饮食人群。吃得多,摄入的热量就多,多余的热量很可能就会转化为脂肪,从而导致肥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4.嗜烟酗酒人群。吸烟喝酒会对血液循环及内脏造成伤害,进而出现血流不畅、血管痉挛的毛病,最终极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5.压力过大人群。压力过大会影响到整个神经系统,导致精神紧张,从而影响到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导致人体器官功能紊乱乃至失衡,如此一来就极易造成动脉硬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秋天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1.不能贪凉。秋季中午气温也处于燥热状态,人们喜欢冲凉水澡,其实这是不健康的,这种冷刺激容易引起血管的收缩,导致冠心病患者出现心绞痛;室内外温差尽量控制在5℃左右。2.保持平和的心态。到了秋天属于悲伤的季节,人们的中枢神经也会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出现了情绪容易激动、烦躁不安等,导致血压会突然的上升,从而导致了心肌缺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有太大波动,这样才能够让心脑血管患者安全的度过秋季。3.多补充水分。秋天比较干燥,身体里的水分消失得快,要及时的补充水,不然血液就会变得更加的粘稠,减慢了血流的速度,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形成缺血性的中风、脑血栓、心肌梗死或者心绞痛。4.适量的运动。通过散步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加快心跳,血流速度也会加快,增多了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从而能够让身体得到适应,对心脏也会带来一定的锻炼。5.饮食要合理。在秋季吃一些容易消化、高蛋白质的食物,比如大豆、牛奶、鸡肉、鱼类,多吃富含纤维的粗粮蔬菜,这样可以为身体提供更多的维生素,少吃一些煎炸烧烤、熏制和腌制的食物,控制甜食的摄入量,低盐饮食,吃饭时不能吃的太饱,采取少量多餐的原则。6.定期的体检。秋季,患者一定要随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anp.com/yhsw/7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