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其实是属于动脉硬化的一种,这种心血管系统中常见的“富贵病”通常以中、老年患者居多,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在一些青、壮年中也会出现。
河流污染,罪魁祸首是对环境的严重破坏及大量资源消耗后紧随而来的大量废物的无序排放。然而你可否知道,人类体内也有一条河,河床是血管,河水是血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生命之河同样被污染,罪魁祸首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污染所带来的最大恶果是体内河床——血管的淤积狭窄与堵塞,医学上称之为动脉粥样硬化。
目前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后果——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心肌梗死、心脑猝死)不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都是导致死亡的第一杀手。
在世界范围内,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52%,远远超过了第二位死因的肿瘤(24%)。全身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组织、每一个细胞的存活都离不开血液的供应,血液带来营养,带走废物。
那么输送血液的管道就是动脉,动脉在体内四通八达,一旦动脉发生管腔狭窄或发生血栓,从头到脚全身所有的器官都有可能受累,所以,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广泛,而且发病率高,动脉粥样硬化是人类的第一杀手。
赚钱重要
健康更重要
现在很多人聊起车来兴高采烈,保养车子也是舍得花钱花时间。可是对于冠心病、支架的知识却常常一问三不知,支架手术后不把按时复诊当回事,生活也不规律,其实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在门诊可以遇到很多这样的患者,到了出院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随诊的关键时间点,医院进行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肌酸磷酸激酶(CK)以及心电图等项目的检查,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更少。心脏支架术相当于一种治标的方式,只是整修了堤坝上最糟的一段,让原本狭窄的河道宽敞,水流得以顺畅,而堤坝的日常维护工作依然不能放松。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致病因素仍然存在,会对血管内壁造成损伤,所以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人需坚持术后长期服药。
支架的保养重点
一是支架内血栓形成情况,二是支架内再狭窄情况。放入体内的支架确实能保障一段时间内这段血管不再狭窄,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对血管内皮有轻微机械损伤,损伤的内皮会沿着支架重新长起来,一旦对损伤过度修复,又会重新造成血管狭窄,血流不畅。另外,血小板也会“帮倒忙”,一大群血小板聚集在一起,在损伤的地方形成血栓,可能再次堵塞血管。
目前,除了支架技术进步带来的改善,药物在预防这两大问题方面也有重大的疗效。 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情况的发生。患者应在口服阿司匹林的基础上联合服用替格瑞洛或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通常需要持续使用至少12个月,以有效防止缺血事件发生。随着药物支架广泛使用1年后血栓形成的报道增多,部分经医生判断容易长血栓的患者可以考虑延长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时间。应用他汀类降脂药,发挥其降脂、抗炎、稳定斑块作用,延缓支架内再狭窄,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
可以逆转吗
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异常的胆固醇水平、吸烟、糖尿病、肥胖等。
研究表明,我们可以通过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控制相关的风险因素,预防或者延缓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相关的疾病,主要包括戒烟,合理的运动以及均衡饮食。
过去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形成就不会消退,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消退抱消极态度。可喜的是近年来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可以消退的。
动物实验证明,给家兔喂高胆固醇饲料,可造成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实验性食谱停止后,病变会逐渐消退。在与人类较接近的猴子身上,也得出相似结果。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芬兰、挪威、瑞典三国居民随着奶油、蛋类摄食减少,心血管病死亡率明显下降。之后,由于饮食改善,摄食的胆固醇明显增加,冠心病在欧美已成为流行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是芬兰。该国居民嗜食奶油、蛋类等高胆固醇食物。这说明,改变生活方式可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逆转。
因此,除合理服药外,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里。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生活作息有规律,放松心情,避免精神压力或过分紧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或使用暖磁产品,不仅有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也可使动脉粥样硬化逆转。
抗动脉粥样硬化是根本
冠心病的根本病因在于动脉粥样硬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定期复诊和每天坚持吃药、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外,暖磁是让防止冠心病复发的又一法宝。
暖磁是一种绿色的物理疗法,对人体不会产生伤害。暖磁疗法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疏通堵塞的血管,在每天睡眠的时候,不知不觉地恢复健康。
我们重在分享,部分文字及图片从网络转载,并未用于营利目的。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平台有侵权嫌疑,敬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