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是这样说的:“风水命运,身心德才。”
世间的一切,都是一场因果。
在生命的长河中,你的一言一行,其实都与后来所见的每一个人,所遇的每一件事形成因果。
人这一辈子,命运如何,皆有因果。
1
所有遇见,皆有原因。
有人说,我们每个人这一辈子大约会遇到万人,而两个人相识的概率只有千万分之五,相知的概率只有十亿分之三。
如此微乎其微的概率都能相遇,一定是有原因的。
正如张爱玲曾说的: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正巧赶上了。
那也没有什么别的可说,唯有轻轻问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
听过一个关于相遇和分离故事。
古时有一位书生,因为自己青梅竹马的恋人离他而去,感到难过不已,一蹶不振。
一天,他家里来了一位高僧,给了他一面镜子。
透过镜子,他看见在沙滩岸边躺着一具女子的尸体。
有位行人路过,看了一眼,说了声好可怜便匆匆离开了。
第二位行人走过去,把自己的衣服,盖在了女子的身上之后离开。
第三位行人,看到女子,心生怜悯之情,挖了个坑,将女子安葬之后,才离开。
高僧告诉书生,这位女子便是你今生的恋人,你只给她盖了件衣服,作为报恩她和你相恋多年,可她最终要用一生一世去报答那个将她埋葬的人。
书生方才明白,原来世间所有的遇见,皆有因果,既然不能强求,便只好放下心中的执念。
很喜欢一段话说:
“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
要不然遇见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偏偏是那个人能与你相识相知呢?
云聚云散,缘去缘来,皆有原因。
漫漫人生路上,无论你遇见什么样的人,会有怎么样难忘的经历,其实早就命中注定了。
此开卷 回也。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
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己又
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
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大无可如
何之日也。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
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
告天下;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
并使其泯灭也。所以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况那晨风夕月,阶柳
庭花,更觉得润人笔墨。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
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更于篇
中间用“梦”“幻”等字,却是此书本旨,兼寓提醒阅者之意。
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起?说来虽近荒唐,细玩颇有趣味。却说那女娲氏炼石补
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
块。那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
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
不得入选,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
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来到这青埂峰下,席地坐谈。见着这块鲜莹明洁的石头,
且又缩成扇坠一般,甚属可爱。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灵物了,只
是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几个字,使人人见了便知你是件奇物,然后携你到
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那里去走一遭。”石头
听了大喜,因问:“不知可镌何字?携到何方?望乞明示。”那僧笑道:“你且莫问,
日后自然明白。”说毕,便袖了,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向何方。
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经过。忽见一块大石,上面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是无
才补天、幻形入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引登彼岸的一块顽石;上
面叙着堕落之乡、投胎之处,以及家庭琐事、闺阁闲情、诗词谜语,倒还全备。只
是朝代年纪,失落无考。后面又有一偈云: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空空道人看了一回,晓得这石头有些来历,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
据你自己说来,有些趣味,故镌写在此,意欲闻世传奇。据我看来: 件,无朝
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其中只不过几个异
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我纵然抄去,也算不得一种奇书。”石头果然答
道:“我师何必太痴!我想历来野史的朝代,无非假借汉、唐的名色;莫如我这石头
所记不借此套,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反倒新鲜别致。况且那野史中,或讪谤君相,
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最易坏人子弟。
至于才子佳人等书,则又开口‘文君’,满篇‘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且终
不能不涉淫滥。在作者不过要写出自己的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捏出男女二人名姓;
又必旁添一小人拨乱其间,如戏中的小丑一般。更可厌者,‘之乎者也’,非理即文,
大不近情,自相矛盾。竟不如我这半世亲见亲闻的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
中所有之人,但观其事迹原委,亦可消愁破闷;至于几首歪诗,也可以喷饭供酒。
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只愿世人当
那醉馀睡醒之时,或避事消愁之际,把此一玩,不但是洗旧翻新,却也省了些寿命
筋力,不更去谋虚逐妄了。我师意为如何?”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这《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大旨不
过谈情,亦只是实录其事,绝无伤时诲淫之病,方从头至尾抄写回来,闻世传奇。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情僧,改《石头
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
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即此便
是《石头记》的缘起。诗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石头记》缘起既明,正不知那石头上面记着何人何事?看官请听。按那石上
书云: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
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狭窄,人皆
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性情贤淑,深
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
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种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 人物。只是一件不足:
年过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英莲,年方三岁。
一日炎夏永昼,士隐于书房闲坐,手倦抛书,伏几盹睡,不觉朦胧中走至一处,
不辨是何地方。忽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谈。只听道人问道:“你携了此物,
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
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此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那道人道:
“原来近日风流冤家又将造劫历世,但不知起于何处,落于何方?”那僧道:“此
事说来好笑。只因当年这个石头,娲皇未用,自己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
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赤霞宫神
瑛侍者。他却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看见那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十
分娇娜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
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仅仅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餐
秘情果,渴饮灌愁水。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
意。常说:‘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去走
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
家都要下凡,造历幻缘,那绛珠仙草也在其中。今日这石正该下世,我来特地将他
仍带到警幻仙子案前,给他挂了号,同这些情*下凡,一了此案。”那道人道:“果
是好笑,从来不闻有‘还泪’之说。趁此你我何不也下世度脱几个,岂不是一场功
德?”那僧道:“正合吾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这蠢物交割清楚,待这一
干风流孽*下世,你我再去。如今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道人道:“既如此,
便随你去来。”
却说甄士隐俱听得明白,遂不禁上前施礼,笑问道:“二位仙师请了。”那僧道
也忙答礼相问。士隐因说道:“适闻仙师所谈因果,实人世罕闻者,但弟子愚拙,
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洗耳谛听,稍能警省,亦可免沉沦
之苦了。”二仙笑道:“此乃玄机,不可预泄。到那时只不要忘了我二人,便可跳出
火坑矣。”士隐听了,不便再问,因笑道:“玄机固不可泄露,但适云‘蠢物’,不
知为何,或可得见否?”那僧说:“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说着取出递与士隐。
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
还有几行小字。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就强从手中夺了去,和那道
人竟过了一座大石牌坊,上面大书四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副对联道: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士隐意欲也跟着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
定睛看时,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梦中之事便忘了一半。又见奶母抱了英莲走
来。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装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中斗他玩耍一回;
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癞头
跣足,那道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及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
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
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
不耐烦,便抱着女儿转身。才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是: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士隐听得明白,心下犹豫,意欲问他来历。只听道人说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
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那僧
道:“最妙,最妙!”说毕,二人一去,再不见个踪影了。
士隐心中此时自忖:这两个人必有来历,很该问他一问,如今后悔却已晚了。
这士隐正在痴想,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
雨村的走来。这贾雨村原系湖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
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
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文作字为生,故士隐常与
他交接。当下雨村见了士隐,忙施礼陪笑道:“老先生倚门伫望,敢街市上有甚新
闻么?”士隐笑道:“非也。适因小女啼哭,引他出来作耍,正是无聊的很。贾兄
来得正好,请入小斋,彼此俱可消此永昼。”说着便令人送女儿进去,自携了雨村
来至书房中,小童献茶。方谈得三五句话,忽家人飞报:“严老爷来拜。”士隐慌忙
起身谢道:“恕诓驾之罪,且请略坐,弟即来奉陪。”雨村起身也让道:“老先生请
便。晚生乃常造之客,稍候何妨。”说着士隐已出前厅去了。
这里雨村且翻弄诗籍解闷,忽听得窗外有女子嗽声。雨村遂起身往外一看,原
来是一个丫鬟在那里掐花儿,生的仪容不俗,眉目清秀,虽无十分姿色,却也有动
人之处。雨村不觉看得呆了。那甄家丫鬟掐了花儿方欲走时,猛抬头见窗内有人:
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方腮。这
丫鬟忙转身回避,心下自想:“这人生的这样雄壮,却又这样褴褛,我家并无这样
贫窘亲友。想他定是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怪道又说他‘必非久困之人,每每
有意帮助周济他,只是没什么机会。’”如此一想,不免又回头一两次。雨村见他回
头,便以为这女子心中有意于他,遂狂喜不禁,自谓此女子必是个巨眼英豪、风尘
中之知己。一时小童进来,雨村打听得前面留饭,不可久待,遂从夹道中自便门出
去了。士隐待客既散,知雨村已去,便也不去再邀。
一日到了中秋佳节,士隐家宴已毕,又另具一席于书房,自己步月至庙中来邀
雨村。原来雨村自那日见了甄家丫鬟曾回顾他两次,自谓是个知己,便时刻放在心
上。今又正值中秋,不免对月有怀,因而口占五言一律云: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眸。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头。
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云: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恰值士隐走来听见,笑道:“雨村兄真抱负不凡也!”雨村忙笑道:“不敢,不
过偶吟前人之句,何期过誉如此。”因问:“老先生何兴至此?”士隐笑道:“今夜
中秋,俗谓团圆之节,想尊兄旅寄僧房,不无寂寥之感。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斋一
饮,不知可纳芹意否?”雨村听了,并不推辞,便笑道:“既蒙谬爱,何敢拂此盛
情。”说着便同士隐复过这边书院中来了。
须臾茶毕,早已设下杯盘,那美酒佳肴自不必说。二人归坐,先是款酌慢饮,
渐次谈至兴浓,不觉飞觥献起来。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笙歌,当头一轮明
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
乃对月寓怀,口占一绝云:
时逢三五便团,满把清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 万姓仰头看。
士隐听了大叫:“妙极!弟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
日可接履于云霄之上了。可贺可贺!”乃亲斟一斗为贺。雨村饮干,忽叹道:“非晚
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挂名。只是如今行李路费一概无措,
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得。”士隐不待说完,便道:“兄何不早言!弟已久
有此意,但每遇兄时并未谈及,故未敢唐突。今既如此,弟虽不才:‘义利’二字
却还识得;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闱一捷,方不负兄之所学。其盘
费馀事弟自代为处置,亦不枉兄之谬识矣。”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
两套冬衣,又云:“十九日乃*道之期,兄可即买舟西上。待雄飞高举,明冬再晤,
岂非大快之事!”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那天
已交三鼓,二人方散。
士隐送雨村去后,回房一觉,直至红日三竿方醒。因思昨夜之事,意欲写荐书
两封与雨村带至都中去,使雨村投谒个仕宦之家为寄身之地。因使人过去请时,那
家人回来说:“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也曾留下话与和尚转达老爷,
说:‘读书人不在*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士隐听了,也只得罢
了。
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宵佳节。士隐令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
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
那有英莲的踪影?急的霍启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不见,那霍启也不敢回来见主人,
便逃往他乡去了。那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不归,便知有些不好;再使几人去找寻,
回来皆云影响全无。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去,何等烦恼,因此昼夜啼哭,
几乎不顾性命。
看看一月,士隐已先得病,夫人封氏也因思女构疾,日日请医问卦。不想这日
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和尚不小心,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此方人家俱用
竹篱木壁,也是劫数应当如此,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
般。彼时虽有*民来救,那火已成了势了,如何救得下?直烧了一夜方息,也不知
烧了多少人家。只可怜甄家在隔壁,早成了一堆瓦砾场了,只有他夫妇并几个家人
的性命不曾伤了。急的士隐惟跌足长叹而已。与妻子商议,且到田庄上去住。偏值
近年水旱不收,贼盗蜂起,官兵剿捕,田庄上又难以安身,只得将田地都折变了,
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
他岳丈名唤封肃,本贯大如州人氏,虽是务农,家中却还殷实。今见女婿这等
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幸而士隐还有折变田产的银子在身边,拿出来托他随
便置买些房地,以为后日衣食之计,那封肃便半用半赚的,略与他些薄田破屋。士
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发穷了。封肃见面时,
便说些现成话儿;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不会过,只一味好吃懒做。士隐知道了,心中
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暮年之人,那禁得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
了那下世的光景来。
可巧这日拄了拐扎挣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狂落拓,
麻鞋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
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
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叫《好了歌》。”士隐本
是有夙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悟彻,因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
注解出来何如?”道人笑道:“你就请解。”士隐乃说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粱,绿纱今又
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土陇头埋白骨,今宵
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
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
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
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那疯跛道人听了,拍掌大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隐便说一声“走罢”,将
道人肩上的搭裢抢过来背上,竟不回家,同着疯道人飘飘而去。当下哄动街坊,众
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封氏闻知此信,哭个死去活来。只得与父亲商议,遣人各处
访寻,那讨音信?无奈何,只得依靠着他父母度日。幸而身边还有两个旧日的丫鬟
伏侍,主仆三人,日夜作些针线,帮着父亲用度。那封肃虽然每日抱怨,也无可奈
何了。
这日那甄家的大丫鬟在门前买线,忽听得街上喝道之声。众人都说:“新太爷
到任了!”丫鬟隐在门内看时,只见*牢快手一对一对过去,俄而大轿内抬着一个
乌帽猩袍的官府来了。那丫鬟倒发了个怔,自思:“这官儿好面善?倒像在那里见过
的。”于是进入房中,也就丢过不在心上。至晚间正待歇息之时,忽听一片声打的
门响,许多人乱嚷,说:“本县太爷的差人来传人问话!”封肃听了,唬得目瞪口呆。
不知有何祸事,且听下回分解。
2
所有福气,都是积攒的善良。
《水木格言》中有言:
“不管是高贵贫贱,心地善良都是做人的根本,如果你一心利益他人,即使根本不求回报,回报也会突如其来。”
上天不会辜负每一个赤诚善良的人。
正如《法句经》有云:
“行恶得恶,如种苦种,恶自受罪,善自受福。”
所做一切,皆有回响。
记得看到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西晋时,有个名士叫顾荣。顾荣在洛阳的时候,应邀去参加宴会。
在宴席上,他看出了旁边端着烤肉的仆人,也很想尝尝烤肉。
于是他就把自己的那份烤肉,给了仆人吃。
同席的人都嘲笑他有失身份,一个仆人而已,不用管他。
顾荣却说:“一个人每天都端着烤肉,怎么能让他连烤肉的滋味都不知道呢?”
后来战乱四起,顾荣想要过江避乱,每当顾荣遇到危难,总有一个人出现在顾荣左右奋力保护他。
顾荣既感激又疑惑,就问他原因,这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当年端送烤肉的仆人。
顾荣想不到自己出于善意的一个举动,却救了自己一命。
当初分肉给他的时候,未必想要什么回报,但仆人却牢记在心,知恩图报,奋力一路护送顾荣到达安全的地方。
是的,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一个人的善良里,藏着他的福报。
生命是一种回声,你给别人的善良,终有一天会惠及自己。
《六祖坛经》上说:一切福田,都离不开心地。
心田上播下善良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在熙熙攘攘的世界里,你只管善良,上天自有安排。
3
所有运气,都是积攒的人品。
常言道:“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
由此可见,人品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左传》中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传之久远,此之谓不朽。”
这所说的“立德”,就是说做人,要有好的人品。
一个人真正的资本,不是美貌,也不是金钱,而是人品。
人品好的人,运气一定不会差。
俞敏洪创立新东方之后,急需大批 的人才,俞敏洪便跑到美国,去找以前的同学们。
他特意换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挥金如土,目的就是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诱惑”他们回国。
后来同学们回来了,他们坦言回来的原因:
同学那些年,俞敏洪为他们扫了4年的地,打了4年水。
原来,在北大读书的时候,他的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
俞敏洪每天自发为宿舍打扫卫生,主动帮同学打水,风雨无阻地坚持了四年。
人品,决定信任。
正是因为俞敏洪的好人品,同学们才义无反顾加入新东方。
他们的加入,给俞敏洪带来了许多帮助,奠定了新东方发展的基础,才促使新东方不断地做大,成为了美国的上市公司。
是的,你积累的人品,总是会在不经意间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好运气。
正所谓:“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人品好的人,易得人心,大家更容易信任他,愿意帮助他。
有句话说得很好:世上所有的运气,都是你一点一滴积攒的善良和人品,种“善缘”,才能得“善果”。
深以为然,所有运气,都是积攒的人品。
人这一辈子,世事无常。但运气好坏,皆有因果。
你怎么样对待这个世界,世界就会如何对待你。
你种下什么因,便会收获什么果。
往后余生,愿大家都能做一个良善之人。
请相信,今日所付出的每一份善意,都将成为你日后的福报。
为了更好的让大家了解我们背后的因果,平台特约陌尘老师,佛学院研究生。曾出家,游历佛国,曾任大学讲师。
老师对原始佛法和因果有很深的研究,致力于解决现代人心灵困顿与深层创伤,善于结合佛法指导我们日常生活,走向生活的正轨!
无论是生活、工作、情感,我们只有知晓因果,才可以有更好的改变!
与有缘人
#情感聊愈社群#
▼
会员制社群,随时随地听课
专人指导,长期陪伴
无论你现在被生活中的什么事情困扰,你都可以加入。老师经常会在群里讲课,简单直白,举的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深入浅出很好懂。
长期在群里学习,就是为自己种一个善因,生活会自然而然发生巨大改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