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有点感冒咳嗽,一碗热腾腾的板蓝根总是第一时间带着家人的满满爱,送到你的面前。每当喝下去,感冒总是神奇的好了!
世人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这是我们先祖神农尝百草,开创的中药先河!
说起中药,这个根源就源远流长了,银翘散、桑菊饮、藿香正气散、清营汤、清宫汤、犀角地黄汤、三仁汤、加钱复脉汤等等,这些都是后世医家极为常用的方剂。现在临床上治疗疑难杂症使用的方子,《温病条辨》方占十之八九。
那么什么是温病条辨?作为中医四大名著之一,相信爱好中医人士,肯定不陌生,与《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并驾齐驱!今天带给家人们的是温病条辨共方,全套共72集(文末领取)。
相传26岁那年吴鞠通被选副贡入京,参与《四库全书》医书部分地抄写检校,读了吴又可《温疫论》,深感其论述宏阔有力,发前人之所未发,极有创见,又合于实情,便仔细研究,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于是潜心研究温病诊治,10年后吴鞠通已有很多心得,但从未敢轻易治疗一人。
年京都大疫流行,不少病人因治疗不当而死亡,吴鞠通利用叶天士之法奋力抢救,特别是独创的三焦辨证,抢救了数百病人,从此名声大振,后作《温病条辨》,奠定温病理论第一人!
《温病条辨》中的三焦辨证学说,这是继叶天士发展了张仲景的六经辨证,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方法之后,在中医辨证方法上的又一创举。三焦辨证法,就是将人体分为上、中、下三焦。上焦以心肺为主,中焦以脾胃为主,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及膀胱。由此创立了一种新的人体脏腑归类方法,此法十分适用于温热病体系的辨证和治疗,诊断明确,便于施治。
1.《外科十法》
菊花、甘草。
疏风清热,头晕目眩,眼目昏花,疮痈肿毒
2.
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
3.
1、一切热证(上火);
2、口苦、口臭、眼屎、口腔溃疡、牙龈肿痛;
3、风热感冒;
4、高血压、颈椎病引起头晕、头痛、眼底动脉硬化;
5、疔、青春痘、干燥性皮肤瘙痒
1.桔梗、牛蒡子、决明子、金银花、菊花、甘草、紫苏、蒲公英、麦芽糊精
2.祛风解表,解毒消肿,清肝明目
3.咽喉肿痛,风寒表证,发疹发斑,清肝火,祛风湿等
4.
1:风寒表证,咽喉肿疼
2:急慢性咽炎,咽部异物,扁桃体炎
3:疮疡肿毒,疔疖,淋巴结肿大
4:急性乳腺炎
5:皮炎湿疹,寻麻疹
6:脚气,妇科真菌感染
7:祛斑
想了解更多,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