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解析2021高考作文这样写,能得

北京比较好酒渣鼻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7/8598835.html
                            

年高考作文题共有8道,分别来自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此外,北京、上海、浙江、天津自主命制4道。与往年相比有哪些变化,体现出哪些价值特点?我们邀请各地特级教师等专家,第一时间作出点评。

点评人:

汪锋(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管然荣(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

沈国全(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褚树荣(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

6月7日,考生在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排队进入考场。新华社发

全国甲卷:

可为与有为

汪锋(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在内卷和躺平的喧嚣之下,“可为与有为”的主题别有一番意味。这是一道传统的材料作文,对读者和文体没有限制,而且这些材料也是考生们耳熟能详的事件、歌曲、作品、烈士、榜样。很多考生看到考题与材料后,或许露出了会心一笑,语文老师也不会如去年一般心头一颤,看来大家都是有准备的。

这两年在语文教学中开始流行大概念,譬如:青春、责任、家国情怀等等。大概念教学能否落到实处,高考作文是一个块巨大的试金石。如果将平时练就的本领来扣住“可为”“有为”的关键,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打动阅卷者,自然可以赢得高分。

但毫无疑问,今年的阅卷者必须下大力气甄别出宿构与套作,区分出真思想与伪命题。“可为”之“可”落在何处?“有为”之“有”是相对于何者之“无”?“可为”与“有为”有什么关联?如何通过逻辑或者鲜活的实证来阐明?这些都是考生要认真思虑的。

看过《觉醒年代》的考生们有福了,思考过《觉醒年代》,并将之与时下和未来比照的考生们在考场上真的大有可为了。

6月7日,一名考生进入北京八中考点。新华社发

全国乙卷:

对理想的追求

管然荣(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乙卷作文题命题肌理清晰,定位明确,以引言的方式从目标、意义、价值、基础、方法、路径等方面简明而又系统地揭示了“理想追求”这个话题的思考角度,及其知与行的关系,既有观点又有方法,内涵相当丰富,堪称精湛的人生格言。

该题融合三类“言说”情境,完成典型任务,思维含量高。情境包括“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境”和“社会生活情境”。该题让个人体验、社会生活与学科认知三类情境更为融合。这得益于“理想追求”这个话题的选择,考生能够在三个情境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发挥空间,驱动了考生在这些方面深层次的、立体的思考。

该题的导语以比喻介入,并在此基础上引发考生多重的思维效应:首先对概念的众多抽象话题作了形象解读,降低了理解难度;其次巧借比喻整合了众多发散方向和命题要素,既使题目浑然一体,又让命题语言干净,交代清晰,落点明确;利于考生审题立意,体现出良好的人文关怀。

全国新高考I卷:

体育之效

汪锋(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在年全国卷考完劳动主题之后,恐怕很多人在猜,什么时候考体育?现在靴子落地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觉醒”总是从认识自身开始,先是物理和生理的,然后延及精神。考生阅读毛泽东的这一段具有辨证意味的材料时,思考当然不能仅仅限于体育。不过,更重要的是,不应该完全离开体育。

材料作文的核心要求是“结合”,如果连材料的基本都不谈及,文章则无立足之处。材料作文的出彩之处在于“启示”,如果没有从体育发展生发出来的思想提升,则难以取得高分,不能脱颖而出。因此,考生如果懂得结合自身体验,并将之置于更广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去,作文的亮点并不难找。

阅卷将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处理泛泛之论,猜想有很多考生会将材料之中的辨证思想翻来覆去地颠倒重复。

6月7日,考生在贵州省贵阳市乌当中学考点外候考。新华社发

全国新高考Ⅱ卷:

描红“人”字

褚树荣(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读漫画写作文,这种考题,已经屡见不鲜。一般是把握漫画的寓意,引申出一个观点,作文就是借题发挥,对这个观点的论证。但是,今年全国新高考Ⅱ卷的作文,写作的空间更大。

请看题目的提示: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首先要整体把握漫画内容和寓意。漫画共有4幅图,是对两个问题的回答:一是人的成长过程要注意什么?那就是“藏而不露”“不偏不倚”“缓缓出头”,这既是书法之道,又是为人之道。二是人是如何成长的?人的成长犹如书法的历练,也是需要“描红”的:好的标榜、范式、规矩,指引着我们成长;人在成长过程中,是需要向好的榜样学习、模仿,不逾规矩。只抓住前三幅画面写去,也可以成文,甚至可以得高分,但严格来说,不算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其次是“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

根据这条提示,考生应该有三类作文可写:一是写文艺短评,譬如说鉴赏评价漫画的表现之妙:把为人之道和书法之道巧妙地结合起来。二是写通常的论述文,即开头的引申观点,借题发挥。三是描述一个故事,表现内敛、中正、规矩而有实力的人生。

估计考生大多数会选择写论述文,观漫画,悟人生:为人要有锋芒,但要“藏而不露”;要“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要积蓄实力,“缓缓出头”,不急于求成云云。我所希望的是,阅卷者不要因为少数考生写了文艺短评或者虚构叙事,便视作偏题,其实这样的作文,恰恰是文体创新所在。

北京卷:

“论生逢其时”或“这,才是成熟的模样”

管然荣(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论生逢其时”题目紧扣时代脉搏,引导当代青年从自身出发,聚焦当下特定时代,引导青年学子思考个人在特定时代下应当如何走好人生路,引导青年在不同的人生态度与道路选择的比较中,将个人与时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家国联系起来思考、选择,这对当代青年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都有重要引导作用。

该题兼顾新旧高考,平稳过渡衔接。命题形式与其近几年议论文“材料+命题”型保持一致。在命题意旨上,与其一贯注重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注重培植家国情怀,注重将个人与时代、社会、家国联系起来思考。试题限制性与开放性兼具。限制性是显性的,文体明确要求写议论文,不能写成其他文体;“论生逢其时”则又限制了题材内容,而“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这一提示语,又暗示考生需要紧扣住个人的人生道路与特定时代的关系进行思考。

开放性也是明白的,一是立意开放,就个人与时代、个人的时代选择、个人如何在时代与家国中体现人生价值来看,每位考生具体情况各不相同,都可以谈出个性化见解;二是思维开放,个人与时代是多维关系,既利于考生的个性化思考,又有利于辩证思维的呈现。这是一道贴合考生,贴合时代,让考生有话说,能检测出考生语文素养的好题。

“这,才是成熟的模样”延续了京卷近几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anp.com/dmyh/12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