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喝酒大鱼大肉后果很可怕咋个可怕

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36.html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多元化,熬夜、酗酒、高脂高热量食物的过多摄入,加之缺乏锻炼等不良的生活方式,让心血管疾病向年轻人靠近。关于心血管疾病,也成为现在年轻人不得不学的一门课程。近日,晚报邀请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李屏,就心血管疾病的相关话题给大家上上课。

李屏介绍,传统意义上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一般为男性50岁以后及绝经期妇女,特别是上述人群合并有代谢综合征更易罹患心血管疾病,可以说,心血管疾病曾经是属于老年病,但就目前全国趋势来看,心血管发病已有年轻化的趋势,且日益表现突出,我省也不例外。此外,冬季早晚的温差比较大,可能会出现与季节相关的血压波动,如果既往有冠心病,在冬季加上情绪激动可能会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出现冠状动脉痉挛或者血管内斑块破裂从而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

心血管疾病不容小视,该如何预防呢?

●李屏表示,第一,应在饮食上,要定时定量,不要过饱过饥,暴饮暴食,要种类齐全,比例合适,尽量做到膳食平衡。多吃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食物,缩短食物通过小肠的时间,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专家推荐饮食结构(每天摄入量):

1、动物性食物(总量2.5两至4.5两)鱼虾类1两至2两,畜禽肉1两至1.5两,蛋类0.5两至1两

2、谷类食物5两至8两

3、奶类5两至8两;豆类0.6两至1两

4、烹调油≤0.5两,食盐≤0.12两

5、蔬菜(6两至1斤)水果(4两至8两)

●第二,冠心病患者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质量才能使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临睡前不宜吃东西,喝浓茶、咖啡及抽烟,这些都是易引起血管收缩、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心脏负担过重,引起发病的不利因素。

●第三,保持情绪愉快,不要紧张。防止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大喜、大怒、悲伤和精神抑郁),维持规律的生活起居,注意保暖。

●第四,忌烟少酒,因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促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促进钙、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

●第五,许多急性心梗的发生与大便干燥、排便用力过猛有关。因此,应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平时还要多运动,促使热量消耗,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发生,可以做一些有氧运动,如需根据自己的耐受力选择快走、慢跑、太极拳等。

●第六,坚持服用药物、定期专科门诊随诊,尤其高血压患者,在冬季更应该注意监测血压(因冬季血压往往较夏季偏高),必要时请医生协助调整药物剂量。

心血管疾病发病如何急救?

李屏解释说,在心血管疾病发病时,针对冠心病患者及其家属最应该注意的是,当患者剧烈胸痛且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不能环节,应嘱患者保持安静,尽快打急救电话,医院。一旦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现有的再灌注治疗措施可以迅速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缩小心肌梗死范围,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住院病死率,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心脏功能。

一般来说,发病时间越短,再灌注治疗的效果越好,发病12小时以后则丧失再灌注治疗的机会,因为梗死心肌已经发生了完全的、不可逆的坏死。此外,患者家属还应学习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以防不测。

而针对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的关键在于预防,即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早发或进展。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且可被干预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肥胖。近年来随着这些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不断增加,由此引起的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因此,应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规律运动、减轻或保持体重、避免过量饮酒、清淡饮食等。对于已经罹患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应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市民提问

1、吃药出现耳聪不一定是药物副作用

市民问:我今年75岁,曾因为急性心梗做过支架手术,另外,还有高血压。我一直坚持吃药,但是近段时间来,我发现自己开始出现两耳失聪的情况。请问这是不是因为药物副作用所导致?

嘉宾李屏:出现两耳失聪,并不一定就是药物副作用所导致,当中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因素有可能和耳部的血管动脉硬化导致供血不足医院耳鼻喉科进行检查,可做一个“电测听”,从而确认双耳究竟是为何出现失聪,再因病下药。

2、心血管疾病患者须遵医嘱用药

市民问:我患有高血脂、高血压多年,近段时间来还出现胸闷手麻的情况,请问这是因为心血管病造成的吗?像我这种病症,平日生活里要注意哪些方面?

嘉宾李屏:出现胸闷手麻的原因有很多种,颈椎出现问题,压迫神经,也会导致手臂部不适。市民的情况,医院神经科进行检查。此外,无论是高血脂、高血压患者在平日生活中都要注意饮食,高血压患者应少吃盐,高血脂患者除了保持饮食的清淡外,还要少吃碳水化合物、甜食。最重要的是,,两种病症的患者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坚持用药,不可自行断药。

3、更换药物个人有不同建议选择长效药

市民问:我是一名高血压患者,吃北京0号降压药近10年,近段时间发现这种药物有副作用,导致我尿酸高、通风,所以就想换药了,然后我听人推荐改用卡托普利和利血平两种降压药,但是一个月来我发现疗效不如从前,请为我推荐一些效果较好的降压药。

嘉宾李屏:北京0号是一种复方制剂,的确有导致尿酸变高的副作用。在现在的医学上,降压不只是单纯的降压,还要保护心、肾、脑等器官,目前北京0号在临床上已经很少用来降压。而市民改用的利血平临床上同样不主张使用;卡托普利对于一些轻度高血压可以考虑使用,但卡托普利是一种短效药,其血药浓度不好,因此只要不是经济的原因,还是建议使用长效的降压药物。

目前降压药物包括五大类:ACER、ARB、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但是由于患者个体情况不同,医院,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个体化的用药。

4、高血压患者冬季应避免晨练

市民问:我母亲患有高血压,平日里除了吃药,也很重视运动。但是我听说在冬季高血压病易复发,请问冬季锻炼时,高血压患者应注意哪些方面?

嘉宾李屏: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除了重视吃药,注意适度运动及健康饮食也是很重要的。普通市民在冬季锻炼时,建议在太阳升起后再去锻炼,此时温度回升,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但是高血压患者不适宜晨练,因为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容易导致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各类心血管疾病。

5、心血管病人泡脚时间不宜过长

市民问:我是一名高血压患者,这段时间来家中子女说泡温泉可以舒经活血,想带我去试试。像我这种情况,适不适合泡温泉?

嘉宾李屏:适当泡温泉可改善大脑皮层和心血管功能,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但是对于患有心脏病、心肌梗死、高血压、低血压以及曾经患有此类病的人群来说,无论是泡温泉还是泡脚都要避免时间过长,一般情况下10多分钟即可,水温略高于人体体温,在40℃左右便较为恰当。因为这类人群本身心脏及心血管功能较差,容易导致心脏负荷增大、心跳过快、耗氧量提高,极易出现供氧困难、引发危险。

6、杏仁生姜不可替代药物

市民问:我患有心血管疾病多年,听人说吃杏仁、生姜对这种疾病有好处,请问这种说法对不对?

嘉宾李屏:生姜中含有一些成分,能够抑制体内血栓素的合成从而抑制血小板功能,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血栓的形成。而对于杏仁,根据国外的研究,可维持个体心血管健康,降低心脏病发病风险,建议每天食用量为50克。

但是需要提醒市民的是,无论是生姜、还是杏仁,其功能都不可以此替代药物治疗,应当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合理吃药,千万不能食补代替药物治疗。

专家简介:

李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学硕士。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科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点击“阅读原文”看完整视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anp.com/dmyh/6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