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论健康冠状动脉内的ldquo第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3159.html

我们知道,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常用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被公认为评估冠状动脉疾病的“金标准”。

图示:经皮冠状动脉造影

但是造影的过程相当于三维立体的血管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很多情况下受透照角度、血管重叠、偏心性狭窄等影响,不免丢失了一些重要血管信息,对血管病变的判断不够准确。

01

血管内超声是什么?

血管内超声(IVUS)是将微型化的超声探头置入冠脉管腔内进行显像,可以显示血管壁的结构、斑块性质、病变长度等信息,比单纯造影更直观、准确,被誉为冠脉内的“第三只眼”。

当冠脉造影不能提供充足的信息时,就需进行IVUS检查帮助诊断。

02

什么时候会用到血管内超声(IVUS)?

术前,我们需要评估病变的严重性,斑块的性质、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干预,或者选择合适的方式处理。

以下几种常见的场景我们需要IVUS登场援助:

①左主干

如果把左冠状动脉看作一棵大树的话,左主干就是大树的树根,心脏大部分心肌的供血依赖左主干,对左主干的处理一定要审慎。

造影时常见左主干开口“鹰嘴”样狭窄,可能是一种假象,用IVUS检查后,极有可能是血管负性重构、偏心斑块、血管开口角度大等,不能贸然放支架。

左主干末,分出前降支和回旋支,如果是主干末的分叉病变,处理相对复杂,则需用IVUS评估病变,根据不同的病变类型,选择不同的术式,如单支架或者双支架。

②弥漫性病变

造影对病变狭窄程度的判断是根据狭窄部位直径与正常参考段直径的比值来计算,弥漫性的狭窄往往低估了病变的严重程度。

③自发夹层(SCAD)

有时患者造影未见明显狭窄部位,血管通畅但细。这有可能是发生了自发夹层,引起了血管壁内血肿,导致冠脉供血不足,甚至引发心肌梗死。

IVUS检查可以明确这一相对少见的病因,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给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

④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

CTO是冠脉介入术中的一大挑战。病变往往呈现齐头闭塞的影像,找不到入口,不知从何下手。IVUS可以明确闭塞段的入口,让术者“赢在起跑线上”。

导丝通过后用IVUS判断真假腔,并且引导导丝重新进入真腔;如果球囊扩张后仍无血流,无法精确判断支架需要覆盖的部位,用IVUS指导,避免支架未完全覆盖病变或过多植入。

⑤钙化

很多老年人的冠脉狭窄合并严重的钙化病变,而钙化的存在会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是冠脉介入治疗一大难点,严重的钙化不能被充分扩张,使得球囊或支架通过困难、支架膨胀不全,导致手术失败或严重的并发症。

造影下,钙化是沿着血管走形的密度不均的高密度影,单纯造影判断钙化病变的敏感度低,不能判断与管腔的关系,无法准确预判难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IVUS对钙化的判断敏感性、特异性均高,可以明确钙化的程度,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器械和处理方式,顺利安全的完成治疗。

⑥生物可降解支架(BVS)

支架植入后早期对血管壁提供支撑,维持血流,完成血管修复后支架结构被吸收,血管内不留异物,血管恢复自然的形态及舒缩功能。

BVS在X线下是透光的,支架释放后无法单纯通过造影评估支架形态及残余狭窄,腔内影像如IVUS是必要的。

⑦其他,肌桥、静脉桥血管的检查等

除了对术前病变的充分评估,术中IVUS也可以给医生很多的帮助和指导。

如果通过IVUS对病变的检查,明确需要植入支架,我们可以使用IVUS更精确的选择支架落脚点、测量血管直径、病变长度(不受血管迂曲的影响),选择合适尺寸的支架。

植入支架后,IVUS还可以帮助评价支架植入效果是否理想,是否需要进一步优化。

如果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我们需借助IVUS明确再狭窄的原因,是支架膨胀不全、病变段未完全覆盖支架、支架边缘夹层、支架内组织脱垂,还是支架断裂。根据不同原因对症处理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相比于单纯的冠脉造影,血管内超声(IVUS)能提供更多信息。它是医生在冠脉介入手术时的有力辅助,用IVUS指导PCI手术,尤其是对复杂病变的处理时,能使患者获益更多。

END

健康人生由自己把控,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anp.com/dmyh/7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