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陪检工作中,有个问题会被患者经常问起:“冠脉CTA和冠脉造影是一回事吗?有什么区别吗?”、“这两种检查如何选择?哪个检查更好呢?”。其实,冠脉CTA和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两大利器,这两种检查各有优缺点,适用条件也各不同,但都可以检查冠状动脉是否狭窄或者闭塞。作为患者或健康人,简单了解冠心病及其诊断技术,还是有所裨益的。
一、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临床中常见疾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导致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心肌供血水平较低。临床中冠心病患者随病情的发展,极易造成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疾病,致死率较高。冠心病近年来发病率较高,患者早期诊断尤为重要,早期确诊后通过对症治疗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同时也能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针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准确检查与诊断是提高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方式,有助于患者在冠心病早期得到确诊,从而实施早期治疗和干预,保障冠心病患者的生命安全。
二、冠脉CTA适合做冠心病筛查
(一)何谓冠脉CTA检查
冠脉CTA检查,不需要住院,门诊即可完成。它是从手臂静脉穿刺输入造影剂,就像平时输液一样。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血管后,能使冠状动脉显影,然后使用多层螺旋CT快速进行心脏部位的连续多个层面扫描,并通过计算机重建出冠状动脉影像,由此就可以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的情况。该方法能清楚地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血管壁钙化、以及动脉硬化斑块、冠脉起源和走形变异;评价植入的支架腔内状态,还可以同时显示心脏改变,如房室扩大、陈旧心肌梗死、室壁瘤等。能反映冠状动脉的全貌,是一种可靠的相对快速的检查。如果显示的冠状动脉正常,基本上可以排除冠心病,没有假阴性,至少是大的血管没有狭窄,就不用做冠脉造影了。如果冠脉CTA有比较明显的狭窄,血管病变较重,可以根据病情和后续治疗方案的需要再做冠脉造影检查。这样,通过冠脉CTA筛查,就可以减少部分冠脉造影,减少住院,降低费用。
(二)冠脉CTA适合做冠心病筛查
冠脉CTA是断层扫描之后的重组信息,不是一个动态的流动过程,不能做到实时监测。临床上多用于怀疑冠心病,病情相对低危,而且单纯靠其他检查不容易判断冠状动脉是否存在问题的患者,且门诊即可完成。因此,冠脉CTA非常适合做冠心病筛查,也适合门诊体检,因为部分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临床无症状。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医疗技术的大步前进,层螺旋冠脉CTA检查使用范围扩大。冠脉CTA检查对于临床上初步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辅助价值,原因在于冠脉CTA检查具有花费低廉、可重复操作性强、无创性、无潜在风险的临床优势,在应用过程中有较高的接受度,更利于推广使用。
(三)冠脉CTA不足
冠脉CTA检查要求患者心率在74次/分以下,方可避免出现伪影。因此,心律失常、房颤、心率不规则快慢不一的患者不宜做冠状动脉CTA。
三、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一)何谓冠脉造影
冠脉造影多取四肢动脉为入径,尤其经皮穿刺桡动脉最常用,也可穿刺股动脉或肱动脉。通过特制的心导管经皮穿刺,沿锁骨下动脉或降主动脉行至升主动脉根部,然后探寻左或右冠状动脉口插入,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清楚地将整个左或右冠状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的血管腔显示出来。
(二)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临床中将冠脉造影检查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该种检查方式能够对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实际情况予以全面观察,包括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狭窄位置、程度及病变范围予以明确,同时,针对患者左心室予以造影,还能够对患者冠心病导致的心功能下降程度加以判断,为后续治疗提供了充分的影像学保障。冠脉造影结果可直接选择治疗方案,是内科支架植入或外科搭桥术,并可判断预后。如果临床上高度怀疑冠心病缺血症状和心电图等检查有改变,考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风险患者,可直接做冠脉造影。冠脉造影时术前无需控制心率、饮食,术后可自行活动,无需卧床。
(三)冠脉造影不足
冠心病患者实施冠脉造影检查的难度较高,该种检查项目为有损性方式,因为要在血管中插导管,需要对患者实施穿刺后再行检查,对于部分身体素质较差或心理接受能力不足的患者,该种检查方式具有一定的限制性,需要住院检查,不适合体检与筛查。
读到这里大家应该对“冠脉CTA”和“冠脉造影”这两种检查方法有了一个比较明晰的概念,但笔者特别提醒:任何一个冠心病患者的确诊都需要通过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综合评估,至于选择哪种检查手段,一定要咨询专科医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