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闭塞症在外科上是一种很棘手的疾病。该疾病常常发生在下肢,严重时可引起下肢肢端坏死。但近日我院收治了一名患有“全身多发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高龄老人,并成功为其实施了麻醉,顺利完成了股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手术。
值得一提的是该患者合并患有“冠心病冠脉三支病变心肌梗死、脑梗死、高血压、肺部感染”等多种疾病。患者由于疾病不能行走,身体基础非常糟糕。其中,心肌梗死属于麻醉的禁忌症。
一个抉择摆在了麻醉科主任岳修勤教授的面前。做,就要触碰麻醉禁区,承担极大风险,病人可能会不耐受麻醉手术而发生心脏骤停;不做,病人就要承受痛苦,眼看着病人的右腿随时会因为缺血而发生坏死。一个重重的包袱抛在了他的面前,他会如何选择?
了解过病人的基本情况后,岳修勤主任及时与该病人的主管医生沟通联系。完善术前各种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冠脉照影等等。结果提示:心肌缺血性改变,下壁心肌梗死(近期),左室下壁运动减弱,左心功能略低。心肌酶检查也高于正常指标。冠脉造影示“前降支狭窄约90%,回旋支远端次全闭塞,右冠状动脉可见80%狭窄病变”。
考虑到患者的特殊情况,该患者并发症多病情危重,麻醉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心跳骤停,建议组织全院会诊。在医务科的组织下,相关科室的院内会诊进行顺利,并与家属进行了充分有效的沟通,岳修勤最后决定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为确保安全,对麻醉诱导,术中心率、血压及补液量的控制制定了详细严谨的方案。
2月27日早上,病人被送入手术室,岳修勤亲自主持实施麻醉,马闻苛等医师积极协助,麻醉缓慢诱导,保持血流动力学及心率稳定,术中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刘胜、薛会朝医师顺利完成股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术毕带气管导管安全返回重症医学科病房,4小时后患者清醒,拔除气管导管,次日安全转回普通病房。目前,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麻醉有禁区,但生命无禁区,敢于挑战困难才是麻醉人的精神。此例合并有心肺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手术麻醉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院麻醉科麻醉技术水平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麻醉科将始终谨记“仁心仁术,博济惠民;技术精湛,安全奉献”的科室口号,与外科同仁携手并进,为百姓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麻醉科简介新医院麻醉科是河南省临床医学重点培育学科、新乡医学院麻醉学硕士、学士学位培养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本科麻醉学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
现有医护人员48人,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16人。医学博士1人,硕士17人,硕士生导师1人;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1人,新医院名医1人。主要研究方向为麻醉药物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围术期重要脏器功能保护。承担着省级及厅级课题10余项,每年发表中文核心学术论文30余篇,SCI收录10余篇。年麻醉量余台,工作内容包含临床麻醉、麻醉复苏室、分娩镇痛、术后镇痛、门诊无痛诊疗和日间手术等。科室配备有进口麻醉机及麻醉工作站50余台,多功能监测仪50余台,另有呼吸机、心脏电除颤仪、血液回输机、体外循环机、血气分析仪、加温加压输液系统、纤维支气管镜、视频喉镜、麻醉气体监测仪、等多种特殊监测与治疗设备。技术特色及优势:颅内肿瘤及血管瘤的麻醉、高龄骨科手术的麻醉、心血管手术及高龄胸外的麻醉、高龄泌尿科及肝胆胰患者的麻醉、舒适化麻醉技术、困难气道处理、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技术、围术期血液保护、分娩镇痛及术后多模式镇痛治疗。
专家简介岳修勤新医院麻醉科主任,兼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麻醉学教研室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新医院知名专家,河南省麻醉医师协会常委,河南省麻醉学会常委,河南省麻醉药理学会常委,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常委,河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河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麻醉学特色专业项目主持人,《新乡医学院学报》编委,河南省麻醉质控管理学组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新乡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擅长于各类危重病人手术的麻醉及监测、疼痛治疗及无痛分娩。发表论文50余篇,有多项科研成果获科研进步成果奖。
作者:马闻苛
图片:马闻苛
编辑:段桂洪
本期编辑:弥庆宇
觉得不错,请点赞↓↓↓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