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知道自己有没有动脉硬化呢?
很简单,拿镜子看看自己的耳垂,如果耳垂出现了皱纹,那么你就有动脉硬化了。
刘纯在《形神兆病》里说:“耳肉泛皱。中风之兆。亦胸痹之候。”。也就是说,耳垂出现了皱纹,就要出现脑血栓,也会出现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看半月痕。
一个小指有半月痕、甚至双手十指都有半月痕,提示体内阳气较盛,脏腑功能强壮,身体素质较好。但这种人容易上火、烦燥、便秘、易怒、口干、食量大、不怕冷、好动,甚至易患血压高、血糖高、中风等疾病。
半月痕的面积大于五分之一时,也提示易患心脑血管、高血压、中风等疾病。
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注意喝水的方法。
冠心病人由于出汗、活动、夜尿增多、进水量过少等原因可致血液浓缩、循环阻力增高、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绞痛。早晨由于生理性血压升高、动脉内的斑块易松动脱落、血小板活性增高等原因,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当然喝水太多会增加心脏及肾脏的负担,因此患有心脏病、肾脏及肝脏有问题的人都不适合多喝水。
因此老年人、有上述疾病的人,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掌握每天的饮水量。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喝点水,早上起来喝一杯水,每天喝水(包括各类液体)不要少于2升,是非常必要的。
养成白天每逢双时喝水的习惯。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尿液的颜色来判断是否需要喝水。一般来说,人的尿液为淡黄色,如果颜色太浅,则可能是水喝得过多,如果颜色偏深,则表示需要多补充一些水了。另外,在出汗较多、以及锻炼身体以后,或者洗澡以后,也应当注意及时补充水分。至于每次饮水的数量,切不可沾唇则已。当然小孩子应当适当减少,而年青人、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切不可减少。
血压标准是科学的吗?
世界上有一个统一的血压标准:低于或者等于/80属于正常,在-/81-90之间属于一级次高血压,-/91-属于二级次高血压,/以上属于高血压。
我不知道这个标准是哪个机构定的。但是,我知道,这个标准是对全世界的人通用的。换句话说,不分性别,不分种族,不分年龄,不关身体的高大强弱,医生对人人都采用这个标准来诊断是否患有高血压。
我还知道,医学界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找到导致高血压的真正原因。
我的疑问是:在不知道原因的情况下就给一种现象定一个标准,这符合科学原理吗?
蒋继平写了一篇关于自己治疗高血压的经历。
原文:自从十几年前我被医生诊断为患有高血压,我就一直与这个恶魔作斗争。医生让我服用西药。
服用西药给我带来严重的副作用,首先是双脚浮肿,然后是全身肥胖,还有头晕目眩等等其他不良反应。
在这种环境下,我的血压一直不能维持在正常水平,需要连续服用西药。
但是,我发现,我的血压在心情很轻松的情况下,即使不服药也可达到正常范围。在生活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即使服药也难以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我还发现,当我的血压在/80以下时,我的情绪很低落,有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总是提不起精神来。当血压在-/80-之间,我的感觉比较好,觉得浑身有劲,脸色红润,眼睛有神。
由此,我产生一个想法,就是每个人的血压是不是生来就不一样,或者在后天的环境中导致血压的变化来适应生活环境?要是我的想法是正确的,那么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诊断某人的血压是否正常是不是违反科学规律?
还有,要是血压是人对生存环境正常的生理反应,那么为什么要用人为的措施来改变这种正常的生理反应?这种强制性的措施是不是违反自然规律?
我觉得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是诊断不应该采用统一标准,而要根据人群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一个相应的标准。我发现男人的血压一般高于女人,身高体壮的人的血压高于体弱的人,身有伤痛的人的血压高于健康的人。这些属于正常的现象,不应该诊断为高血压。
其次是血压的升高是人体对环境的应变结果。情绪波动时血压也随之波动。服用西药来控制血压是人为地干扰人体对环境的应变机制,是得不偿失的行为。我想这也许是高血压药物具有强烈的副作用的真正原因。
我希望医学界能够重新审视有关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的一系列标准和措施,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程序。
不要把血压降得很低。
人们只知道高血压是危险的,却不知道低血压的危害。人的正常血压应当保持在年龄+之下,不要强求所谓的正常值/90毫米汞柱。尤其是老年人,其血管已经老化,如果强求所谓的正常值,就会发生心律纹乱,甚至心肌缺血。使用降压药强行降压,病人反而会出现栓塞。其次降压很简单,让病人喝肉皮汤去稀释血液就可以了。
高血压是血管老化造成的,即便现在血压正常也不能认为是根治,因为血管不会年青化。
降压药不治本。
西医认为高血压是终身性、慢性、渐进性血管疾病,患上高血压病就必须每天不间断服药,一旦停药就会反弹,造成血压不稳,而发生各种并发症如中风、冠心病、肾病、眼底病变等,所以对高血压的治疗目的,就是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可是许多医生和患者已经体会到,即使每天不间断用药,时间一长血压就不易控制,仍会波动性升高。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西医对高血压的治疗方法是多以扩张血管或阻断血管收缩为主要手段,这只是针对该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最后环节的对症治疗,不是治本的方法。
对于晚期的动脉硬化病患者,大多数患者都已发展成了心绞痛、心肌梗塞、高血压等疾病了,常规的医学检查就很容易检查出了。这时,临床医师再为患者开了许多降脂、降压、增加心肌供氧供能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比如让高血压患者终年服用降压药、高血脂患者终年服用降脂药等,这些对逆转病灶已无能为力了,随着时光的流逝而病变终究会一天天加重,直至病入膏肓而死亡。
目前,西医对于肾小动脉硬化尚没有特效治疗药,主要是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症。高血压老年人应防止肥胖,注意避免高烧和脱水,特别是不要乱吃药。几乎所有的糖尿病人、高血压病人、肾炎病人都会发生阳萎、阴萎。但是许多病人非要吃壮阳的东西,反而使得病人的症状加重。
常见的饮食习惯增加了患高血压的风险。
1、许多人喜爱喝茶,喝茶确实能够兴奋精神。但是茶叶是利尿剂,因此许多饮茶人容易发生糖尿病、高血压。
2、许多以大米、糯米、小麦为主食的人,也容易发生糖尿病、高血压。
3、做菜喜欢放很多油的人,容易发生高血脂。
4、豆腐含有剧毒的氯化镁,这是不能吃的。使用熟石膏制作豆腐同样损害消化功能。因此许多爱吃豆腐的人容易发生肝肾损害、动脉硬化。
5、味精、腌制食品、罐头食品、果脯蜜饯类食品、方便面由于含有大量的钠,身体吸收太多钠离子会造成肾脏的负担加重,可能导致高血压症。同时,腌制食品提高了患肿瘤、肠胃炎、溃疡病的风险。
他们还都看了: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合集
肺部及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食疗(合集)
怎么理解肾气?
壮阳药物不能使人强壮,反而导致早亡
动脉硬化冠心病
股动脉硬化的治疗经验
肉皮汤的功效
《三分治七分养》原稿节选-吃饭的规矩:饭前喝肉汤
熬肉汤的必备神器
吃素之人也多病
成年人不能每天喝牛奶的原因
病人为什么不能吃晚饭?
太医养生——三分治七分养、生饥疗法
血压降了就是安全的吗?告诉你西药降压的毒副作用
如果你爱这篇文章
如果你希望传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