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心口好疼啊,怎么回事啊”,这种病人,临床见的很多,其实有时,病人并不能分清楚是“心口疼”还是“胸口疼”,那么,遇到这种病人,应该如何快速接诊呢?
我们来总结下以这种“心口疼/胸口疼”为主诉的病人常见的鉴别诊断有哪些:
1.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
两者疼痛部位主要都在心前区,差别就是发作时间和性质,心绞痛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胸骨中上部的压榨痛、紧缩感、窒息感、烧灼痛、重物压胸感,胸疼逐渐加重,数分钟达高潮,并可放射至左肩内侧、颈部、下颌、上中腹部或双肩。伴有冷汗,以后逐渐减轻,持续时间为几分钟,经休息或服硝酸甘油可缓解。不典型者可在胸骨下段,上腹部或心前压痛。有的仅有放射部位的疼痛,如咽喉发闷,下颌疼、颈椎压痛。
老年人症状常不典型,可仅感胸闷、气短、疲倦。老年糖尿病人甚至仅感胸闷而无胸痛表现。在发作当时,心电图的表现为缺血性的ST-T改变。
而心肌梗死更剧烈,持续时间多超过30分钟,可长达数小时,可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和)休克,含用硝酸甘油多不能使之缓解,心电图中面向梗死部位的导联ST段抬高,或同时有异常Q波,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多表现为ST段下移或T波改变,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心肌坏死标记物如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或T、CK-MB等增高。
还有,其他疾病引起的心绞痛:包括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冠状动脉炎、肥厚型心肌病、X综合征(微血管性心绞痛)、心肌桥、重度贫血、甲亢等疾病均可引起心绞痛。
2.肋间神经痛和肋软骨炎
前者疼痛常累及1-2个肋间,但并不一定局限在胸前,为刺痛或灼痛,多为持续性而非发作性,咳嗽、用力呼吸和身体转动可使疼痛加剧,沿神经行径处有压痛,手臂上举活动时局部有牵拉疼痛;后者则在肋软骨处有压痛。
3.心脏神经官能症
患者常诉胸痛,但为短暂(几秒钟)的刺痛或持续(几小时)的隐痛,患者常喜欢不时地吸一大口气或作叹息性呼吸。胸痛部位多在左胸乳房下心尖部附近,或经常变动。症状多在疲劳之后出现,而不在疲劳的当时,作轻度体力活动反觉舒适,有时可耐受较重的体力活动而不发生胸痛或胸闷。含用硝酸甘油无效或在10多分钟后才“见效”,常伴有心悸、疲乏、头晕、失眠及其他神经症的症状。
4.食管问题
A.反流性食管炎
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酸性胃酸反流,引起食管炎症、痉挛,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并可向背部放射而疑似心绞痛。但本病常于饭后平卧位时发生,抗酸药使之缓解。酸滴注试验可重复胸部症状:病人取坐位,插入胃管30分钟,滴入0.1N盐酸(HCL)滴/分,可使症状再现。
B.食管裂孔疝
常伴胃液反流,其症状类似食管炎,常于饱餐后弯腰或平卧时发作,有胸骨后堵塞、压迫感,胃肠造影可明确诊断。
C.弥漫性食管痉挛
这是一种神经肌肉运动疾病,也可伴发于反流性食管炎。症状为胸骨后痛,放射至背部、上肢及下颌,持续数分钟或几小时。疼痛性质可以是收缩性或锐痛,服用硝酸甘油有效,麦角新碱可诱发,故易疑为心绞痛发作。与心绞痛不同点是:常于进食尤其是冷饮时或饭后发作,发作时有吞咽困难,与劳力无关。食管镜、食管造影、食管压力计监测食管内压力变化可明确诊断。
5.胆绞痛
常突然发病,疼痛较剧烈,一般位于右上腹。如有胆囊炎症,右上腹可有压痛,有时疼痛位于上腹部、心前区,可放射到右肩胛下区,或沿肋缘放射到背部。可伴有巩膜黄染、发热、白细胞增高,腹部B超常可明确诊断。
6.其他心脏问题
A.二尖瓣脱垂
常有胸痛及其他神经循环衰弱的表现,心电图可出现ST段下降,多见于II、III、AVF导联,仔细听诊可听到喀喇音及/或收缩期杂音,超声心电图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B.心包炎
疼痛位于胸骨部或胸骨旁、心前区,可延及颈部、肩部。疼痛可因咳嗽、深呼吸、平卧位而加重,仔细听诊如发现心包摩擦音,诊断可确立。
7.带状疱疹
在出疹前可出现胸痛、局部皮肤过敏,可有发烧、乏力、头痛,4-5天后带状疱疹出现,诊断可明确。
8.颈椎骨关节病
疼痛分布与神经走行相符,可引起左上肢疼、胸痛,颈部运动或其他操作可诱发,与体力活动无关,颈椎正侧位X线像可显示颈椎唇样增生、椎间盘突出。
从以上可以看出,以这种“心口疼/胸口疼”为主诉的病人属于心脏疾病的情况还是很多的,但是单靠体格检查和经验来诊断是不是有时候缺乏一点信心呢?如果有辅助检查的话,就能够更确切地诊断了。
实验室检查受检验环境和精度要求所限,在基层难以普及,但是,现在的便携式移动心电图设备可以帮助基层医生们快速诊断有明显心电图表现的疾病,医院的权威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即时(2-10分钟内)给出会诊结果,以提高基层医生们的诊断水平,快速治疗病人,规避医疗风险。
转自益体康
谢谢分享!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