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脉搏波传导速度(PWV)
PWV是运用动脉硬化时由心脏输出的血液产生的波动(动脉波)的传导速度会加快这一原理,测量2次心跳之间的波动(脉搏波)传导速度,判断血管的弹性程度。PWV可以作为将来患动脉粥样硬化或冠状动脉硬化疾病风险因子的评估指标。动脉硬化的进展有先于冠状动脉硬化的倾向,所以动脉PWV对心脑血管病的死亡是非常有意义的独立预测因素。
2、四肢血压同步检测
在同一心动周期内,四肢同步测量各项技术参数。由于血压在不断的变动,所以只有四肢血压同步测量,即在同一个心动周期内检测出四肢血压,才能了解四肢血压的准确数值,根据四肢血压的数值判断相应肢体病变。例如通过观察左右上臂血压差,可以检测出大动脉炎症和锁骨下动脉狭窄等上肢动脉的异常情况。
3、ABI(脚踝/上臂血压比)
ABI是同步测量四肢的血压,再由脚踝收缩压除以上臂收缩压值的结果。根据结果,可以判断下肢动脉的狭窄、阻塞情况。对于阻塞性动脉硬化症(ASO)的诊断和术后观察最合适。
4、评价标准:
《跨大西洋多学会外周动脉疾病诊疗共识(TASCII)》
0.9<ABI<1.4正常
ABI<0.9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PAD)
ABI>1.4血管钙化
ABI的正常范围 0.9-1.4
1.检查两侧ABI:
正常的ABI范围为0.9到1.4。如果ABI小于0.9,就有血管闭塞的可能。参看下面的判断标准。如果ABI大于1.3,就有可能动脉钙化。
2.判断标准(AHA):
ABI0.9有可能存在动脉闭塞疾病
ABI0.8有查出血管疾病的高度可能
0.5ABI0.8有一处闭塞的病人易于有0.5和0.8的结果
ABI0.5有多处闭塞的病人通常有0.50的结果
根据斑块引起管腔狭窄的程度可将其分为4级:
Ⅰ级,0.8ABI0.9管腔狭窄在25%以下;
ABI0.8,Ⅱ级,狭窄在26%~50%;
0.7ABI0.5,Ⅲ级,狭窄51%~75%;
ABI0.5,Ⅳ级,管腔狭窄在76%以上。
根据AHA医学/科学报告:
5.适应人群:
检测适用人群:
?年满20周岁以上;
?已被诊断为高血压(包括临界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包括空腹血糖升高和糖耐量异常)、代谢综合征、冠心病和脑卒中者;
?有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缺乏体育运动、精神紧张或精神压力大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者;
?有长期头晕不适等症状尚未明确诊断者;有活动后或静息状态下胸闷、心悸等心前区不适症状尚未明确诊断者;
?健康体检者
检测禁忌人群:
下列情况下不能进行测量:
n病人外围循环不足,有急性低血压、低温
n病人发生心律失常的频率很高
n袖带捆绑位置皮肤表面有破溃、划伤等
n正在静脉注射、输血、血液透析行动静脉分流的病人
n有静脉血栓者
检测前需要注意的人群:
n检查前病人服用硝酸酯类药物;
n病人有其他疾病,一直用药治疗;
n病人已有血管阻塞性疾病;
n病人无其他任何疾病及家族史,检测结果异常;
n病人检查前熬夜、喝咖啡等不复合检查要求导致的结果不准确;
n病人检测过程中由于紧张导致的结果不准确;
n病人本身心脏功能不好,心输出量低等。
MMC(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etabolicManagementCenter,简称MMC)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副院长宁光教授牵头,中国医师协会发起成立的国家标准化代谢疾病管理中心,通过践行“一个中心,一站式服务,一个标准”原则,实现以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的规范诊治。
对代谢性疾病患者实行全人(血糖、血压、血脂、尿酸、脂肪肝、蛋白尿、眼底、血管等全面干预)、全过程(无病防发病,有病防并发症,有并发症防残防死)的标准化管理(统一检查检验仪器、统一干预标准、统一干预方法、统一控制目标),以期达到降低代谢性疾病及并发症发病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医院内分泌风湿科成立于年,是南阳市临床医学特色专科,医院第一家系统治疗内分泌代谢病的专科。
主要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眼病、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病及合并感染发热、妊娠糖尿病等;垂体疾病:如垂体瘤(矮小症、巨人症、溢乳、闭经)、垂体功能减退;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状腺肿瘤、甲减、甲状腺炎等;肾上腺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上腺肿瘤等;继发性高血压;性腺病:如男女不孕症,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异常等;代谢紊乱:如肥胖症、高血脂、低钾血症、高尿酸血症、痛风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风湿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血管炎、强直性脊柱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