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脏协会AHA运动对身体有益,但

运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长期以来,下列两个观点一直深入人心:1、运动可以显著提升心肺耐力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2、更多的运动可以带来更多的健康收益。全球范围以内,越来越多人乐于参加强度很大或者运动量很大的运动。但是如果是缺乏基础、体质不够好的人,参与运动,也可能造成猝死以及急性心肌梗塞等悲剧。美国心脏协会组织专家,重新审查了从中等强度运动到大强度运动对于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在著名的《循环》杂志发布重要声明《运动导致的心血管事件和长期进行运动训练的潜在不良适应:更新对于运动风险的客观看待》。这篇权威的文献,能帮助大众运动爱好者了解:运动的潜在心脏风险究竟有多大,随着运动量的增加,发生猝死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不是也随之发生了增加?

01

运动量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呈负相关

有大量的证据显示即运动量越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越低;经常锻炼人群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降低,心肺耐力最好的那部分人群可以减少80%的全因死亡率(所谓全因死亡率是指不考虑疾病原因和种类的所有总的死亡);运动最为积极的人群从寿命角度而言,每活50年可以延长7-8年寿命;那些积极运动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他们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危险事件的风险更低,生存率更高;在运动量等同的情况下,强度更大的运动比中等强度运动的健康益处看起来要更多。

02

不习惯运动的人群发生风险几率更高

随着运动的普及,参加高强度、大运动量运动的人群正在迅猛增加。运动所导致的心脏急性危险事件主要是两类:猝死和心肌梗塞,运动作为一种应激,会短暂地增加发生猝死和心肌梗塞的风险,这种风险最容易发生在不习惯于运动的人群,而规律锻炼人群发生这类危险事件的概率比前者要低;

如果用绝对风险值来衡量,每10万人一年运动中发生猝死的概率为0.31-2.1。换句话说,10万人在整整一年的各种运动中,发生猝死的总体概率是0.31人到2.1人,运动会导致猝死,但运动并不是导致猝死最主要的诱因,运动中发生猝死的概率也很低;

中老年人发生运动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发作,而年轻人发生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尚有很大争议,最新观点认为他们可能更多不是死于心脏结构异常进而引发的功能失调,而是由于致死性的、恶性心律失常比如室颤所致。

03

运动量过大,也会有不良影响

大强度大运动量对于心血管潜在的不良影响

长期运动训练会导致心脏的重塑,中年运动员他们的冠状动脉斑块发生率甚至高于缺乏锻炼人群,而那些运动量最大的运动员中,动脉斑块出现率最高,但目前尚没有足够证据显示运动员血管中出现的斑块会导致他们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而且研究发现,即便是动脉钙化斑块评分相同,经常锻炼人群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也比缺乏锻炼人群要低。心肌纤维化在高水平运动员中也比较常见,被认为是长期运动对于心脏影响的重要效应指标,长期运动是否导致冠状动脉硬化,以及运动员是否更加容易发生心肌纤维化,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目前尚无定论。不是运动越多,健康风险越大,而恰恰是运动越少,健康风险越大,运动量与健康风险的负相关是明确和肯定的,但“U”型曲线假设其实并没有被充分论证,也就是说运动量有最低限度,但没有上限。

运动量与健康之间的“U”型曲线从未被充分证实

研究发现运动员的平均寿命比普通人长3-6年,从长期运动训练对于心脏健康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通过运动提高心肺功能、减少全因死亡率,其实并没有运动量的上限。换句话说,要明确一个大众运动量的上限的具体值,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对于患有疾病的人群,不能让他们去完成不顾实际的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运动,这样的运动对他们显然是有害的。

结语

偶尔发生的猝死或者心脏意外事件在警告着我们,应更注重自我保护。但对于绝大多数大众而言,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所带来的益处仍然明显大于其风险。大众目前普遍存在缺乏运动的问题,美国心脏协会、美国运动医协会、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大众运动的基本建议都是一致的:一周进行5次,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者一周进行3次,每次20分钟大强度的运动。如果你想要增加运动量,应当循序渐进地进行,而不应该突然增加运动量。如果在运动中出现明显不适,应医院检查。文字素材Slow,steadyincreaseinexerciseintensityisbestforhearthealth.RetrievedFeb28,,from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anp.com/dmzy/7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