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早防和早治

前几年工作之余学面相术,被鱼师傅调侃“是不是准备老了去摆摊儿?”当时以面相上所学,相当于套公式,比如健康上的问题,面相学来说,爸爸耳垂上的褶子、两眼间鼻梁上的横纹,都指向他有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超重、肥胖、高血脂等症。冠心病典型的症状包括:胸部压迫窒息感、闷胀感、烧灼样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以缓解,心慌心悸,汗出等症状。爸爸退休后,每年一次的体检报告也只是说他血脂有一点点偏高,其他指标都算正常。爸爸因为没有胸痹等明显不适,生活工作也挺规律,根本不会重视血脂的问题。六十多年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没有病痛折磨的话,要让他主动/积极作出改变,基本上是不大可能的。除了建议他“少吃五花肉、多运动”,其他我就真做不了啥,干着急。《黄帝内经》中提到过“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都是先有病,才会有病症的。病情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在哪个阶段介入决定了治病的难易程度和恢复时间的长短。上工治未病,最好的故事就是扁鹊三见蔡桓公,“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三十五日之后,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往往病情早期,医生发现了病人的问题,病人不自知、且对医生没有信任(基础),错过了治疗(调理)的黄金时间。中医的智慧在于不须依赖仪器检测,只须“望闻问切”。望是看五官、神态、气色,皮肤,毛发,形体,舌象;望就可望出很多问题了。闻是听声息,我觉得闻气味也算(口气、体味);问是问大、小便情况,饮食习惯、家族史;切是把脉。所以不用迷恋老中医式的搭脉术,很多也是假把式,搭脉已是下工。爸爸肉眼可见的变化是越来越多、且严重的,比如脸色时常涨红、眼睛缩小、凹陷进去、无神,双手有时候会微微颤抖、脑袋偶尔也会,容易有疲惫感,有时候听力还有点不好使,等等。这些症状都是病情越来越严重的表现。一开始看到了这些病症也不明白到底是何原因,更不知道如何去治。自学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有些病症是高血脂引发高血压后再逐步引起的,高血压体检指标未有报告,但是这个情况应该也在临界点了吧。年的体检报告更是拿到了冠状主动脉硬化的指标。给爸爸科普冠心病严重的后果(猝死)的时候,他可能还很生气,好像我在咒他一样,医院寻求治疗。我只能做好最坏打算,教会妈妈十宣泻血和耳尖泻血,万一发病可以救急。我在自学、自救的道路上解决了自己的鼻炎等问题后,对中医的学习和认识也是越来越深刻,胆子也大了起来。借着给妈妈调理便秘的问题,配了增液汤让他们一起喝。血管里血脂高、浓稠,那就通过增液汤给它兑点水(津液)进去,肠道亦是同理。喝了一个月不到,妈妈便秘问题解决了,附赠效果还有小腿上不再干乎乎要掉皮屑了,而且老两口手背上的老年斑明显变浅和减少了,他俩脸上倒是还没长斑,都集中在手背上。这时候他们对我的信任、对中医调理的认知也是有加深的,疗效为王啊。各种辩证、比较药方,先后给爸爸安排服用血府逐瘀片和桂枝茯苓丸,按疗程服用。叮嘱爸爸忌口,让他戒五花肉是不大可能的了,就注意尽量少吃吧,酒是绝对不能再喝的了。运动也是不大可能加强的了,买了经络拍让他自己时常按经络走向捶打。关键很庆幸,我有张老师这样的正骨师朋友,跟他讲述了一些表现后,他判断我爸爸可能还伴有颈椎问题,骨骼是硬结构,硬结构有问题,那依附于它的神经、肌肉、血管等等肯定也都是错位的,(心血管问题引起)脑供血不足,导致小脑/脑干萎缩,所以会颤抖。把老爸哄骗去张老师那调理,都可以再写一个故事了。如果这个时候再不介入、不治疗,接下去可能会出现的病症就更多了,平衡有问题容易摔跤、说话不利索、胸闷等等,脑梗和心梗的发病率会提高或者加速。今天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爸爸的双眼已经好看了好一阵子了。还有其他改善就不一一赘述了,有好转那基本就是和病症反着来嘛。把这个过程记下来,也是想爸爸看了以后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地养生,少吃肥肉多运动。待桂枝茯苓丸服用疗程结束后,我准备给老爸吃二至丸,把血管里的瘀血(脂肪)清除掉一些之后,就要治根本问题了,肾虚。血管里的垃圾没有被气化掉,就会形成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尿酸;肝上的垃圾没被气化掉,就会形成脂肪肝;肚上的垃圾没有被气化掉,就会形成小肚腩。所以,气虚→代谢缓慢、气化无力→垃圾堆积,是肥胖的真正原因。气虚就是因为肾气不足。养正扶正,使正气不虚,则生命之火不熄。我亲测有效的二至丸的神奇值得下次再写一篇文章歌颂。不必终生服药、不会伤害肠胃、不会引起失眠,更无需手术,早期发现、早治疗。这次抄作业成功,感恩老祖宗智慧。最后我想说的重点是,人是一个整体,治疗痛点的时候还应具有大局观,切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今时不少人迷信体检,认为体检能帮助自己健康起来,却不知很多弊端。一则,体检是在果上预防,病已养成然后去治疗远不如早早养生,可以从因上预防;二则,体检的能力有限,不少疾病在早期指标根本体现不出来,容易耽误事儿;三则,体检的结果无益于健康,容易让人产生恐惧悲观情绪,进而加重病情。对于老爸的个人健康而言,我只是助缘、中医也只是助缘,真正的解药是自身的观念和行动。然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我们的个人健康问题和其他家庭成员又是息息相关的。养生重在保养,买了车还得定期保养,我们对于自身健康的了解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anp.com/dmzy/9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