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硬化患者吃什么好赶快来看一看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变厚并失去弹性的几种疾病的统称,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而重要的类型。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变特征为动脉某些部位的内膜下脂质沉积,并伴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基质成分的增殖,逐步发展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它是一种以中等和大动脉斑片状内膜下增厚(动脉粥样化)为特征的病变,可以减少或阻断血流。斑块部位的动脉壁增厚、变硬,斑块内部组织坏死后与沉积的脂质结合,形成粥样物质,称为粥样硬化。

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的内膜有类脂质的沉着,复合糖类的积聚,继而纤维组织增生和钙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病变。本病主要累及大型及中型的肌弹力型动脉,以主动脉、冠状动脉及脑动脉为多见,常导致管腔闭塞或管壁破裂出血等严重后果。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本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或糖尿病等。脑力劳动者较多见,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为老年人主要病死原因之一。

粥样硬化斑块通常是散在的,可以在主动脉至直径3mm的动脉内膜发生,最常见于冠状动脉,是冠心病的主要发病原因。

由于胆固醇沉淀在动脉内膜上,致使动脉内膜表面像粥样凹凸不平,所以叫动脉粥样硬化。起因分内因(包括遗传因素等)和外因(包括环境因素等)。

从遗传因素的角度看,有些家庭是冠心病家族、有些是糖尿病家族,有些是肿瘤病家族,有些是精神分裂症家族,家族史的人,可能是隔辈遗传,也可能是父辈遗传。年龄和性别也是不可忽视的两个因素。据对北京地区35岁以上的70万人的调查,冠心病和脑溢血的发病率每隔10岁增高3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速度也加快。在性别上,女性在更年期前受卵巢激素保护,很少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很少得冠心病和发生心肌梗塞,因此50岁以前心肌梗塞病的男女比例是9:1;但是50岁以后,女性卵巢功能萎宿,心肌梗塞病人也随之增长,60岁时男女比例为3:1;到70岁时,男女的比例已接近1:1;到80岁时,女性略多于男性。这组数字表明女性更年期后,要特别注意血压、心脏等方面的问题。

虽然遗传因素、年龄和性别等原因是不可能改变的,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只占30%),最主要是外部环境因素,约占70%。外因包括7种: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运动太少、心理紧张不平衡以及糖尿病。其中前3种是主要外因。高血压是无声杀手,它会使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提前20~40年,所以必须早期治疗。高血脂以及肥胖也是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肥胖分“苹果型”和“鸭梨型”。苹果型肥胖者肚子大,俗称“将军肚”,此种体形的人,体内脂肪主要堆积在内脏、心脏、动脉内,所以更危险;“鸭梨型”肥胖者臀部大、腿粗、肚子不大,危险性小些。

动脉硬化性疾病是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国此病的患病率也有增加的倾向。饮食因素是主要的相关因素。流行病学也表明,居民的饮食组成不同可以影响其发病率。因此,饮食调养是预防动脉硬化的主要措施。

对待动脉粥样硬化,通常主要以血液血检查这几项为参考,一般患者常有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脂蛋白电泳图形异常,多数患者表现为第Ⅲ或第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在年第22期《中医临床研究》中吴昕和罗冬珍两位临床试验中得出的论文《红曲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实验数据显示,通过60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证实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红曲治疗组和洛伐他汀治疗组各20例,另外20例患者作为空白对照组。红曲组予红曲治疗,6g/次,2次/d,饭后予开水ml泡20min,红曲完全溶解后服用,连服6个月;洛伐他汀组予洛伐他汀胶囊20mg口服,1次/d,也连服6个月;对照组不予相关药物干预。观察用药6个月后中医证侯疗效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和Crouse斑块积分的变化。

结果:两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中医证侯明显改善,两治疗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空白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侯无变化甚至加重,与两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治疗组治疗后IMT和Crouse斑块积分的均显著改善,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空白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变化甚至加重。

结论:红曲与洛伐他汀均具有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症状及减轻和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但是化学洛伐他汀对人体肾脏具有毒副作用,但是药食同源的红曲副作用少,安全性大,值得临床应用。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互动百科,转载请注明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家医院
在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anp.com/gzdm/1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