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视觉中国
看病买药这件事,正在越来越切实地走向“数字化”。
今年上半年,国家监管部门发布《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从业务监管、药品管理等多方面,为在线医疗行为明确了要求和界限,推动互联网医疗行业缓解老百姓“就医难”。
进入到9月,网售药监管“靴子”落地。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实质上是再次以法规形式肯定了网售处方药的合规性,鼓励有序放开,为老百姓解决“购药难”。
这两条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监管政策,看似“收紧”,实则是通过明确路径、引导互联网医疗行业朝更加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新规之下,草莽时期已过,互联网医疗行业需要上点“新价值”了。
认知转变,互联网医疗“再出发”
受制于信息不对称、医疗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等现实条件,看病这件事,更多时候是病人“医院转”、“追着医生跑”。
如果将互联网“以用户为中心”的生存思维,搬到医疗这件事上,看病就医会变成一种怎样的体验?
或许,患者可以坐等“信息送上门”,精准推送擅长领域和患医院和医生;就诊后,不需要再上楼下楼到窗口排队缴费、预约检查,在诊室内或病床前就可以一键实现;复诊开药时,医院重新挂号,在线续方即可送药上门,还能实现与线下同等额度的医保报销……
但是,当最早一批互联网人冲进来,以改造医疗、颠覆医疗为口号,却被医疗行业的高专业门槛、纵深盘错的产业链上了一课,这不是靠烧钱拉新、疯狂做广告就可以参与的行业。
当互联网医疗的非理性泡沫散去,再细细研究需求和切入点时,如何通过数字化、智慧化能力,帮助医疗服务机构、医生、用户等各方,提供更高效、便捷、专业的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成为当下最值得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