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动脉管壁增厚、弹性减弱、管腔狭窄甚至完全堵塞的一种病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变是由于脂质的沉积和平滑肌细胞及结缔组织的增生在动脉内膜上形成了纤维斑块,后来斑块内的物质发生坏死而成为粥样物质,故称为动脉粥样硬化。那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因素有哪些?
医院下肢血管病专家刘继锋主任介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下述几种因素有关:
(1)年龄: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见,49岁以后进展较快,但青壮年也可患病。
(2)性别: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1,女性常见于绝经期。
(3)职业:从事脑力活动比从事体力活动的人群患病率高,因从事脑力工作的人,精神紧张,经常有紧迫感。
(4)饮食:常进食含热量高的食品,较多的动物性脂肪、胆固醇、糖和盐者。
(5)高血脂:由于脂肪和糖类摄取过多或代谢失常而致血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增高者。
(6)血压:高血压病人的冠状动脉硬化率高于正常人的4倍。
(7)吸烟:吸烟增加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并与每天吸烟支数成正比。
(8)肥胖:超标准体重的肥胖者和体重迅速增加者。
(9)糖尿病:糖尿病病人易发生全身}生动脉硬化,几率较非糖尿病者高2倍。
(10)微量元素:微量元素过多过少,如铬、锰、锌、钒、硒的摄人量减少,铅、镐、钴的摄入量增加,均易形成动脉硬化。
(11)遗传:父母、近亲、兄弟姐妹有患本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致的家族陛高血压反映症,常常是这些家族成员易患本病的因素。
(12)其他:如性情急躁、进取心和竞争}生强、工作紧张劳累而不注意休息及强制自己为成就而奋斗的性格的人。还有缺氧、维生素C缺乏等因素。
以上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原因的介绍,如您还想了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展过程请阅读下面文章。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慢性病,发展过程一般分为四期:
第1期,患者仅感觉患肢皮温降低、怕冷,或轻度麻木,活动后易疲劳,肢端易发生足癣感染而不易控制。
第2期,间歇性跛行期。当患者在行走时,由于缺血和缺氧,较常见的部位是小腿的肌肉产生痉挛、疼痛及疲乏无力,必须停止行走,休息片刻后,症状有所缓解,才能继续活动。如再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又重复出现。小腿间歇性跛行是下肢缺血性病变最常见的症状。
第3期,静息痛期。当病变进一步发展,而侧支循环建立严重不足,使患肢处于相当严重的缺血状态,即使在休息时也感到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疼痛一般以肢端为主。
第4期,组织坏死期。主要指病变继续发展至闭塞期,侧支循环十分有限,出现营养障碍症状。在发生溃疡或坏疽以前,皮肤温度降低,色泽为暗紫色。早期坏疽和溃疡往往发生在足趾部,随着病变的进展,感染、坏疽可逐渐向上发展至足部、踝部、或者小腿,严重者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如您已确诊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医院进行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造成严重后果。
点击“阅读全文”了解更多资讯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