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第一天,有一则消息让人久久不能平静。据北京日报报道,王府井集团董事长刘毅因突发大面积心梗,于年12月31日晚在北京逝世,终年58岁。
中国是心梗突发疾病的大国,每年由于心梗死亡的人数不计其数,而其中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就已经突破了2.9亿。在近几年内,我国心梗的发病率正在不断上升,并且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这与现代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什么是心梗?
心梗,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和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心脏就像是一个血泵,如同抽水机一般日夜工作,心脏上的冠状动脉相当于抽水机的供电线,给这个泵供血,而冠状动脉闭塞就相当于血泵断电,一旦停止运作,就是心梗。心梗发生前,冠脉通常都是有问题的,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出现粥样硬化和冠脉管腔狭窄。在某些情况下,比如运动量过大、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导致冠脉的斑块脱落,或者其他血管的栓子进入冠脉,堵住血管,心肌的血得不到供应,就会产生心梗的现象。
典型心梗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
1、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发病前的1-2天或1-2周内可发生,疼痛剧烈而持久,既往有心绞痛的患者,疼痛时间长,休息和服用硝酸甘油都没有缓解的效果。
2、部分患者一开始就呈现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这种情况往往提示病情较为凶险。
3、少部分患者疼痛的部位不在胸部,而是位于上腹部,这种情况容易给临床医生造成误诊,延误病情。
4、有些年纪大或者身体情况不好的患者可能表现为神志障碍,这种情况要注意与神经内科疾病鉴别。
5、大部分的患者在24小时内都有心律失常的表现,不同部位的心梗心律失常的表现不同,前壁心梗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梗易发生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等。
有什么检查手段可以准确地诊断心梗呢?
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冠脉造影检查,它属于介入手术操作,被称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由于冠脉造影是一种有创检查,而且导管等耗材价格昂贵,不适合大面积的筛查。近十余年来,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冠状动脉CTA逐步得到业界的认可,它具有无创、适应人群广、价格相对低廉等优势,成为冠心病筛查的一个有力手段。
通过冠脉CTA三维重建,可以再现冠状动脉的形态、走行,从中了解冠脉的通畅情况。当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冠脉的管壁变厚了,并且出现了钙化斑块及部分软斑块、管腔不均匀的变窄现象。一般当出现重度狭窄(狭窄程度>75%)时便需要进行积极的临床干预。(左图为重度狭窄的前降支,黄箭为钙化,红箭为软斑块、重度狭窄部位,而右图为正常的左冠前降支)。
对于冠心病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来说,也可以通过冠脉CTA检查来观察与评估支架的通畅情况等。如下图所示,左图显示右冠的支架通畅,右侧为正常右冠。
除了常规的冠脉血管成像,冠脉CTA结合全时相分析及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心脏进行心功能评估以及冠脉血流储备指数(FFR-CT)的测量,实现冠脉形态与功能的双重评价。
对于冠脉CTA患者最担心哪些问题?
1、对比剂(造影剂)
做冠脉CTA需要注射含碘的对比剂,有极少部分人会出现对比剂过敏的情况,如身体发热、皮疹、恶心呕吐等,最严重会出现喉头水肿、心源性休克等(发生率小于万分之一),所以在冠脉CTA检查前医护人员会询问受检者有无碘过敏、甲亢、急性肾功能不全等病史,在冠脉CTA检查后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确保安全后再离开。
2.辐射剂量
冠脉CTA的辐射剂量确实高于一般的胸部CT平扫,但近些年来随着CT设备的不断升级,以及扫描方法的不断改进,冠脉CTA的辐射剂量已大大降低,部分受检者只需小于1mSv的辐射剂量即可完成心脏扫描。
3.心率与心律
快心率是普通CT进行冠脉CTA检查的一大难题,对于大部分CT来说,往往需要将患者的心率降到70次/分、甚至60次/分以下才能获取满意的冠脉CTA图像,而心律不齐更是影响冠脉CTA成像的重要制约因素,可以说是冠脉CTA的一大禁忌。而我中心的双源CT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无需控制心率,即可完成绝大多数受检者的心脏冠脉成像,次/分的快心率同样也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冠脉图像。我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冠脉CTA成像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以通过心电编辑等技巧纠正大部分心律不齐对冠脉CTA的负面影响,使冠脉CTA几无禁忌。
目前,我们虽然不推荐将冠脉CTA作为所有人必备的体检项目,但对于有冠心病家族史、肥胖、血脂异常等高危人群来说,这项检查是非常适合的。它不但无创、准确,而且相对冠脉造影来说比较经济。此外,对于手术医师而言,冠脉CTA能提供更丰富的解剖学信息,再结合FFR-CT等功能学的相关评价指标,对疑难的冠脉病变、中度狭窄病变等的治疗决策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广东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