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的发病与危害我们要早发

动脉硬化发生在幼年

好端端的血管为什么会硬化呢?其实,动脉硬化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会发生。在我们喝第一口可乐、吃第一口汉堡的时候,我们的动脉就开始发生病变,直到产生症状被我们发现。

有研究表明,最早的动脉硬化甚至在人3岁时就已经开始发生。以前我们经常说动脉硬化好发于“三老”(老领导、老知识分子和老板)人群,但现在这种说法已经过时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西化,现在人人都容易得动脉硬化,也就是“三老”已经变成了“四老”,多了个老百姓。

生活方式促发病

有些人可能就要问:既然3岁就可能有了动脉硬化,那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有动脉硬化的表现呢?这就和我们读书一样,虽然我们都在一起读小学、中学、大学,但并不表示我们每个人都能成名成家。同样的道理,尽管我们都有动脉硬化的基础,但也不是每个人都会有动脉硬化的临床症状。这主要取决于人们的生活模式的改变:首先,在饮食结构上,现代人一改过去以蔬菜、粗粮为主的饮食结构,转而去吃含有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三高”食品。这类食品缺少纤维素和维生素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富含对血管有害的蛋白及脂类物质,使得血管的病变基础大大加固。其次,在工作方式上,以前的人们大多在农田和工厂里劳动,运动多而静坐少。随着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巨变,现代人特别是白领阶层往往在鸽子笼一样的高楼大厦里,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面对繁重的工作,精神高度紧张,直接导致体重增加、运动减少、血液黏度增高。最后,在生活习惯上,现代人习惯于早晨不吃早餐,中午只吃快餐,晚上猛吃大餐。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白天营养不良和晚上营养过剩,直接导致过剩营养物质在血管壁上沉积。

我们总结了一下,临床上动脉硬化的患者往往具有“十高一少”的特点,即高年龄、高体重、高压力、高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血黏度、高肌酐、高尿酸和运动减少。

动脉硬化的危害

动脉硬化的危害主要有两个,就是动脉的狭窄和动脉瘤的形成。我们用两个字来概括这两个病理变化,就是动脉的“梗”和动脉的“瘤”。

对于一般人来说,动脉狭窄以及闭塞是很好理解的,就是有脏东西沉积在血管壁上,血管就会越来越窄,最终的结果是血管“

梗”了,不通了,导致动脉供血的器官或组织严重缺血乃至坏死。动脉硬化通常引起两种形态性变化,一种是人们观念中的动脉管壁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另一种变化则是动脉血管内壁破坏薄弱以及管腔硬化僵硬,在高压动脉血流的持续冲击下发生扩张性改变,我们称之为“动脉瘤”。这一“梗”和一“瘤”临床上都很常见,危害却各有不同。

对于动脉硬化狭窄闭塞的危害,大家可能耳熟能详:颈动脉硬化狭窄闭塞时可引起脑供血不足,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甚至一过性晕厥,严重者形成脑梗塞,出现意识丧失、偏瘫、失语等脑卒中表现,甚则危及生命;后期脑萎缩可出现精神变态、痴呆等,这些俗称为脑梗。锁骨下动脉狭窄会产生无脉症,可称为“手梗”。冠状动脉硬化狭窄闭塞时可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容易出

现心悸、心慌、胸痛、胸闷,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猝死等,这就是心梗,现在又称为冠脉综合征。肾动脉硬化狭窄闭塞时可引起不稳定性高血压,有轻度蛋白尿,后期可有夜尿,尿比重及尿渗透压降低,以致肾功能不全表现,这可称为“肾梗”,它构成了慢性肾病的主要原因。下肢动脉硬化狭窄闭塞时可引起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就是步行一段后即感下肢酸痛无力,休息后缓解,夜间疼痛加重,严重时可形成坏疽,需要截肢等,这称为“腿梗”。这些病变,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动脉窄了或堵了以后,远端的组织和器官缺血缺氧,发生了坏死,失去了正常的功能,从而导致了以“梗”为特色的一系列症状。

赞赏

长按







































如何治疗白癜风最好
北京有哪间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anp.com/gzdm/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