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评价他汀类药物对冠状动脉非钙

目的 以多层螺旋CT评价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冠状动脉非钙化性斑块密度、体积及血管狭窄程度的变化,评估他汀类药物的疗效。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研究80例多层螺旋CT检查发现的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患者,按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是否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于1年后CT复查主要斑块密度、体积和管腔狭窄程度及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组血清LDL-C治疗前(3.65±0.56)mmol/L、治疗1年后(2.32±0.24)mmol/L,三酰甘油(TG)治疗前(2.15±0.44)mmol/L、治疗1年后(1.86±0.31)mmol/L,治疗后两者水平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治疗前(1.28±0.33)mmol/L、治疗1年后(1.31±0.41)mmol/L,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1年后LDL-C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DL-C、TG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年后脂质斑块密度(51±12)HU,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狭窄程度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纤维斑块密度和对照组脂质斑块、纤维斑块密度均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斑块体积由(87.3±19.2)mm3下降至(75.6±14.2)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斑块长度、厚度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可量化评价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的变化,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调整血脂从而逆转或稳定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

冠状动脉疾病;缩窄,病理性;斯伐他汀;普伐他汀;降血脂药;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治疗结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anp.com/gzdm/65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