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
年10月8日
农历八月十九星期六
10:22:05
寒露
寒露简历
中文名称:寒露
外文名称:ColdDew
代表寓意:气温比白露时更低
气候特点:气温下降,露水更凉
风俗活动:赏菊、登高
风俗食物:饮菊花酒
养 生:润肺生津、健脾益胃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寒露至,标志着秋天从凉爽向寒冷过渡。
寒露,在诗意的白露之后,蒙上了一层寒凉的威慑。俗语说:“寒露寒露,遍地冷露。”寒露节后,集天地之精气的露珠,冷寒而将欲凝结,放出微微的寒光,“寒露”之名由此得来。
此时你会发现,夏日的火热归于萧瑟,雨季的喧闹归于寂静。这样充满变化的日子里,最好是佐以一壶酒,把酒祝东风,对影清酌半杯醉,翻看寒露风俗,果然有酒香弥漫。
?图片来源于「Johnlubao」摄?图片由「無窮花開」摄
寒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丨最后一批鸿雁也大举南迁,但因已有先至者为主,所以这时后至者只能为宾。
二候雀人大水为蛤丨古人以为,因为天寒,往日纵横叱咤的“雀”,都变成“蛤”躲到水里去了。
三候菊有黄华丨《礼记》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华”记载。这时候,菊花已经普遍开放。
寒露时节衣食住行要注意什么?
衣:寒露后注意脚部保暖,以防“寒从足生”。地气变冷了,要开始穿袜子了,不适合在穿露脚鞋。
食:增加甘淡滋润之品,即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住:睡眠充足缓解秋乏,“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鸿俱兴”。
行:积极外出锻炼防病。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保持良好心态,培养豁达快乐之心。
秋日养生
1足部保暖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不宜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每天晚上可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研究发现,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就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2适时添衣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朋友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俗话悦“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因此,为了及时预防感冒,要适时更衣。同时,还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发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3朝盐晚蜜在秋天里,秋燥是让人烦恼的一件事,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发现皮肤越来越干燥,不少人以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补充水分啦。真相却是,光喝白开水,水分反而易流失。
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还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4灸脐养秋如果因为脾胃寒凉而造成腹泻,可以用艾灸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艾灸肚脐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使用艾灸对准神阙穴(肚脐),进行施灸,以有温热感为宜。每次灸半小时左右,每天进行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一般来说,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
因体质虚弱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病,用此法进行防治,效果很好。
5适当养胃寒露时节提醒秋天气温渐渐变凉,而胃肠道对于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更加严重。因此,寒露以后的养生特别要注意养护好自己的胃部。首先要注意保暖,入秋以后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间睡觉要注意盖好棉被。
另外消化道溃疡的发生、发展与情绪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要注意情绪的健康,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
水风轻,蘋花渐老
月露冷,梧叶飘黄
日照减少
风起叶落
八天的长假将尽
天气渐冷
幸福不过有人为你加衣
中国伊春林都雪城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