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6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知识点1
心绞痛疼痛部位:以胸骨体中段或上段,可波及心前区,甚至整个前胸,边界表达不清。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甚至可达左手无名指和小指,也可向上放射至颈、咽部和下颊部。部分患者疼痛部位可不典型。
——易混淆选项:心前区;胸骨后;心尖区;剑突附近。
知识点2
心绞痛疼痛性质;常为压迫感、发闷、紧缩感、也可以烧灼感,偶可伴有频死感。患者可因疼痛而被迫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易混淆选项:灼热感;气促;呼吸困难;钝痛。
知识点3
心绞痛疼痛的持续时间多在3~5分钟内,一般不超过15分钟。
——易混淆选项:2~5;3~6;5~6;6~7。
知识点4
心绞痛时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几分钟内可缓解。
知识点5
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表现,约半数以上患者发病数日或数周前有胸闷、心悸、乏力、恶心、大汗、烦躁、血压波动、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前驱症状。以新发生的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发作频繁且程度加重、持续时间长、硝酸甘油效果不好为常见。
——易混淆选项:烧热感;气促;呼吸困难;钝痛。
知识点6
急性心肌梗死的全身症状:一般在发生疼痛24~48小时后,出现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血沉增高。一般发热体温在38℃左右,多在1周内恢复正常。可有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上腹胀痛、重者可有呃逆。
——易混淆选项:胸闷;心悸;乏力;恶心。
知识点7
急性心肌梗死的疼痛经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无效。
知识点8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多发生于病后1~2天内,前24小时内发生率很高,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如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出现或呈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常是出现室颤先兆。室颤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易混淆选项: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绞痛;室颤。
知识点9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性改变
(1)面向坏死区的导联,出现宽而深的异常Q波。
(2)在面向坏死区周围损伤区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
(3)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氧区的导联,出现T波倒置。
(4)在背向心肌梗死的导联则出现R波增高、S-T段压低、T波直立并增高。
知识点10
血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是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指标。
——易混淆选项:心电图改变;血红蛋白升高;白细胞升高;血清心肌酶升高。
知识点11
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内禁止使用洋地黄制剂。
——易混淆选项:12;36;48;72。
知识点12
急性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措施有:
(1)应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等药物,抗血小板集聚。
(2)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抗心绞痛治疗。
(3)预防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荷。
(4)控制血压在/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功能不全应控制在/80mmHg以下。戒烟、控制血脂。
(5)控制饮食,治疗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应低于7%,体重指数应控制在标准体重之内。
(6)对患者及家属要普及冠心病相关知识,鼓励患者有计划、适当的运动。
——易混淆选项:哌替啶;吗啡;地西泮;庆大霉素。
1.患者,男,46岁。因胸痛就诊,入院后诊断为心绞痛。发生心绞痛的主要原因是
A.主动脉瓣狭窄
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C.心动过速
D.心动过缓
E.冠脉管腔狭窄或痉挛
2.患者,男,62岁。心绞痛2年,4小时前出现胸骨中段剧烈疼痛,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查体: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心电图ST段抬高。该患者的检查结果最可能出现()
A.血糖降低
B.白细胞减少
C血清心肌酶升高
D.反应蛋白降低
E.红细胞沉降率正常
3.患者,女,65岁。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伴大汗3小时,急诊就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针对该患者的护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A.鼓励患者大量饮食
B.尽量避免搬运
C.增加探望,增加信心
D.静脉输液速度宜快
E.如有便秘立即灌肠
1.E2.C3.B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