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形成,而由斑块破裂所致的急性心肌梗死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在此过程中,胆固醇的积累和巨噬细胞向动脉壁的募集导致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肠道菌群失调及其代谢产物的异常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中含有大量细菌DNA,这些证据均表明肠道菌群导致的慢性炎症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生成。
冠心病患者与健康人群在肠道菌群多样性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在菌群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冠心病人肠道菌群致病菌数量多于健康人群,而拟杆菌类有益菌低于健康人群。
众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包括氧化三 、短链脂肪酸、次级胆汁酸(脱氧胆酸、石胆酸)、脂多糖等,作为信号分子来调节代谢、免疫及宿主的炎性应答,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进展。
菌有着很强的胆盐水解酶活性。胆盐水解酶的作用非常丰富,不仅可以抵抗抗动脉粥样硬化,还能使胆汁盐降解,增强肠道的抗病能力。
益生菌通过降低循环状态的胆固醇,削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诱导斑块最终破裂。益生菌也可以产生短链脂肪酸,发挥包括潜在改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等有益作用,进而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