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万物,“过度”都不好。血液也会由于吃得太多、喝得太多而受到污染。原本对人体而言,饥饿状态是习以为常的,这时人体的代谢能力基本上都很低。也就是说,由于吃得太多以及喝得太多,血液中产生了废物与没用的物质,但是却不能完全排泄出去。这样,本来应该排泄出去的有害废物就残留在血管里了,包括多余的氨基酸、蛋白质、草酸、磷酸、氨、丙酮酸等。上述物质随着血流在全身循环之后,就会引起发疹、头痛等各种各样的症状。
废物排泄不出、血液中充满了不必要的物质的终极状态,就会导致尿毒症。一旦出现尿毒症,就会引发各种各样的症状:食欲不振与呕吐等消化器官症状,憋气、水肿、高血压、心律不齐等呼吸与循环器官症状,痉挛、昏迷、意识障碍、知觉障碍等涉及中枢神经与末梢神经障碍,由于骨髓机能低下而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等等。
在西医中,对尿毒症致病原因的思考和认识并不全面,也就是没有考虑到尿毒症之前的未病状态时,就已经出现了血液的污染。此外,西医将发疹视为疾病,施以大量的抗组织胺剂、类固醇剂来抑制发疹。然而,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医学认为过敏、荨麻疹、异位性皮炎等发疹类的皮肤病是人体对废物的排泄现象。因此,在患上麻疹等发疹类疾病的时候,发疹越是严重,就越是排泄完全的证据,也会尽快痊愈。
我在学生时代,曾跟一位皮肤科教授学习,他是一个有点愤世嫉俗的、有趣的老先生。他说:“诸位,你们知道皮肤病的‘三不’吗?这就是‘不清楚’、‘不好治’、‘死不了’。”
尽管两医尚不清楚发疹的原因,便施以抑制发疹反应之类互药物,所以不能根治皮肤病也就在所难免。因为无论怎样抑制发疹的症状,多余的废物仍然残留在人体的血液之中。
不过人体具有很好的自我调整能力,为了抑制发疹,就会燃烧体内的废物,从而出现炎症反应。而西医又认为由此而产生的肺炎、支气管炎、膀胱炎等炎症都是由病毒和细菌等病原菌引起的,因此用药物抑制炎症。这样就抑制了燃烧废物的反应,听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像这样强制性地用药物抑制废物的排泄反应与燃烧反应,反而会使废物与没用的物质附着在血管的内壁上,自然就会导交动脉硬化。发生动脉硬化之后,由于血液的流通恶化,心脏就需要用力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这也就成为高血压的原因。这时候,西医就会开出β-受体阻滞剂与血管扩张剂,以减弱心脏泵出血液时的收缩力。如此确实可以暂时地改善症状,然而由于血液仍然处于被污染状态,这样的做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后还会再次出现同样的症状,甚至症状更加恶化。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