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越来越常见,在40岁以上人群中发生率约为4.3%,其中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是常见的危险因素。
患者早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度畏寒、发凉等;之后逐渐出现间歇性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特征性症状,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患肢疲劳、酸痛,休息后可缓解,行走后再次出现;随着病变加重,能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进而发展为静息痛,即患者休息时也会出现疼痛,常常夜间难以入眠;最终肢体可出现缺血坏死,甚至截肢,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活与心理负担(图1)。
图1.下肢动脉闭塞病情进展示意图
治疗
长期以来,对于早期症状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可在短期内暂时缓解症状,但随着病变的进展,症状逐渐加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外科手术治疗,如内膜剥脱及血管搭桥等,但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血管再次闭塞等可能(图2a);此外,大多数老年患者合并有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器官疾病,对手术及麻醉耐受差。
图2.2a为外科手术切口,手术创伤较大,切口愈合差;2b为股动脉穿刺,约有2mm,术后不留任何痕迹
近年来,随着介入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提供了新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它在影像学设备DSA引导下,导丝导管配合通过闭塞段,通过对闭塞段进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等方法,恢复血流通畅,术后辅以药物治疗,可维持长期血流通畅,改善临床症状,避免或减少截肢的可能,或降低截肢平面,提高生活质量(图3、4、5)。而且随诊介入器械的逐渐改进,如药物涂层球囊、斑块旋切技术、激光消融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介入治疗的效果进一步提高。
图3.3a可见髂总、髂外动脉闭塞(红色箭头所指),3b为球囊扩张术后血流通畅(蓝色箭头所指)
图4.4a可见股浅动脉自开口处全程闭塞(红色箭头所指),4b可见支架置术后血流通畅(蓝色箭头所指)
图5.5a为脚趾远端缺血坏死,5b为治疗后脚趾明显好转
整个手术过程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术中患者完全清醒、无痛苦,可以与手术医生进行语言交流;手术无需切口,只需要2mm左右的穿刺点,即可引入手术器械完成操作,穿刺点无需缝合(图2b),术后24小时能下床活动;若无特殊情况,术后3~5天即可出院。因此,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
预防
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发展过程中,预防始终大于治疗。首先,戒烟对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预防与治疗的重点,即使在术后,不能戒烟也会加速血管再次闭塞。其次,糖尿病的严格管理对下肢减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进展也是必不可少,控制血糖稳定于正常范围是治疗的基础。此外,控制血压于正常范围、降低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对于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均有重要意义。
河科大一附院介入科简介
河科大一附院介入科成立于年,是中国最早开医院之一。经过30年的发展,已成为豫西地区规模最大、开展业务最多、综合实力最为强大的介入治疗中心,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
我科目前开展以血管和肿瘤为主的综合介入治疗,如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布加综合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下肢静脉血栓等血管病变,肝癌、肺癌、食管癌、胰腺癌、肾癌等恶性肿瘤,以及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肝血管瘤等良性病变的介入治疗。科室共有专业技术人员9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博士2人,拥有世界上配置最顶级的德国西门子ArtisZeego妙手机器人多功能血管造影机,病床26张,年手术量超过台。先后承担并完成多项省市科研课题,或河南省科技成果奖多项。在国内外各类期刊发表专业论文90余篇,参与编写本专业著作4部,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
你以生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河科大一附院介入科每一位医务人员坚守“以人为本,精益求精”,为每一个患者守护健康,解除病痛。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