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沉积动脉化硬化,清理脂肪这样做才对
动脉硬化症是指人体的动脉管壁由于各种原因发生脂肪沉积、细胞变性、纤维增生等变化,以致动脉弹性减弱的一类病症。临床主要有冠状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肾动脉硬化及其他动脉硬化四种类型。动脉硬化的表现随其发生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
本病属中医学“痰证”、“眩晕“心悸”等病证范畴,临床常见肝肾不足、痰瘀阻滞、脾气虚弱等证型。
1、肝肾不足证,证见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健忘心悸,舌淡红或红,苔薄白,脉弦细。治宜滋补肝肾。
2、痰瘀阻滞证,证见头晕头痛,心胸闷痛,甚或刺痛,心悸,咯吐痰涎,舌淡有紫气,苔薄白或微腻,脉细涩。治宜化痰祛瘀。
3、脾气虚弱证,证见食少纳呆,倦怠乏力,面色不华,口淡乏味,舌质淡,苔薄白或微腻,脉细濡。治宜健脾益气。
1、菊花粥
组成:菊花10克,粳米克。
用法:先把粳米淘洗千净,加水如常法煮粥,待粥将成时,调入菊花末,稍煮一、二沸即可。
功效:清肝火,散风热,明头目。
主治:动脉硬化肝经有热,头晕头胀而痛,面红耳赤,心烦易怒等。
附注:菊花含有挥发性精油、胆碱、维生素A、B、菊甙等成分。药理研究认为,菊花除能抗菌消炎外,还可增强毛细血管的抵抗力,能明显扩张冠状动脉。
2、黑芝麻桑椹糊
组成:黑芝麻、桑椹各60克,大米30克。
用法:将黑芝麻、桑椹、大米分别洗净后,同放砂盘中擂烂。瓦锅内放清水适量,煮沸后加入白糖,待糖溶化,水再沸后,缓缓加入芝麻、桑椹浆,煮成糊状服食。
功效:补益肝肾。
主治:动脉硬化症肝肾不足,头晕眼花,大便秘结。
3、菊茉鸡片
组成:鸡脯肉克,菊花3朵,茉莉花70朵,小白菜克。
用法:将鸡脯肉剔净筋膜,切成大小适中的极薄片,用凉水漂净。小白菜心削去硬皮,洗净,用开水烫熟后捞入凉水盆内凉透,再换干净的凉水泡上。从凉水中捞出鸡片,沥去水,用盐、味精拌匀,拖上蛋清糊,逐片理伸放入沸水锅内氽熟,捞出放入克清汤内;取50朵茉莉花,每5朵用铜丝穿成一串,放入茶盅内用开水冲泡,盖上茶盖放在盘中央。
食用时,把茶叶放入碗内,用沸水泡上,同时烧热锅放清汤,烧沸后下白菜(挤净水分)、盐、胡椒粉、味精,烧入味,捞出放在盘子周围,汤不用。将茶叶泡的茶水去掉,重新冲开水至茶碗内。锅内放清汤、盐、味精、胡椒粉,把菊花和余下的20朵茉莉花下汤锅烫一下,捞出不用,再下鸡片(原汤不用),待沸后下少许茶水(大约汤2/3,茶水1/3)。浇在小白菜面上即成。食鸡片。
功效:补益气血,疏肝清肝。
主治:动脉硬化症肝肾不足、气血虚弱,头晕不适,心悸,健忘。
4、菊花延龄膏
组成:鲜白菊花瓣克,炼蜜克。
用法:用水适量煎透菊花,共煎3次,去渣,药液合在一起用小火浓缩,加入炼蜜收裔。每次服15克,每日2?3次。
功效:清热凉肝,明目延年。
主治:动脉硬化症肝虚有热,头昏,眩晕,颈项不适,以及高血压病。
5、菊花酒
组成:甘菊花末克,糯米克,酒曲适量。
用法:取九月九日甘菊花晒干制成末,放糯米饭中蒸熟,拌匀加人酒曲,如常法酿酒,待酒熟,压榨取汁饮服。每次饮10毫升左右。
功效:清利头目。
主治:动脉硬化症或高血压病肝经有热,头目昏花。
6、桃仁萝卜粥
组成:桃仁10克,白萝卜克,粳米50克。
用法:桃仁去皮尖为泥,与萝卜、粳米同煮为粥,再加盐或糖少许调味。早晚分食。
功效:化痰祛瘀。
主治:动脉硬化症痰瘀阻滞,头晕,头痛,脘痞食少等。
高血压的哪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