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海蒂》的故事时,我还是个孩子。阔别多年没想到还能带着孩子看改编的电影《海蒂和爷爷》,看完后问大宝有什么印象,大宝说那个姐姐总在笑,他们玩的地方真好。去网上刷评论,也看到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小姑娘一定是阿尔卑斯的仙女,在经历这么多残酷的事情后,还能如此温柔充满善意的对待这个世界。
我陷入了沉思,这个小姑娘所拥有的仅仅是善良吗?就像一篇文章中说的,她还有一种“抗造”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现在被叫做“幸福力”。我脑洞大开的想,如果海蒂的妈妈在天堂看到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快乐美好,无论把她关在门外面,还是把她骗到一所陌生的宅邸,她都能一如既往的保持善良和纯真。作为妈妈,一定觉很欣慰。
什么是幸福力,看海蒂就知道
其实关于幸福,每个人有不同的定义。简单来讲,幸福力就是一个人能够获得幸福的能力。就像小凯蒂一样,父母双亡,被姨妈遗弃到住在山里的爷爷家,刚和爷爷有点感情,就被姨妈又卖到贵族小姐家当陪读。即便这样,她还是有办法和贵族小姐发展起友谊......让自己幸福,还能帮助别人幸福。有幸福力的人,就好像内心中拥有一个太阳,无论什么情况,都拥有照亮自己、照亮别人的能力。
▲自我感觉很好
姨妈把海蒂送到爷爷家时候的片段,让我印象深刻。姨妈的状态是急着脱手一个累赘,爷爷则是非常愤怒。整个肢体动作都是很粗暴的。而且最后竟然关上了门,把小海蒂一个人丢在外面。这样的局面对于一个成人来说,也足以让尴尬癌发作。凯蒂没有坐在地上怀疑人生,而是赶紧找羊圈去睡觉了。而这就是幸福力的基石:无论何种境遇,她都会觉得挺好啊。看完《海蒂和爷爷》,你会觉得如果孩子无论在何种境遇都觉得都挺好,这就是幸福力的基石。
其实这点在我们这个物质社会真的非常可贵。在电影的开篇,小海蒂来到阿尔卑斯山上,脱下靴子洋装尽情奔跑,对于孩子而言那些都不如大自然的恩赐珍贵。能猜到就算姑妈家并不富裕,但肯定比爷爷家条件要好。不管是黑面包还是羊奶,都吃的开开心心。阁楼上的干草从,也能睡个好觉。
▲共情的能力
在和牧羊小男孩皮特牧羊的时候,海蒂为了让皮特不要鞭打调皮的羊,竟然答应把自己的一半食物分给他。只有具有幸福力的孩子,才能跟万物共情。因为害怕山羊被打,而贡献自己的午餐。所以她也会共情皮特奶奶看不到东西,咬不动黑面包。共情可怜的克拉拉犹如金丝雀般的生活。甚至共情爷爷的孤独。
▲向别人释放善意
在整个影片中,海蒂都在不停的向周围的人释放善意。当皮特和海蒂说爷爷杀过人,海蒂询问爷爷后,爷爷说那只是谣言。在睡觉前,海蒂拥抱了爷爷,而老人几乎呆住了,可能多少年都没有人拥抱他了。即便在思念山中岁月几近崩溃的时候,海蒂还是对克拉拉非常友善。
有幸福力的人,不仅会自己获得满足,还会释放善意让身边的人也获得幸福。
▲逆境中的积极心理
海蒂在片中遇到的逆境依次是:被姨妈抛弃爷爷嫌弃;被姨妈拐骗卖到陌生贵族家;思念阿尔卑斯但无法回家。在这三个逆境中,海蒂表现得都非常的积极。
和爷爷建立爱的关系,在贵族家庭和克拉拉建立友谊,一如既往的善良待人。幸福力,让一个人能在逆境中也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去行动,而不是顾影自怜或者干脆放弃。
像克拉拉一样被压抑的幸福力
而在现实生活中,想海蒂这样的孩子,其实并不多。某种意义上说,克拉拉这样的孩子反而更多一点。孩子的幸福力在刻板的生活里,一点点被消磨殆尽了。
※自己没办法开心起来
姨妈把海蒂带到克拉拉家的原因,正是这个贵族小姐没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如果按照我们平常的认知,克拉拉的情况对比海蒂,其实并没有那么悲惨。母亲去世,但还有父亲,还有关心爱护她的奶奶,照顾生活起居的一屋子仆人。但她不快乐,甚至创伤应激双脚不能站立。所以她需要海蒂这样的“野丫头”点亮生命里的灯。
※喜欢和占有无法分清
在小时候读原著时,我并没有觉得克拉拉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占有海蒂。但是当我变成大人,再去看电影的时候,感觉到当海蒂想要离开时,克拉拉的愤怒、哭泣、生病全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占有海蒂。克拉拉无疑是可怜的,海蒂对于她来说是救命稻草,因为没有幸福的能力,所以也不懂得如何好好告别,不懂得友谊和空间距离没有关系,分不清喜欢和占有的区别。
※心理压抑影产生病理反应
如果不是阿尔卑斯的“神迹”发生,观众会一直觉得克拉拉的腿是疾病所致。一个心理医生在评论里分析:可能是克拉拉的母亲去世后,克拉拉受到了应激刺激,所以导致无法行走。而此后情绪的压抑,亲人的关心不足,让她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而受海蒂邀请来到阿尔卑斯山后,克拉拉竟然能够慢慢放下拐杖行走起来,也是因为她的幸福力被唤醒了。
保护好孩子的幸福力,这是他与生俱来的宝藏
这部电影中对于育儿启迪,不但在于给我们呈现了两个孩子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活,以及在体验彼此生活后收获的能量。更通过克拉拉奶奶这个角色,给宝爸宝妈们做了一个完美的示范。奶奶不但敏锐的发现了海蒂对阿尔卑斯的思念之情,还帮海蒂建立了一个阿尔卑斯以外的精神世界。而对于克拉拉,奶奶对她最大的帮助,就是把她放回大自然中,让她和世界重新紧密联系。《海蒂和爷爷》:保护好孩子的幸福力,这是他与生俱来的宝藏。
1、让孩子和真实世界连接
幸福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每个孩子都怀揣那个照亮自己照亮他人的太阳。而只有大自然才能滋养他们心中的太阳。也许是发现了这一点,发达国家开始倡导森林教育,在自然中让孩子尽情释放天性。宝爸宝妈可以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到森林公园里去,感受泥土,采摘植物,和动物亲密接触。让孩子的幸福力茁壮成长。
2、给孩子自由玩耍的空间
看到海蒂和皮特在山间玩耍疯跑,孩子们一定是非常羡慕的。父母早早的把孩子送进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或者担心孩子生病和意外,把孩子紧紧控制在身边。却忽略了孩子需要自由玩耍的时间,需要放空,需要什么也不做。正是在这些不被安排的时间里,孩子的创造力,幸福感和想象力,都会得到发展。自由的时刻对于他们的幸福感培养,恰如空气对于植物。十分必要。
3、倾听孩子,看见孩子
在奶奶到来前,克拉拉是不被看见的。她想要逃离“华丽宫殿”的愿望,她的压抑和无助。没有人看见。所以她没有幸福的能力,郁郁寡欢。奶奶理解她的感受,才带她到阿尔卑斯探访海蒂。正如在《看见孩子看见自己》一书中,作者写道:重要的是真正地看见孩子,体察孩子的情绪,试着去了解他们的焦虑,从而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那么很多问题可能就不是问题了。
4、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在电影的结局中,克拉拉的奶奶给了海蒂一个笔记本,让她写故事。其实在海蒂思念阿尔卑斯成魔的时候,克拉拉奶奶就试图用书和故事来缓解海蒂痛苦。即便如海蒂一样幸福力超强的孩子,也会因为思念而变得郁郁寡欢。
但电影在用奶奶的方式告诉我们,当你拥有强大的精神世界,阿尔卑斯就会被放进你的心里,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没有人能拿走你幸福的力量,那个源泉就在精神世界里。要给孩子幸福的能力,爸爸妈妈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精神世界,可以使一个爱好,可以是读书和音乐,在无法改变的逆境中,那会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也是获得幸福的一方净土,就像阿尔卑斯山之与海蒂。
枕边育儿寄语:
《海蒂和爷爷》这个七十年前的“童话故事”被多次改编,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讨论。在水泥森林中成长的我们和我们下一代,对这样的质朴和纯真更加向往。这是一部难得的适合孩子和大人一起看的电影,孩子也许从中学会了爱和友谊、学会了分享和感恩生活。而对于父母而言,这个电影更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有关幸福力的范本,教我们如何保护孩子的天性,如何给孩子提供滋养心灵的环境,如何让孩子也能像海蒂一样充满阳光的生活。
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高级育婴师,一位儿童心理学专业的二胎妈妈,专注孕期、育儿、早教、喂养与护理知识分享!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