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济南有一个书生的儿子意外落水,被一个水鬼所救,书生和妻子连夜咒骂,甚至要水鬼永世不得超生……
雍正年间,济南的一个小城里,有一个叫王生的读书人,此人少年成才,青年娶妻,壮年生子,一路走得非常顺,没有遇到一点阻力。王生的妻子林氏,乃是本地乡绅之女,知书达理,勤俭持家,儿子王不才聪慧好学,一点都没有同龄人的稚气。
有这么一对妻儿,王生常常会从睡梦中笑醒,屡屡引发妻子的娇嗔,不过最近,王生确是遇到一件麻烦事,故事要从十天前开始说起。
十天前,恰逢正月十五,小城里到处都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氛围,一向安静的王不才突发兴趣想要去看庙会,夫妻俩欣然同意,就带着他一起去逛逛。
出了家门之后,一家人发现外面果然是热闹非凡,王不才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属于孩童的天真之色,王生夫妻俩看到之后也非常高兴。
半个时辰之后,王不才说地上的看够了,要去看看水上的,王生带着母子二人登上了河里的画舫。
天气寒冷,王不才的脸蛋被冻得通红,但心里却雀跃不已,若不是在书香世家,谁愿意整天待在书房苦读。
转眼间已经到了最热闹的时刻,画舫上的人也达到了顶峰,一家三口的行动逐渐变得迟缓起来,王生左手牵着妻子,右手牵着儿子,生怕一不小心就会被人群挤散。
就在此时,他们身后的一名女子突然站立不稳,猛地向前摔倒,好巧不巧的砸中了王不才,王生仓促之下没有拉住,王不才直接掉进水里。
王生大急,立马探出身子朝着河里看去,只见王不才正在一沉一浮的顺着流水漂向远方,王生和妻子连忙和老板说明状况,希望老板能驾船去救,老板只说画舫上人太多跑不快,就取了轻舟给王生夫妻俩。
王生匆忙感谢过老板之后就驾着轻舟前去追赶,一人一舟很快就跑出了城区,到了野外,王不才的呼喊声也越来越微弱,想来是已经喝了好多河水。
王生大急,就在离王不才还有一丈远的时候,立马就脱下靴子准备跳进水里,这是,水面上突然探出一个黑色的脑袋。
还没等王生反应过来,他就托着王不才游到船前,王生心里着急,一边破口大骂一边将王不才从那人手里接过。接王不才的时候,他无意间碰到了那人的手,冰凉无比,不似活物,明白这可能是传说中的水鬼。
此时的王不才已经气若游丝,王生连忙驾船往回赶,到家之后,王生发现儿子身上多了一个奇怪的印记,他请来最好的郎中,他们看了之后说这孩子的症状甚是奇怪,简直是闻所未闻,他们无能为力。
王生和林氏心痛无比,他们将儿子的怪病归因到那个水鬼身上,整天咒骂不已,甚至恼怒之下竟然诅咒那水鬼永世不得超生。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王不才的病还没好,有一天,一个过路的道人到王生家里说,他家里有大机缘之人,王生苦笑了一下,说不求大机缘,只求儿子平安就好。
道人眼前一亮问贵子现在在何处,王生引那道人去见,见到王不才之后,道士开怀大笑起来,说这孩子就是天选之人。他从怀里掏出一枚丹药,喂入王不才嘴里,片刻之间,王不才就恢复如初,甚至比生病之前更强。
道人告诉王氏夫妇,这都是那水鬼的功劳,说完就转身离去。儿子的病虽然好了,可是王氏夫妻俩却落下了心病,回想起之前对水鬼的咒骂,他们就羞愧不已。
开春之后,他们日日驾船去当初遇到水鬼的地方寻找,希望能找到儿子的恩人,终于,水鬼被他们的坚持感动,出来现身相见,并表示没有把那些咒骂挂在心上,他已经准备转世了。王氏夫妇大喜,从此心病痊愈。
多年后,王不才果然凭着一身本事考中状元郎,他为官正直,敢于为民请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百姓们在山东给他立了生祠。
编者的话: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有时连你的眼睛都会欺骗自己,所以遇到事情的时候,不用那么轻易下结论。本文中的水鬼明明是救了王不才,却遭到咒骂,实属不应该,好在王生夫妻俩及时认知到自己的错误,水鬼也没有和他们计较,这才迎来了皆大欢喜的结局。
声明:本故事为虚构民间故事,取材自民间传说、怪谈、神话、故事、传奇等,旨在传承、扩展、发展中国民间文化遗产,切勿与封建迷信挂钩!
撰稿人:小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