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诊治疾病,最终结果当然对患者是最重要的。但诊治疾病的过程对医生的成长却至关重要。“手到病除”的医生或案例并不多见,而应很少见。医生是在与患者沟通互动的随访中,常是在不断“试错”中,才最终为每个患者找到相对最适宜的治疗手段,而且治疗(例如降血压药物用的品种与剂量)也要随病情变化而变化。
这个患者的冠状动脉痉挛到底需多大剂量地尔硫卓,也仍在探索中。我曾见邵耕老师为控制一患者的变异性心绞痛,每天用到地尔硫卓mg(每次90mg,每日4次)。这种情况指南上是查找不到的。越是复杂、疑难、危重病人的诊治,越无指南。临床需要花足够时间与精力,只有在病人床旁度过足够多的不眠之夜,才可能学会危重症的救治,只有花足够时间随访患者,才能一步步学会当医生,会看病。我们花了太多时间与精力去编织SCI,用太多热情去追求精英医学,高新技术,却忽略了人文、临床与基本功,以及适宜技术。当然,有体制问题,尤其评价体系的弊端,但也有个人的定力。
我今正在读隐地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孤独是生命的礼物》。书中有这么一段:乾隆皇帝和法磬禅师坐在金山顶上,看着往来如织的江上船帆,乾隆问:“这江上每天有多少船来往呀?”法磬答:只有两艘船!”“怎么会只两艘呢?”“一条为名,一条为利!”当医生,做教师,最要紧是淡薄名利!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胡大一赞赏
人赞赏
专业治疗白癜风治疗白癜风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