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被误诊的坏疽性脓皮病,你知道多少

坏疽性脓皮病(PG)是一种慢性、坏死性、溃疡性、瘢痕性、疼痛性皮肤病,面部、肩部、背部是常见的部位。临床上易被误诊,单纯应用抗生素效果差。接下来我们就来全面了解一下坏疽性脓皮病。

先给大家一个总体认知。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少见的非感染性嗜中性皮病,皮肤有复发性疼痛性坏死性溃疡,常伴有潜在的系统疾病,约半数患者伴有相关的疾病,最常见的是炎症性肠病,女性略多于男性。

分为四种类型:

(1)溃疡型:最初为脓疱,几天后变成溃疡。也可在外伤部位直接出现溃疡,而不出现脓疱。

(2)化脓型:原发性化脓性损害可能不发展成溃疡。

(3)大疱(表浅)型:好发于躯干部,皮损初为红色炎症性斑块,逐渐变黑变暗,出现浅表性糜烂。

(4)增殖型:常表现为胸部筛状浅表性溃疡,皮损渐扩大增高,边缘呈肉芽肿样,不痛。病理检查无特异性。

它的治疗有两种,我们再来认识一下。

一是局部治疗。

包括搽药、湿敷、冲洗、局部注射等,可起到减轻疼痛、预防继发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等作用。局部治疗对早期及轻型病例有效,对严重患者会减轻症状,可以作为辅助治疗。因副作用而不能进行系统治疗者,可单用局部治疗。

二是系统治疗。

我们可以利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PG最有效的药物,可作为治疗的首选,同时免疫抑制剂可单独应用,也可配合糖皮质激素应用。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治疗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
白癜风症状图片及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gpanp.com/jdmyh/4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