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喉部CT扫描患者双肩下垂的意义在于
A防止与扫描机架碰撞
B降低扫描的辐射剂量
C防止肩部伪影产生
D患者体位舒适
E减少颈部厚度
2.CT的主要优点不包括
A可做定量分析
B密度分辨率高
C多方位的断面图像
D无层面以外结构干扰
E空间分辨率高
3.下列摄影体位标准规定曝光时间相比较长的是
A胸部后前位
B膝关节侧位
C腰椎正位
D腰椎侧位
E腹部泌尿系平片
4.决定CT机连续工作时间长短的机器性能指标是
A磁盘容量
B电源容量
CX线管热容量
DX管焦点
E扫描时间
5.影响X线强度的因素中可以忽略的是
A管电流
B管电压
C管电流波形
D管内绝缘油
E靶面物质
6.下列X线特性中属于化学效应的是
A荧光效应
B着色作用
C穿透作用
D电离作用
E细胞受损
7.关于X线滤过的说法错误的是
A滤过是把X线束中的低能射线成分吸收掉
B固有滤过是指X线管本身的滤过
C固有滤过用铅当量表示
D总滤过为附加滤过与固有滤过之和
E一般对低能射线采用铝滤过板
8.下列模拟影像和数字影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数字影像将模拟影像分解成有限个小单元
B数字影像是以数字量的集合来表示物理影像
C由模拟量构成的图像称为数字影像
D数字X线影像属于数字影像
E由数字量组成的图像叫数字影像
9.CR成像板结构不包括
A表面保护层
B光激励发光层
C基板
D反射层
E背面保护层
10.曝光时扫描旋转架固定检查床单向连续移动的扫描称
A常规扫描
B螺旋扫描
C定位扫描
D电子束扫描
E动态多层扫描
11.部分容积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高密度组织中的低密度病灶测出的CT值偏高
B低密度组织中的高密度病灶测出的CT值偏低
CCT扫描中的部分容积效应是不可避免的
D在同一层面中不同密度的组织CT值均化现象
E CT机不存在部分容积效应
12.四层螺旋CT扫描采用4x2.5探测器准直宽度10mm则扫描一周的层厚是
A40mm
B20mm
C10mm
D5mm
E2.5mm
13.关于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窗口技术就是调节窗宽窗位
B窗位调节比窗宽调节重要
C通过CT值的测量可判断某种组织密度的正常或异常
DCT图像放大有扫描放大
ECT图像放大有电子放大
14.像素的亮度与CT值有关CT值增加
A图像亮度降低
B图像亮度增加
C图像亮度不变
D图像先亮后暗
E图像变灰
15.对CT机定期进行校正的最终目的是
A保证曝光准确
B防止机器故障
C保证计算机工作正常
D保证CT图像质量
E保证电源稳定
16.下列叙述中空间分辨率 的选择项是
A30LP/cm
B20LP/cm
C10LP/cm
D最小圆孔直径0.2mm
E最小圆孔直径0.3mm
17.常规CT扫描层厚层距选择2~3mm的检查部位是
A肝脏
B胸部
C肾脏
D肾上腺
E输尿管
18.肝脏多期CT扫描常规扫描范围是
A心脏下缘至肝脏下缘
B右膈面至肝脏下缘
C左膈面至肝脏下缘
D膈面至肾脏下缘
E膈面至肚脐平面
19.不属于成像技术标准的是
A滤线栅栅比
B标称焦点
C管电压
D总滤过
E体位设计
20.对激光打印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连数台成像系统
B连续打印图像信息
C可与洗片机连为一体
D一副图像只能拷贝一张
E具有图像黑白反转功能
21.在X线诊断范围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剂量当量小于吸收剂量
B剂量当量大于吸收剂量
C剂量当量等于吸收剂量
D剂量当量反比于吸收剂量
E剂量当量是吸收剂量的两倍
22.关于X线防护标准的规定错误的是
A全身均匀照射=50mSv
B丙种放射工作条件需监测并记录
C公众个人剂量当量单个组织=50mSv/年
D未满16岁者可以参与放射工作
E非放射专业学生教学期间有效剂量当量=0.5mSv/年
23.关于窗宽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窗宽决定显示CT值范围
B窗宽大图像中组织密度对比提高
C组织的CT值大于窗宽规定范围时呈现白色
D窗宽除以16等于每个灰阶包含的CT值
E调节窗宽可改变图像中的密度差
24.关于CT图像的优点错误的是
A真正断面图像
B密度分辨率高
C不可做定量分析
D可做定位分析
E可做图像后处理
25.CT螺旋扫描和非螺旋扫描 的不同是
AX线球管
B探测器
C计算机系统
D冷却系统
E数据采集方式
26.有关颅脑CT横断面扫描叙述错误的是
A患者仰卧下颌内收
B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
C扫描基线一般取听眶线
D头颅正中矢状面与台面正中线重合
E扫描基线一般取听眦线
27.鼻咽癌患者选择鼻咽部冠状面扫描有利于
A显示破裂孔周围骨质破坏
B静脉注射
C病人体位固定
D患者更舒适
E便于患者呼吸
28.观察肺部弥漫性间质性病变宜选
A高分辨率重建算法
B多层动态扫描
CCT当真内镜
D图像黑白反转及方向旋转
E多平面重组观察冠矢状位影像
29.光盘容量兆可存储CT图像的幅数是
A
B
C
D
E
30.胸部CT扫描时对呼吸的要求是
A自然呼吸
B深吸气屏气
C深呼气屏气
D瓦氏呼吸
E腹式呼吸
31.关于视野固定时增大矩阵对图像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A像素尺寸增大
B像素数量减少
C空间分辨率提高
D密度分辨力减低
E图像处理时间短
32.螺旋CT扫描方式可缩短检查时间的最主要原因是
A滑环技术的应用
B探测器灵敏度提高
CX线球管容量的提高
D高压发生器功率的提高
E球管飞焦点技术的应用
33.影响辐射损伤的射线因素不包括
A辐射种类
B吸收剂量
C照射面积
D照射方式
E焦点大小
34.CR阅读器的构成不包括
A光电探测器
B模数转换器
C光学滤波器
D影像缓冲器
E平板探测器
35.多层螺旋CT前准直器主要作用是
A控制病人的辐射剂量
B控制扫描层厚
C吸收低能量X射线
D消除伪影产生
E提高X线利用率
36.关于分辨力的描述错误的是
A清晰度是被照体影像细节分辨的能力
B分辨力与清晰度是同一概念
C分辨力也称解像力
D分辨力通常表示的是一个极限值
E分辨力的单位是LP/cm
37.关于肝脏多期CT扫描延迟时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动脉期22-25s
B门脉期55-60s
C平衡期s
D怀疑肝血管瘤时只扫描动脉期
E怀疑肝血管瘤时延迟时间需在s以上
38.扫描旋转机架固定不动的CT扫描方式是
A容积扫描
B螺旋扫描
C薄层扫描
D定位扫描
E多期扫描
39.观察费弥漫性间质性病变时采用的CT扫描图像重建模式是
A低分辨率模式
B普通扫描模式
C高分辨率模式
D重叠扫描模式
E放大扫描模式
40.CT扫描时探测器所接收的是
A原发射线
B衰减射线
CY射线
Dβ射线
E散乱射线
41.胰腺增强CT扫描时动脉期层厚、层距通常为
A1,1
B3,3
C6,6
D8,8
E10,10
42.用高压注射器肘静脉给药的CTA检查扫描延迟时间最长的是
A脑动脉
B门静脉
C肝动脉
D冠状动脉
E颈内动脉
43.下列关于颈部CTA适应症的描述错误的是
A颈部血管性疾病
B蜂窝组织炎
C脓肿形成
D颈部良恶性肿瘤
E椎管狭窄
44.多层螺旋CT出现后决定一次扫描重建图像层数的是
A探测器的物理排数
BX束的宽度
C重建矩阵大小
D采集传输数据的通道数
E像素大小
45.关于CT检查的多扇区重建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适用于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序列
B不能提高心脏城乡的图像质量
C多应用于底心率患者
D心率较快时可改善成像的时间分辨力
E多应用于心律不齐患者
46.抑制螺旋扫描阶梯状伪影的 措施是
A增大螺距
B增加床速
C增加准直宽度
D增加扫描剂量
E采用较小的螺距
47.高压滑环与低压滑环技术的区别不包括
A低压滑环的高压发生器安装在机架内
B低压滑环机架内的高压发生器与球管一起旋转
C高压滑环的高压发生器安装在扫描机架外
D高压滑环的高压发生器不与球管一起旋转
E球管不参与启动,加速,减速,停止的过程
48.激光热成像胶片中防止静电及曝光光晕对影像造成影响的层是
A基层
B光敏成像层
C保护层
D背层
E 铯层
49.影响CT空间的分辨率的因素有
A扫描层间隔
B扫描时间
C球管焦点大小
D探测器数目
E球管旋转速度
50.CR的擦抹装置主要用于
A擦抹成像板以保证无灰尘
B擦抹成像板以保证无残留信号
C擦抹成像板以保证无X线
D擦抹成像板以保证无激光
E擦抹成像板以保证无银离子
51.CT球管热容量大的优点是
A连续工作时间短
B可承受的工作电流小
C连续工作时间长
D减少连续螺旋扫描时间
E对散热效率要求低
52.常规X线摄影X线穿过被照体后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是
A距离衰减
B相干散射
C康普顿效应
D光电效应
E光核反应
53.窗宽为HU窗位为50HU的窗口其包含CT值范围是
A0-HU
B50-HU
C-50-HU
D--HU
E-50-HU
54.胸部低剂量CT的适应症不包括
A健康检查
B肺动脉栓塞
C肺及纵膈肿瘤治疗后复查
D低剂量引导下的肺穿刺活检
E肺炎复查
55.相比之下影响影像清晰度的主要因素是
A管电压
B胶片
C增感屏
D摄影距离
E冲洗药液
56.根据下列ROC曲线的Az值,信号检出率 的是
A0.77
B0.82
C0.89
D0.90
E0.91
57.照片综合评价方法四项要求不包括
A以物理参数为客观手段
B符合诊断学要求的 剂量
C以 的对比度为前提
D以成像技术条件为保证
E以诊断学要求为依据
58.关于胸部CT检查适应症的叙述错误的是
ACT不是临床纵膈疾病的 检查方法
B肺内的良恶性肿瘤,炎症,间质性病变及其它弥漫性病变
CCT能准确定位胸膜腔积液和胸膜增厚的范围和程度
DCT扫描能明确心包有无积液
E增强扫描对胸部大血管病变程度范围并发症都有很好显示
59.医用干式激光打印机的技术优势不包括
A影像打印质量好
B照片质量稳定性好
C无废弃药液污染
D可连接多台成像设备
E对胶片型号匹配要求低
60.关于胸部后前位体位显示标准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肺尖充分显示
B肩胛骨投影于肺野内
C膈肌包括完全,且边缘锐利
D心脏纵膈边缘清晰锐利
E两侧胸锁关节对称
61.影响CT图像噪声的因素不包括
A光子能量
B物体大小
C扫描层厚
D滤波函数
E射线束宽度
62.关于CT扫描技术参数错误的叙述是
AX线剂量增加使图像噪声增大图像质量下降
B层面厚度是影响图像分辨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C显示野可以根据欲观察的范围而改变其大小
D过滤函数是能改变图像重建算法的数学软件过滤器
E过滤函数有标准数学演算软组织数学演算骨细节数学演算三种演算方法
63.关于结肠CTA检查准备工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检查前2分钟肌注山莨菪碱20mg;扫描前往结肠注入空气-ml
B检查前10分钟肌注山莨菪碱25mg;扫描前往结肠注入空气-ml
C检查前10分钟肌注山莨菪碱5mg;扫描前往结肠注入空气-0ml
D检查前10分钟肌注山莨菪碱20mg;扫描前往结肠注入空气-0ml
E检查前2分钟肌注山莨菪碱20mg;扫描前往结肠注入空气-0ml
64.关于CT的密度分辨力的论述错误的是
A密度分辨率又称低对比度分辨率
B密度分辨率与X线剂量大小有关
C密度分辨率与噪声无关
D增加探测器吸收的光子数可提高密度分辨率
E密度分辨率是表示能分辨组织之间最小密度差别的能力
65.CT血管造影的缺点是
A对比剂的副反应较大
B易产生部分容积效应
C图像密度分辨率较高
D属于一种微创检查
E三维图像的质量较差
66.不属于CT灌注成像需计算的参数是
A相对组织血流量
B相对组织血容量
C平均通过时间
D人体组织质量
E灌注量
67.螺旋CT扫描螺距大于1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探测器接受射线量减少,图像质量下降
B探测器接受射线量增加,图像质量提高
C探测器接受射线量增加,图像质量下降
D探测器接受射线量减少,图像质量提高
E探测器接受射线量减少,图像质量不变
68.有关X线对比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X线对比度也称射线对比度
BX线对比度是按指数规律变化
C组织密度差异影响X线对比度
D照片上相邻组织影像密度差称X线对比度
E组织对X线吸收系数之差是形成X线对比度的原因
69.为保证图像质量,16层MD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心率需控制在
A50bpm
B60bpm
C70bpm
D80bpm
E90bpm
70.关于颅脑灌注CT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诊断早期脑梗赛
B无需使用口服对比剂
C对比剂注射速度应该是越快越好
D属于动态扫描
E对脑血管有较大诊断意义
71.下列适合CTA检查不宜做MRA的是
A肺动脉栓塞
B夹层动脉瘤
C主动脉缩窄
D血管内支架术后复查
E人工血管置换术后复查
72.关于甲状腺CT图像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位于气管两侧及前缘
B上极平甲状软骨中点
C下极至第6气管环水平
D通常密度低于周围组织
E注射对比剂后密度增高
73.颅脑横断面CT扫描时不必包括的结构是
A颞叶底部
B蝶鞍
C上颌窦
D四脑室
E小脑下部
74.肝脾动脉CTA扫描平面应包括
A右膈面至肝脏下缘
B右膈面至肝门
C右膈面至肾脏下缘
D肝门至肝脏下缘
E膈面上5cm至肝脏下缘
75.体位设计与影像质量之间的关系不受其影响的因素是
AX线管焦点的性能
BX线中心线投影角度
C诊断密度范围
DX管焦点与被照体的距离
E被照体与影像接收器的距离
76.如图1所示为激光热成像的过程图,步骤2表示的是
APTG胶片受压
B激光曝光→生成浅影
C加热→分散→还原
D生成黑色影像
E打印
77.CT质量控制方法中水的平均CT值正常波动范围小于
A+-1HU
B+-2HU
C+-3HU
D+-4HU
E+-5HU
78.普通CT的扫描和重建成像参数不包括
A管电压
B管电流量
C螺距
D层间距
E视野
79.关于CT剂量指数测量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采用笔形电离室进行测量
B电离室的放置应与X射线束平行
C电离室的放置主用体膜内测量
D体膜各部位所测得射线剂量不同
E常用体膜为直径16cm和32cm两种
80.关于曲面重组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不能真实反映被显示气管的空间位置
B可将弯曲气管拉直,展开显示
C是多平面重组的特殊形式
D获得的是三维图像
E会造成人为伪影
81.某台CT的空间分辨力为0.25mm,如用LP/cm表示应为
A10LP/cm
B15LP/cm
C20LP/cm
D24LP/cm
E30LP/cm
82.不属于HRCT图像特征的是
A噪声较明显
B影像影像清晰锐利
C空间分辨率高
D边缘增强效果好
E可出现条形双裂征影
83.增强后延迟扫描有利于观察肾盂和肾盂内占位,其延迟时间为
A60s
B90s
Cs
Ds
Es
84.对X线吸收与衰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X线强度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BX线与物质相互作用被吸收而衰减
CX线透过物质后,质和量都有变化
D透过物质后的射线平均能量降低
E透过物质后的射线平均能量接近它的 能量
85.在非晶硅平板探测器中,将空间上连续的X线图像转换为阵列图像的是
A 铯闪烁晶体
B非晶硅光电二极管
C读出阵列电器
D模/数转换器
E数/模转换器
86.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CT扫描的叙述,正确的是
AX线球管连续曝光
B检查床匀速运动
C扫描时间长
D辐射剂量较小
E可做心功能评价
87.关于图像几何放大技术正确的是
A应用在数据采集阶段
B应用在图像重建阶段
C应用在图像显示阶段
D可对兴趣区放大重建
E可实时控制进行
88.主动脉CTA的常规扫描范围是
A颈动脉分叉至盆底
B胸腔入口至 腰椎
C胸腔入口至盆腔底部
D第12腰椎至耻骨联合
E主动脉弓与髂动脉分叉
89.患者男,52岁咳嗽咳痰六年咯血6天。CT图像如图2所示,该患者 的检查方法是
A增强CT扫描
B螺旋CT扫描加仿真内镜
C高分辨率CT扫描
D支气管造影
E支气管动脉造影
90.如图3所示,系统1,2,3中,可用于DR成像的是
A系统1
B系统2
C系统3
D系统1,3
E系统1,2
91.影像CT密度分辨率的因素包括
A扫描层厚
B像素噪声
C光子数量
D采集间距
E焦点尺寸
92.CT的定量测量常用的方法有
A定量骨密度测量
B心脏冠状动脉的钙化含量测定
C肺组织密度测量
D病变位置测量
E病变大小测量
93.与X线的产生效率有关的因素是
A管电流
B灯丝温度
C管电压
D靶物质原子序数
E滤过板厚度
94.建立剂量限值体系的三条基本原则是
A缩短受照时间
B剂量限值
C防护水平 化
D辐射实践的正当化
E增大与射线源的距离
95.CR各成像环节中,需要IP板参与的是
AX线曝光
B图像阅读
C激光读出
D图像擦除
E图像显示
96.肝脏横断扫描胆囊下层面的解剖结构包括
A左内叶
B左外叶
C右叶后下段
D胆囊
E肠系膜上静脉
97.男性盆腔CT检查前列腺和膀胱扫描常用的层厚和层距是
A10/10
B5/5
C4/4
D3/3
E1/1
98.CTA图像后处理采用的方法包括
A多平面重组
B 密度投影
C表面阴影显示
D容积再现技术
E线性内插滤过技术
99.下列关于采样频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样频率越低,空间分辨率越高
B采样频率越高,空间分辨率越高
C采样频率是指数据传送和读取的间隔
D采样频率越高图像重建越精确
E采样频率与机架转速直接相关
.在已重建成横断面的基础上,重建优质CT三维图像的附加条件是
A图像的层厚越薄,重组效果越好
B对比剂浓度越高,重组效果越好
C扫描毫安秒越低,重组效果越好
D图像的数目越多,重组效果越好
E阈值设定越精确,重组效果越好
参考答案
1-5CEDDC6-10BCCDC
11-15EEBBD16-20ADBED
21-25CDBCE26-30CAACB
31-35CDEEA36-40BDDCB
41-45BBEDD46-50EEDCB
51-55CDCBC56-60ECAEB
61-65EADCB66-70DADCE
71-75DDCAC76-80CCCBD
81-85CEDDB86-90DDCCD
91ABC92ABC93ACD94BCD95ACD
96ADE97BCD98ABCD99BCDAD
白癜风有什么 药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