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心脏病的发病几率和气温的降低有很大的关系。有相关研究表明,气温每下降1℃,心脏病的发病率就会增加百分之二。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心脏病的预防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降温会影响心脏?
天气变冷,我们的室外活动也会随之减少,身体的代谢也相对变慢,脂肪就更容易在血管里沉积,形成冠状动脉硬化和冠心病。而天气变冷还容易使人患上各种呼吸道疾病,比如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等,而这些疾病也可能会加剧心力衰竭。
而人体为了对抗外界的寒冷时,体内交感神经就会变得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造成血管的张力增高,引起血管的痉挛。
气温不能完全背锅
导致心脏病的原因还有很多。心脏病的致病因素中,遗传基因占了约一半,另外一半与我们后天的生活习惯直接相关。比如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食补的地位非常高,认为“药补不如食补”,有点病就喝鸡汤、鱼汤、甲鱼汤进补,结果营养过剩,饮食不健康也是造成心脏问题的一大主因。
特别提醒很多妈妈,别把孩子喂得那么胖。在小孩生长发育期间,长胖增加的是脂肪细胞的数目,如果数目基数很大,以后等到年纪大了,想减肥就不是容易的事了。
3个最易发病时间
01气温下降:冬天心脏病人群最易发病,特别是气温突然大幅转冷的时候,身体受到突然的刺激,就特别容易发病。
02一大早:寒冷的清晨,当从温暖的卧室走到室外时,很多的患者马上就会感觉胸口发紧、发憋,胸口像有块大石头压着一样,喘不上气,而这就有可能是心绞痛引起的。
03放假时:虽然放假能使人精神放松,但是假期的不规律生活,比如说熬夜、节假日喝酒时,就会造成心梗、心衰的病人明显增多。
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大多数人很容易将心绞痛跟呼吸困难混淆。有些老人甚至就以为胸口发紧、喘不上气来是缺氧的表现,还有的中青年人以为这是岔气或者胃疼,医院时,就错过了救治的最佳时机。因此建议大家,假如身体出现不适,不要仅仅凭借着自己“经验”去判断,医院做过做具体诊断再行决定。
3招预防心脏病
年底工作压力大、天凉还要早出晚归,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1.注意保暖
戴上帽子,以防寒气使血管收缩引起头痛和头晕;戴个围巾,防止胸部受凉不利于心脏正常运行;睡前热水泡泡脚,加速血液流动,给心脏减轻负担。
2.适当锻炼
坚持运动可以让人体能够很快地适应寒冷,不至于有很强烈的血管收缩反应。需要提醒的是,早晨温差太大,几乎是一天当中气温最低的时候,对于老年人来说,血管容易痉挛。
并且,这时也是血压最高的时候,即使早上吃了降压药,血压也没有完全下来,所以,不太适合运动。建议老人在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之间运动。对于上班族来说,就要多抽空活动,比如工作间隙起身活动,午饭时散散步等。
3.精神放松
一到年底,我想很多人都在忙着写总结、写规划,情绪会有一些波动,此时要注意不能大喜大悲,要劳逸结合。